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 肠道粪副拟杆菌 点击跳转

<font color="red">肠道</font>菌群和血型竟被同一基因调控,肠炎或与你的血型有关

肠道菌群和血型竟被同一基因调控,肠炎或与你的血型有关

人体肠道中共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这群微生物依靠人体肠道供给的营养生活,同时帮助人体完成多种生理生化功能。肠道作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和最大的免疫器官。

生物探索 - 肠道菌群,血型,基因调控 - 2021-01-31

药物干预<font color="red">肠道</font>菌群研究怎么做?这篇10分文章值得一看

药物干预肠道菌群研究怎么做?这篇10分文章值得一看

今天就带大家来精读一篇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主要讲述了基团修饰后的木犀草素通过肠道菌群与生化机制缓解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 

MedSci原创 - 药物,肠道菌群 - 2022-07-05

Cell:宝宝<font color="red">肠道</font>菌群紊乱怎么办?母体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效果显著

Cell:宝宝肠道菌群紊乱怎么办?母体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效果显著

基因组学分析和菌株水平分析表明,正常婴儿肠道中早期以产妇粪便细菌为主,其中主要包括双歧杆菌杆菌。停止母乳喂养后,粪便微生物群逐渐变成厌氧梭状芽胞杆菌

生物探索 - 肠道菌群,菌群紊乱,微生物群移植 - 2020-10-14

从火热回归理性,<font color="red">肠道</font>菌群能否成为医学突破前夜的火花

从火热回归理性,肠道菌群能否成为医学突破前夜的火花

肠道菌群作为寄居在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总称,是近年来微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最引人关注的研究焦点之一。

“科技导报”公众号 - 肠道菌群 - 2021-04-19

Nat Microbiol: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发现菊粉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关键有益菌和代谢物被锁定

Nat Microbiol: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发现菊粉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关键有益菌和代谢物被锁定

该研究发现可溶性纤维菊粉(inulin)被发现比不溶性纤维素更有效地抑制小鼠NASH进展,如肝脏脂肪变性、坏死炎症、球囊和纤维化的减少。

iNature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菊粉 - 2023-07-01

SCI REP: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font color="red">肠道</font>菌群的变化分析!

SCI REP: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

在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粪便中细菌肠型从普雷沃菌到杆菌进行变化。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的炎症状态和肾功能有关。

MedSci原创 - CKD,肠道菌群,变化 - 2017-06-06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成人过敏性鼻炎患者的<font color="red">肠道</font>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降低且丰度改变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成人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降低且丰度改变

特异的肠道微生物定植模式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有关;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成年过敏性鼻炎(AR)患者是否仍旧存在异常的微生物组成模式。最近,有研究人员比较成年AR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组组成情况。

MedSci原创 - 肠道菌群,过敏性鼻炎,菌群丰度 - 2020-10-25

最新研究发现肥胖可通过<font color="red">肠道</font>菌群损害记忆力!

最新研究发现肥胖可通过肠道菌群损害记忆力!

肥胖是多种疾病发展的开端,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症和相关代谢紊乱患病比例的增加,认知功能下降这一问题也变得严重起来。有研究发现,肥胖受试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体重指数(BMI)与成人的记忆力特征呈负相关性。

生物探索 - 肥胖,肠道菌群,记忆力 - 2020-10-16

Cell Host & Microbe:马迎飞/戴磊建立噬菌体培养组,解析<font color="red">肠道</font>“暗物质”

Cell Host & Microbe:马迎飞/戴磊建立噬菌体培养组,解析肠道“暗物质”

宏基因组研究发现肠道中细菌和噬菌体可以长期稳定共存,它们能够稳定共存的机制是什么?开展以上研究,如何获得肠道细菌的噬菌体培养物是当前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物世界”公众号 - 噬菌体,肠道暗物质 - 2023-04-13

Microbiol Spectr:清胰汤通过<font color="red">肠道</font>菌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肺损伤的机制——靶向短链脂肪酸介导的AMPK/NF-κB/NLRP3通路

Microbiol Spectr:清胰汤通过肠道菌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肺损伤的机制——靶向短链脂肪酸介导的AMPK/NF-κB/NLRP3通路

通过雨蛙素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肺损伤(SAP-ALI)小鼠模型和混合抗生素诱导的假无菌小鼠模型,尝试揭示给药清胰汤(QYD)对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MedSci原创 - 肠道微生物群,短链脂肪酸,AMPK / NF -κB / NLRP3通路,清胰汤,肠-肺轴,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肺损伤 - 2023-06-30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font color="red">肠道</font>菌群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GM与T2DM有潜在的因果关系,尤其是种、细尾种和长尾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澄清某些与先前发现相矛盾的结果。

MedSci原创 - 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 - 2024-04-26

Anticancer Res:不同剂量口服维生素D3补充剂对健康成人<font color="red">肠道</font>微生物群的影响

Anticancer Res:不同剂量口服维生素D3补充剂对健康成人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补充维生素D3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MedSci原创 - 肠道微生物,维生素D3 - 2020-08-01

科学家找到调节免疫系统的<font color="red">肠道</font>微生物

科学家找到调节免疫系统的肠道微生物

在克利夫兰诊所公布的“2017十大医疗科技创新”中,“利用微生物组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排在首位[1]。这似乎也没什么意外的,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吃瓜群众,近年来都在各种各样的研究中看到了微生物的“实力”。

奇点原创 - 免疫系统,肠道微生物 - 2017-11-28

益生菌百年发展史(13世纪-今天)

益生菌百年发展史(13世纪-今天)

时间、事件 1857年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研究了牛奶的变酸过程。他把鲜牛奶和酸牛奶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它们都含有同样的一些极小的生物——乳酸菌,而酸牛奶中的乳酸菌的数量远比鲜牛奶中的多。这一发现说明,牛奶变酸与这些乳酸菌的活动密切相关。 1878年 李斯特(Lister)首次从酸败的牛奶中分离出乳酸乳球菌。 1892年 德国妇产科医生Doderlein在研究阴道时提出产乳酸

MedSci原创 - 益生菌,发展史 - 2018-02-15

Gastroenterology:肠易激综合征患者<font color="red">肠道</font>微生物变化研究

Gastroenterology: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变化研究

研究认为,IBS患者的特异性微生物群落存在变化,但仍需要进行研究来确定这些微生物变化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结果还是病因

MedSci原创 - 肠易激综合征,IBS,微生物 - 2019-04-1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