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下载指南 最新发布 最多下载
共查询到52条结果
天麻醒脑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神经性头痛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共识 CN

共识专家组对天麻醒脑胶囊的组方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专家经验,以期为为临床上合理、安全使用天麻醒脑胶囊提供理论依据。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 指南 CN

眩晕是指机体因对空间定位产生障碍而发生的一种运动性错觉或幻觉。据统计以眩晕为主诉者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约占 5% ~10%,住院病例中约占 6.7%,在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约占7%。眩晕多由前庭系统疾病引起,

2020 bárány学会/IHS共识文件:儿童期前庭性偏头痛与儿童期复发性眩晕的诊断标准 共识 EN

2020年12月,Barany学会前庭障碍分类委员会联合国际头痛协会(IHS)共同发布了儿童期前庭性偏头痛与儿童期复发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共识,本文主要描述了儿童前庭偏头痛以及疑似儿童前庭偏头痛和复发性眩

2020 SFORL指南:COVID-19流行期间眩晕患者的远程会诊 指南 EN

2020年12月,法国耳鼻喉科学会(SFORL)发布了COVID-19流行期间眩晕患者的远程会诊指南,指南主要目的是定义远程会诊在评估成人或儿童眩晕中的应用。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 CN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引起、并以前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对于部分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而言,其早期确诊仍极具挑战性。为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制定

2020 AAO-HNS临床实践指南:梅尼埃病 指南 EN

2020年4月,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发布了梅尼埃病管理指南,梅尼埃病是一种右自发性眩晕定义的疾病,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梅尼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建议。

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指南 CN

头晕/眩晕病因复杂,诊疗涉及多个学科。《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头晕/眩晕疾病的最新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进展编制,以帮助基层医生更新头晕/眩晕理念,澄清既往一些病因诊

巴拉尼协会血流动力性直立性头晕/眩晕诊断标准解读 解读 EN

2019-09-20

暂无更新

2019年3月11日在Journal of VestibularResearch 电子版在线发表《巴拉尼协会血流动力性直立性头晕/眩晕诊断标准》。这个标准的第一作者Kim Hyun Ah是韩国启明大学神经内科专家,近年来他率领的团队在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与头晕/眩晕关系方面做了许多出色工作。该标准的其他作者包括《巴拉尼前庭症状国际分类》第一作者、卢森堡神经内科专家Bisdorff,《巴拉尼持续性姿势-

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共识 EN

2019-02-20

中国卒中学会

前庭性偏头痛(VM)以反复发作的头晕、眩晕症候为主,临床上常见却极易误诊,涉及多个学科。为此,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使VM的诊断与治疗更加准确与规范,减少临床工作中的误诊误治。

前庭功能检查专家共识(一)(2019) 共识 EN

前庭功能检查是借助一定技术方法,通过特定的自发或诱发试验,对前庭系统生理功能进行的定性或定量评估,旨在明确病变侧别和部位,了解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程度,是临床上眩晕、平衡障碍等疾病诊治和特殊职业人群选拔的必要手段。国内各种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和技术正在普及,规范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和技术,对于其临床应用至关重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共识 EN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据统计以眩晕为主诉者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约占5% ~10%,住院病例中约占 6.7%,在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约占7%。眩晕可由眼、本体感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也可以由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中毒、内分泌疾病及心理疾病引起,它涉及多个学科,患者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常伴有恶心、呕吐,常突然发病并伴有明显的恐惧感,而就诊于急诊。本文从中枢性眩

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共识 EN

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就眩晕诊治的相关问题组织专家讨论并达成共识以来,我国眩晕的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大家对眩晕的认识逐渐清晰,诊断与治疗方案日趋规范。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和相关理论的更新,又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进展,对7年前发表的《眩晕诊治专家共识》进行适当的更新。

【精品指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指南的要点解析 指南 CN

2017-05-11

暂无更新

2017年3月,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更新发布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指南;新版指南是对2008年发布的早期指南的更新;根据新的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证据,新版指南对临床上的重要建议做了修改。梅斯小编整理新版指南内容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新版指南与旧版指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新证据源于2项临床实践指南,20项系统评价及27项随机对照研究; 2.向指南

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指南 EN

梅尼埃病是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为规范和提高我国梅尼埃病的临床诊疗工作,1996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联合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并于2006年修订为《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随着前庭功能检查技术的进步和眩晕医学的蓬勃发展,原有标准已无法满足临床诊疗和研究的需要。同时国际上也多次制定或修订关于梅尼埃病的诊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指南 EN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7)、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会(2008)、美国神经病学学会(2008)和Barany学会(2015)分别发表了BPPV相关的诊疗指南或标准。随着眩晕诊疗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BPPV诊疗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

共52条页码: 3/4页15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