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病毒学家 点击跳转

【盘点】为治愈艾滋病,我们从未停止研究的脚步

【盘点】为治愈艾滋病,我们从未停止研究的脚步

众所周知,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大量破坏人体免疫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被称为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为攻克艾滋病,科学家从未停止研究的脚步,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艾滋病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大家分享。【1】十分之一的儿童天生具有“艾滋病防御”能力据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十分之一

MedSci原创 - 2016-10-10

Hepatology:感染HCV 2、3型青少年中索非布韦和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

Hepatology:感染HCV 2、3型青少年中索非布韦和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

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儿童治疗方案有限。本研究评估联合口服索非布韦和利巴韦林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2型或3型,年龄在12-17岁青少年中的治疗效果。近期美国科学家发表研究性文章于著名肝脏病学杂志Hepatology以探讨这一问题。

MedSci原创 - HCV,索非布韦,利巴韦林 - 2017-06-08

2021年4月22日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简报,确诊超1亿4439万,上周<font color="red">病毒</font>新增520万创纪录,中国疫苗接种超2亿剂次

2021年4月22日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简报,确诊超1亿4439万,上周病毒新增520万创纪录,中国疫苗接种超2亿剂次

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4月22日7时01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过14439万例,新增854,372例,达到144,398,47

MedSci整理 - 新冠疫苗 - 2021-04-22

PLOS:蚊子唾液可以抑制人的免疫系统,增加登革热感染风险!

PLOS:蚊子唾液可以抑制人的免疫系统,增加登革热感染风险!

近日,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唾液中富含一种物质,可能会抑制我们的免疫系统反应,增加登革热的感染风险。

生物探索 - 登革热,蚊子唾液 - 2023-05-24

张文宏最新发文:新冠重症率与死亡率低于流感,但“躺平”会付出较大死亡代价

张文宏最新发文:新冠重症率与死亡率低于流感,但“躺平”会付出较大死亡代价

“躺平”要不得!

“深究科学”公众号 - 流感,新冠病毒 - 2022-03-15

以身试毒  功在人类

以身试毒 功在人类

NIH研究人员在给参与者感染流感病毒。图片来源: CHARLES DHARAPAK逗号状的霍乱弧菌能污染水和食物,快速杀死感染者。

中国科学报 - 自愿感染,研究药物 - 2016-05-26

<font color="red">病毒</font>或许是驱动机体蛋白质组氨基酸适应性改变的“罪魁祸首”

病毒或许是驱动机体蛋白质组氨基酸适应性改变的“罪魁祸首”

就发现在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机体的基因组中存在一些适应性的信号,但当时研究者并不清楚到底是哪种选择性的压力驱动引发这些适应性的出现,Enard说道,我非常失落,这就好比在地上看见了脚印,但我却不知道是哪种动物留下的脚印儿一样,而病毒或许可以解释这种适应性表现,因为病毒可以同细胞中的细胞器相互作用从而在细胞内实现病毒的自我复制。

生物谷 - 病毒,蛋白质组氨基酸 - 2016-08-24

XE变异株:目前哪些国家发现了?会成造成下一波疫情海啸么?

XE变异株:目前哪些国家发现了?会成造成下一波疫情海啸么?

世卫组织的通报将一个新的新冠病毒亚型带入全球关注的视野——今年以来出现新冠XE变异株,比迄今为止传播力最强的奥密克戎BA.2变异株还要强约10%。

MedSci原创 - 病毒变异株 - 2022-04-09

寨卡<font color="red">病毒</font>“暴发传播”或感染美洲四百万人

寨卡病毒“暴发传播”或感染美洲四百万人

寨卡病毒持续困扰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新华社发   世卫组织警告,疫情正在向欧美蔓延,但病毒冬季在欧洲传播风险极低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近日警告,寨卡病毒正呈现“暴发式传播”,预计美洲地区将有至多400万人感染这种病毒他们预计病毒已传至除加拿大、智利外的每个美洲国

新京报 - 寨卡,疫情 - 2016-02-01

不戴口罩更好?欠下三年“免疫债”,儿童感染挤爆门诊未消,成年混合感染又来袭!今冬怎么办?

不戴口罩更好?欠下三年“免疫债”,儿童感染挤爆门诊未消,成年混合感染又来袭!今冬怎么办?

要不要接着戴口罩?专家表示,不带口罩可能会更好

MedSci原创 - 2023-11-07

Science关注:弓形虫可能会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

Science关注:弓形虫可能会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

弓形虫不是细菌或病毒,而是一种与引起疟疾的寄生虫有关的单细胞微生物。猫在食用受感染的啮齿动物、鸟类以及其他动物后,会被这一微生物感染,并引发弓形虫病。

生物探索 - 精神分裂症,弓形虫 - 2022-09-30

新冠变种<font color="red">病毒</font>Delta+或成为最危险的变种,具有免疫逃逸?

新冠变种病毒Delta+或成为最危险的变种,具有免疫逃逸?

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德尔塔变种病毒进一步突变形成的“Delta Plus”,被称为“最危险的变种”

MedSci原创 - 病毒变异,新冠病毒变异,新冠病毒变异株,病毒变异株 - 2021-06-26

MNT:晒太阳对心脏好处胜过患皮肤癌的风险

  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表示,晒太阳对心脏的好处会大于患皮肤癌的风险。   

医学论坛网 - 太阳,皮肤癌 - 2013-05-13

田波

  田波,博士导师,院士,病毒学和生物工程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4年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先后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植物病理系、德国杜赛尔多夫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农业生物技术中心和维斯康辛大学遗传系、英国苏格兰作物所病毒系作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为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武汉大学病毒系兼职教授。

会议 - 2008-06-05

金冬雁教授:基础与临床的脱节是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层次矛盾

    谈到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脱节,我体会较深也经常讲的例子,就是SARS病毒的发现。中国出现的SARS病毒,内地学者没有最早分离到,应该是中国医学病毒学界永远的痛。

科学网 - 基础,临床,转化医学 - 2012-08-15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