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证据总结

2022-07-0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中国临床护理 发表于上海

在对住院口渴患者进行非药物干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境及患者需求, 有指向性地选择证据, 并及时更新相关证据。

中文标题:

住院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证据总结

发布日期:

2022-07-01

简要介绍:

在对住院口渴患者进行非药物干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境及患者需求, 有指向性地选择证据, 并及时更新相关证据。口渴(thirst)是一种人体的主观感受,与口干和对水的渴望有关,是机体调节体液平衡以及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保护机制[1],且口渴的发生有其生理学基础[2].渴觉感受主要包含两种类型,包括血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渗透压渴觉[3]和体液流失引起的低血容量性渴觉[4],均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严格调控.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除了生理状态下口渴现象,更多的是疾病以及医疗护理实践带来的渴觉损伤,包括围手术期的禁饮操作和麻醉术后等医源性口渴[5].此外,临床 上 最 常 见 的 口 渴 现 象 往 往 见 于 心 力 衰竭患者[6]、血液透析患者[7]以及多器官衰竭[8]的危重患者.当患者出现口渴症状时,临床护士一般会采取棉签蘸水湿润口唇的方法,帮助患者湿润口腔黏膜,但是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有限[9].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文献筛选和文献质量评价,结合证据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提取住院患者口渴的非药物干预相关最佳证据,为临床口渴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

下载附件: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SCIENCE:口渴通过调节全脑神经群体来控制你的行为

生理需求产生动机驱动,如口渴和饥饿,调节生存所必需的行为。已有的研究显示,下丘脑神经元感知这些需求,并且必须协调相关的全脑神经元活动,以产生适当的行为。

Cell Metab:喝酒、吃糖容易口渴?Cell子刊揭示大脑应对之策

为什么喝酒、吃糖会让我们口渴?一项最新研究找到了答案,关键在于一种肝脏激素。科学家们揭示了一种意料之外的抗脱水机制。

缓解术后口渴,你还在用棉签蘸水吗?

研究显示:术后患者中62%会有中重度口渴现象,10%存在轻度口渴,解决术后患者口渴问题,事关患者心理感受和病情康复。传统护理措施是用棉签蘸水湿润患者的口唇,然而,很多护理人员发现,该方法缓解口渴的效果并不明显。

警惕:“身体口渴”与心脏病是“闺密”

金秋时节,天气异常干燥,这也加快了人体水分流失,导致身体严重缺水。这样的结果不只会导致肌肤干燥,还会让身体也感到“口渴”,从而使健康受到威胁,甚至连可怕的心脏病都有可能袭来!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就一定要选对喝水时间!你每日都坚持喝8杯水,但是身体缺水现象依然会出现,这是因为干燥的空气、封闭的办公环境、恒定温度的中央空调等因素的影响,身体循环调动了体内存储的大量水分来维持各器官的正常运转,让体内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