Neurology:对存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缺血性卒中进行全身溶栓是安全的

2015-09-28 phylis

目的:研究人员进行中心研究和综合meta分析,旨在确定存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IVT)的安全性。方法:研究人员分析了4年间4个卒中中心进行IVT治疗的AIS患者的数据。入院期间,所有患者常规行CT或MRI检查。基于神经影像学报告确定存在UIA。症状性脑内出血(sICH)由ICH的影像学证据和NIHSS分数增加超过4分确定。根据PRISMA指南对存在未破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Medicine:年轻缺血性卒中和先前存在精神障碍

2015-09-26 phylis

先前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比如:严重抑郁症,双相障碍以及酒精使用障碍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相关。然而,在精神障碍和年轻患者卒中之间的关系研究的较少。应用台湾国家健康保险数据库,招募了1998年到2011年间,18到4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8252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确定先前存在精神障碍的受试者。校正先前存在生理疾病和人口学数据。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先前存在精神障碍的风险较高,包括双相障碍(OR: 2.23

缺血性卒中 精神障碍 双相障碍

J Am Heart Assoc: 预测缺血性卒中后的再入院模型

2015-09-26 phylis

背景:减少患者再入院是卒中护理的主要改革部分。当前的再入院预测模型准确性较差,并且仅局限于急性入院的数据。研究人员假设基于全国范围内的急性期后护理数据库的患者因素可能改善预测模型。方法:应用2008年的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确诊并筛选出大于6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应最小数据集(MDS)对患者急性期后护理进行综合评估。应用logistic回归建立风险校正再入院模型。协变量为MDS变量。结果:在3917

缺血性卒中 再入院 预测模型

Atherosclerosis:空腹及餐后甘油三酯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

2015-09-26 phylis

背景:颈总动脉内膜厚度(CCA-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指标。甘油三酯在CCA-IMT中的作用尚有争议。研究人员旨在确定是否空腹及餐后甘油三酯与CCA-IMT相关。 方法:招募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参与柏林“Cream和Sugar”研究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患者。第一次缺血性卒中后,对患者进行3-7天口服糖和甘油三酯耐受实验。根据甘油三酯的代谢情况,

缺血性卒中 甘油三酯 颈总动脉内膜厚度

BMJ Open:抗癫痫药与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

2015-09-22 phylis

目的:肝酶诱导的抗癫痫药物(AEDs)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0增加血浆中的脂质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因此可能会增加血管事件的发生。研究人员根据AED代谢的酶特性旨在评估其对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MI)发生的风险。设计:病例对照分析的群体队列研究。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中的650个普通医生的医业。受试者:招募1990年1月到2013年4月间252407名应用AED的患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每

抗癫痫药 心肌梗死 缺血性卒中

Geriatr Gerontol Int:卒中前痴呆对其缺血性卒中的影响

2015-09-06 phylis

目的:这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卒中前痴呆(PSD)是否影响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短期功能预后。方法: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功能独立测量量表(FIM)对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功能预后评估。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多次线性回归以及logistics回归分析数据。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19名,其中11.5%诊断为PSD。与非PSD患者相比,PSD患者,存活时间较短,女性患者比例较

卒中前痴呆 缺血性卒中 功能预后

Int J Stroke:急性缺血性卒中药物治疗还是血管内血栓切除?

2015-09-01 phylis

大血管梗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较差。最近的研究表明血管内治疗,患者血管再通及预后较单纯药物治疗好。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调查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优势,并且至少有25%的患者应用血栓切除设备进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并且这些患者未进行药物治疗。对血管内血栓切除和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进行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我们研究选取了437个研究,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缺血性卒中

Clin Chim Acta:血管反应素-1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15-08-31 phylis

血管反应素-1是血管再生的有效调节剂。脑出血的大鼠模型中脑中血管反应素-1的表达增加。当前的研究主要是确定血浆中血管反应素-1浓度的变化以及评估血浆血管反应素-1浓度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的死亡率和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这篇研究包括192名患者,1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血管反应素-1的浓度。不利预后以mRS分数大于3为标准。应用多变量分析血浆血管反应素-1浓度和6个月临床

血管反应素-1 缺血性卒中 预后

脑微出血抗栓治疗的五个问题

2015-08-28 kelly

1.脑微出血(CMB)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脑淀粉样血管和高血压微血管病,二者皆可以损害血脑屏障和神经血管单元,血液漏出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CMB。2.在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中CMB常见吗?在需要抗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中,CMB并不罕见,至少占四分之一。3.抗栓治疗会增加CMB的数量吗?抗栓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是否能够增加CMB的数量一直存在争论。一些大型研究发现抗栓治疗会

脑微出血 抗栓治疗 缺血性卒中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大血管硬化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与预后

2015-08-20 phylis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学机制在长期预后的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调查由于大血管因素引起卒中的机制和长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1993年-2010年间在雅典卒中登记的卒中患者,这些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将病人分为3组:低血流量性梗塞,动脉栓子以及固有动脉粥样硬化组。随访时间长达10年或者直到死亡。研究的终点:10年死亡率,卒中再发率以及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50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生理机制

Circulation: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服用他汀类药物临床效果显著

2015-08-10 cuiqian

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真实有效性数据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结果对于更好地信息共享决策是必要的。PROSPER是PCORI资助卒中幸存者的研究计划,旨在评估卒中后治疗的有效性。该研究对GWTG® - 卒中注册医疗保险索赔中≥65岁的患者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对那些出院后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没有进行调整的出院后两年的结果采用逆概率加权进行分析。主要终点是:1)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缺血性卒中 他汀类药物

Stroke:血液透析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2015-08-01 cuiqian

    终末期肾病(ESRD)需要血液透析治疗,但该治疗方法比正常肾功能增加了10倍脑卒中的风险。来自一般人群的危险因素和管理策略的知识可能并不适用于这些终末期肾病患者。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终末期肾病人群的研究来确定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和预后。       从2007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所有接受血液透析的ESRD成年患者参与

透析 缺血性卒中

荟萃分析:缺血性卒中早期降压治疗的作用

2015-06-29 梅斯管理员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常见,相关治疗策略尚未确定,因此台湾学者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探讨了缺血性卒中早期积极降压治疗的有效性。 研究者们检索了Pubmed、EMBASE和“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纳入了缺血性卒中发病3天内降压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主要转归为3个月或试验终点(功能依赖或死亡)时的不良结

荟萃分析 缺血性卒中 早期降压治疗

Lancet:去氨普酶治疗重度缺血性卒中后3-9h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2015-05-04 cuiqian

目前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发病后限制为3〜4.5小时。我们的目的是评估去氨普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种纤维蛋白依赖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在主要脑动脉患者闭塞或重度狭窄症状出现后3-9小时治疗。    在一项前瞻性,双盲,多中心,平行组,随机试验中,我们从17个国家77家医院招募那些曾在大型脑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和闭塞或重度狭窄的患者参加试验。我们随机分配患者以1:1的比例,使用计算

去氨普酶 缺血性卒中

ISC 2015:早期血管内治疗可降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率(ESCAPE试验)

2015-02-16 梅斯管理员

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在近端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改善功能转归并降低死亡率。论文2月11日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研究于2015年国际卒中大会(ISC2015)上发布。 此项III期试验名为ESCAPE研究,共纳入316例伴有大动脉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并随机给予包括tPA在内的标准治疗或标准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血管内治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ISC

共458条页码: 28/31页15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