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幼虫鱼体内囊蚴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干预研究

负责人:余新炳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批准年份:2011

前往基金查询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肝吸虫幼虫鱼体内囊蚴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干预研究
项目批准号
81171602
学科分类
H1906 医学科学部 _医学病原生物与感染 _寄生虫、寄生虫感染与宿主免疫
资助类型
医学科学
负责人
余新炳
依托单位
中山大学
批准年份
2011
起止时间
201201-201512
批准金额
58.00万元
摘要
肝吸虫病是我国感染人数最多、流行范围最大的寄生虫病,该病主要由于食入含肝吸虫感染期囊蚴的淡水鱼和淡水虾而获得感染。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响到流行区的人群健康和淡水鱼养殖业的经济利益。肝吸虫病史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除人类外可感染40多种哺乳类动物,淡水鱼体内的囊蚴是人和哺乳动物共同的感染阶段,阻断鱼体内囊蚴形成,是切断肝吸虫传播途径的关键问题。本课题将在阐明肝吸虫幼虫鱼体内囊蚴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筛选肝吸虫尾蚴入侵和鱼体形成囊蚴关键分子作为预防肝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深入探讨枯草杆菌鱼用口服疫苗在预防肝吸虫病中的应用价值,为阐明肝吸虫尾蚴入侵淡水鱼及其在鱼体内形成囊蚴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将预防人体肝吸虫病提前到预防淡水鱼感染肝吸虫阶段,既可有效切断肝吸虫病流行传播途径,又可保护淡水鱼养殖业的经济利益,将为实现防治肝吸虫病的目标提供新思路。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