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麻风病 点击跳转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font color="red">麻风病</font>人对氨苯砜耐药性的风险因素分析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麻风病人对氨苯砜耐药性的风险因素分析

氨苯砜是治疗麻风病的重要药物之一。近日,发表于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的一项系统回顾旨在评估麻风分枝杆菌分离物对氨苯砜的耐药性,从而协助实施更好的控制策略以消除麻风

MedSci原创 - 麻风病,氨苯砜 - 2022-10-31

PlOS NEGLECT TROP D:被忽视的热带病, WGS 鉴别复发性<font color="red">麻风病</font>患者的复发源头

PlOS NEGLECT TROP D:被忽视的热带病, WGS 鉴别复发性麻风病患者的复发源头

自从1980’s开始系统性的采用联合治疗 (MDT) 方法诊治麻风病以来,麻风病的患病率显着降低,但全世界每年仍有20万新发麻风病案例困扰人类。本研究采用NGS技术鉴别3例复发性麻风病的复发源头,区分是由于耐药菌株出现导致治疗失效,还是由于再次感染新菌株导致疾病发生,帮助临床医生评估诊疗效果以及采取进一步诊治措施。

转化医学网 - 热带病,WGS,麻风,复发,源头 - 2017-07-19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font color="red">麻风</font>遗传易感性密码初步破译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麻风遗传易感性密码初步破译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疾病机理遗传学与进化医学学科组近期联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本地医疗机构和专家,在麻风遗传易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科技日报 - 麻风病,遗传密码,研究进展 - 2017-12-15

瘤型<font color="red">麻风</font>误诊 1 例分析

瘤型麻风误诊 1 例分析

患者男, 38 岁,广西梧州人。3 年前无诱因患者 躯干部出现暗红斑,无痒痛及感觉麻木、闭汗等自觉 症状,发病初期偶可见风团,伴有瘙痒。因皮损表现 为红斑、风团并伴有瘙痒,先后于多家医院诊断为 “过敏”和“荨麻疹”,并行抗过敏治疗,治疗后风团 消退,瘙痒缓解,但红斑逐渐扩展至四肢。近3 个月 来,出现眉毛脱落,面部出现数个黄豆大肤色结节。既往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常年于外地务 工,但其籍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瘤型,麻风 - 2019-08-29

Nat Genet:<font color="red">麻风</font>易感基因研究再获重要进展

Nat Genet:麻风易感基因研究再获重要进展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后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而导致的以畸残与毁形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全球每年仍有20余万新报告病例,我国每年有1000例新病例报告,麻风所带来的危害——畸残和死亡依然存在。因此,麻风仍然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重点防控的一类慢性传染病。开展麻风易感基因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麻风的发病机制,也可用于密切接触者罹患麻风的风险预测。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

医学科学部 - 麻风,基因研究 - 2015-02-13

<font color="red">麻风</font>遗传易感性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麻风遗传易感性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课题组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玉叶、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开展合作,在麻风遗传易感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为认识线粒体基因与麻风的遗传易感以及麻风易感基因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基因和免疫》、《皮肤学科学》、《科学报告》、《遗传学与进化》等。 麻风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古老的传染病,迄今已有

科学网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麻风 - 2017-01-11

<font color="red">麻风</font>医生徐根保:28年耐得住寂寞

麻风医生徐根保:28年耐得住寂寞

他在“麻风村”已经工作了28年时间。

健康界 - 麻风病,防治,医德 - 2017-10-23

Neurology:瘤型<font color="red">麻风</font>患者可见增粗的周围神经

Neurology:瘤型麻风患者可见增粗的周围神经

来自秘鲁丛林的52岁男性,表现为进行性远端麻木和面部肿胀4年。

神经科病例撷英拾粹 - 瘤型麻风,周围神经,面部肿胀,麻木 - 2019-05-27

Am J Hum Genet:<font color="red">麻风</font>人群遗传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Am J Hum Genet:麻风人群遗传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麻风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影响患者的外周神经、皮肤及粘膜组织。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肢体残疾、失明或者毁容等后果,并导致严重的社会歧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类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如营养、卫生条件等,影响麻风的遗传易感性。虽然我国于1981年在国家水平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1例/万人),但西南地区部分县乡仍面临着较重的负担。

昆明动物所 - HIF1A,LACC1,麻风 - 2018-05-01

NEJM:王洪生和王宝玺团队在预防<font color="red">麻风</font>提出中国方案!

NEJM:王洪生和王宝玺团队在预防麻风提出中国方案!

该研究结果为国际首次报道,证实了单剂量利福喷丁对于麻风家内接触者的具有预防保护作用,可以大幅度减少麻风家内接触者发病。

医科院皮肤病研究所 - 利福平,麻风,麻风病,利福喷丁 - 2023-05-18

Cell:首次证实<font color="red">麻风</font>杆菌将神经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样细胞

Cell:首次证实麻风杆菌将神经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样细胞

麻风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已折磨人类上百年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揭示它的所有秘密。

Medical Xpress - 神经,精神 - 2013-02-17

J Dermatol Sci+Br J Dermatol:<font color="red">麻风</font>遗传易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J Dermatol Sci+Br J Dermatol:麻风遗传易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历史悠久,与人类文明史共存。致病菌主要侵犯患者皮肤、黏膜和外周神经,感染后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和处理,可导致严重的畸残。时值今日,全世界范围内每年仍有20余万麻风新发病例。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 麻风,TFAM,POLG,遗传易感性 - 2017-12-15

GWAS技术发现麻风和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

 10月24日、3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接连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发现麻风和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两项重要科研成果。麻风病麻风杆菌感染后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而导致肢体致残和畸形的严重复杂疾病。2009年,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张学军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张福仁合作,利用全

麻风,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 - 2011-11-03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医疗救助服务试点项目在南昌启动

图为正在接受手术的麻风重症畸残病人。 王振戎 摄 中新网南昌11月21日电(王振戎)11月21日,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医疗救助服务试点项目在江西省皮肤专科医院正式启动。当天,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万筱明出席启动仪式并看望慰问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组派的国家级医疗队成员和接受手术的麻风重症畸残病人。据了解,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医疗救助服务试点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主要内容为组派

中国新闻网 - 麻风防治协会,江西,皮肤病 - 2013-11-26

PLoS One:染色体2p14位点是麻风易感基因

 中国科研人员通过长期调查研究,至今发现了十个麻风易感基因。取一滴血便可初步确定是否属于麻风易感个体,通过基因手段筛查麻风病的易感高危个体逐渐成为可能。   据领衔这一研究的山东省皮肤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张福仁博士介绍,他的团队近期又发现了第十个麻风易感基因,与此前已公布的九个易感基因,将进一步有助于确定麻风易感个体,为未来麻风病的一级预防积累基础

MedSci原创 - 麻风,易感基因 - 2012-02-03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