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56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趣味 点击跳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12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发布《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应用,服务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水平加快提升,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产业链逐步形成,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互联网为依托、融入现

澎湃新闻 - 中医药,中医,国家 - 2017-12-08

一夜成名的“诺奖级”科学家,竟然是一个十年没发过文章的副教授

一夜成名的“诺奖级”科学家,竟然是一个十年没发过文章的副教授

一个从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副教授,偏安河北科技大学,却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级”的实验成果,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了“网红”科学家。“河北科技大学、一个副教授、连续十年没有发过文章了,以前就算有点战绩,也就那样了。说要把文章发到通常只向哈佛、耶鲁、北大、清华、浙大敞开大门的顶端学术平台,没人信啊,就高峰傻,傻了就信了。”韩春雨对《中国新闻周刊》自嘲地说。此时,他正在河北科技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室

中国新闻周刊 - 韩春雨,基因编辑,科学家,网红,副教授 - 2016-10-22

江晓原谈《自然》:两栖办刊模式值得学习

江晓原谈《自然》:两栖办刊模式值得学习

编者按:《自然》(Nature)杂志在中国学界有着神话般的地位,在它上面发文章,不仅意味着荣誉,还对升等、评选大有帮助。但大热的背后,其实很多人对这本杂志并不了解,对它的印象也是刻板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江晓原、穆蕴秋从2013年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持续联名发表关于《自然》杂志的实证研究,目前已有四篇见刊,第五篇即将面世,这些论文刷新了我们对《自然》杂志的旧有认知。近期,部

澎湃新闻 - 自然,期刊 - 2017-04-02

大快人心的改革!医护人员首次能靠“科普”晋升!各省市公布科普晋升细则……

大快人心的改革!医护人员首次能靠“科普”晋升!各省市公布科普晋升细则……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卫生职称改革,它已经徐徐地拉开帷幕,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即将深刻地改变中国1400万卫生人才中的每一员!

MedSci原创 - 2022-11-18

赛序波:应对人口老龄化 医养结合应该如何做?

赛序波:应对人口老龄化 医养结合应该如何做?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要面临最严峻问题。全国老龄办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如此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对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都是非常巨大的考验。近些年,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逐渐兴起,并被寄予厚望。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理念上的误区

搜狐健康 - 医养结合 - 2018-10-10

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家发表惊世观点:现实不过是对完美数学真理的扭曲反应,人脑就是最终量子计算机!

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家发表惊世观点:现实不过是对完美数学真理的扭曲反应,人脑就是最终量子计算机!

在20世纪中期,数学探究自然模式的能力被大大地增强了,如果那些远古的几何学者们看到这一切,必将大为惊愕甚至迷惑不解,在极为宏观的尺度上,天文学家们以整个银河系为基本单位,发现了奇异的宇宙结构,在极为微

王正科 赵华 - 量子计算机 - 2020-10-07

国内福祉展会CHINA AID将于下月在上海开幕

国内福祉展会CHINA AID将于下月在上海开幕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以下简称CHINA AID)将于2017年6月7-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龙阳路2345号)举办。 /* Style Definitions */ span.prnews_span { font-size:8pt; font-famil

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 - 美通社,CHINA,AID - 2017-05-31

发布会实录!国家卫健委:鼓励专家参与健康科普工作

发布会实录!国家卫健委:鼓励专家参与健康科普工作

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国家和各省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我们鼓励医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到健康科普工作中来。

健康中国 - 医学科普,科普知识,科普工作 - 2022-06-13

发布会实录!国家卫健委:鼓励专家参与健康科普工作

发布会实录!国家卫健委:鼓励专家参与健康科普工作

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国家和各省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我们鼓励医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到健康科普工作中来。

健康中国 - 医学科普,科普知识,科普工作 - 2022-06-13

心血管经典病例推荐——高血压病

心血管经典病例推荐——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目前高血压采用的是2005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一般以收缩压(mmHg)≥140、舒张压≥90(mmHg)作为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今年11月15日美国将高血压的标准下调为130/80(mmHg)。 病史: 患者为一67岁老年女性,平素体健,有高血压家族史,其他无殊。

MedSci原创 - 梅斯医生,病例,高血压 - 2017-11-21

2021年11月12日简报:钟南山呼吁接种第三针;新冠废物影响海洋生态;欧洲疫情上升明显,德国日新增超5万例;

2021年11月12日简报:钟南山呼吁接种第三针;新冠废物影响海洋生态;欧洲疫情上升明显,德国日新增超5万例;

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11月12日8时01分,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过2亿5261万例,新增493,795例,达到252,618,

MedSci整理 - 新冠疫苗 - 2021-11-12

每日病例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发的高危并发症

每日病例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发的高危并发症

该病多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起,恶性肿瘤也有引起该病的可能。该病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所以需要临床医生在工作中提高警惕病史:患者为一41岁男性,平素体健,无不良嗜好。1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伴全身疼痛、四肢乏力、心悸。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示:T4、FT4升高,TSH降低,诊断为“浅表性胃窦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 予抑酸及抗甲亢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且精神差,消瘦明

MedSci原创 - 梅斯医生,病例,甲亢 - 2017-11-12

Science:2013年度生物技术与制药行业最佳雇主

虽然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的整体前景没有受到经济萧条的影响,但整个行业仍面临重大的挑战。美国药物研发与制造商协会(PhRMA)指出,企业研发一种新药需要10-15年的时间、超过12亿美元的投入。但一大批畅销药物的专利即将过期,制药业将面临数百亿的损失。根据PhRMA的数据,2000年只有49%的处方使用非专利药,但这一比例现在已达到84%。 最佳雇主如何克服这些重大挑战?首先,是将“科学”定位为

生物360 - 生物技术,制药 - 2014-03-27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