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精准医学时代 点击跳转

人工智能为医疗打开更大空间

人工智能为医疗打开更大空间

利用5G医疗设备完成对患者的一系列检查,通过5G网络传输医学影像和病情记录……不久前,四川长宁地震发生后,四川省人民医院运用5G技术,对灾区伤者进行实时远程视频会诊。这是世界首个将5G技术运用于灾难医学救援的案例,也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医疗服务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科技发展蕴藏着进步力量。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为健康事业插上了智能翅膀。

人民日报评论 - 人工智能,医疗,空间 - 2019-07-11

助力患儿<font color="red">精准</font>诊断及治疗

助力患儿精准诊断及治疗

随着基因诊断技术在儿童遗传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患儿获得了早期精准诊断及有效干预,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儿科及儿童肾脏病工作者还缺乏分子水平检测和对疑难罕见的肾脏疾病从表型和基因型的科学全面认识,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遗传性肾脏疾病,数据库,儿童 - 2017-09-16

智慧医疗<font color="red">时代</font> 泌尿外科“黑科技”有多牛?

智慧医疗时代 泌尿外科“黑科技”有多牛?

随着科技与医学的融合,新理念、新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实践,如激光技术、机器人、“互联网+”、5G等等。为了更好地促进泌尿外科新技术的应用,医学基础走向转化,临床与科技相结合,以及互联网医疗赋能专科和基层。8月4日, 由国家远程医疗及互联网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基础与转化研究学组联合主办的“2019中日泌尿新技术高峰

健康界 - 前列腺癌,机器人,泌尿外科 - 2019-08-07

绘真约大咖 | 张广志教授:关注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如何指导用药和遗传?

绘真约大咖 | 张广志教授:关注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如何指导用药和遗传?

近年来,基于基因检测指导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然改变并促进了晚期GIST患者的诊疗格局。

苏州绘真医学 - 基因检测,胃肠道间质瘤 - 2024-01-19

BD携两款重磅新品,为中国实验室带来“智与质”的变革

BD携两款重磅新品,为中国实验室带来“智与质”的变革

2017年12月2日,全球化的医疗技术公司BD宣布在中国同步上市其诊断系统的两款全新实验室解决方案——BD Kiestra™微生物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和BD Phoenix™ M5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前者通过优化整体流程以提升整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效率,后者则是BD独创的药敏鉴定自动化仪器,助力应对各种不同规模实验室复杂多变的实验需求。图:BD诊断系统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上市会现场BD大中华区

生物谷 - BD,全自动微生物鉴定 - 2017-12-02

中国东北首例“天玑”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在沈阳完成

中国东北首例“天玑”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在沈阳完成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日发布消息称,该院朱悦教授团队完成中国东北地区首例“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

中国新闻网 - 机器人,脊柱手术,中国东北首例 - 2018-05-14

如何让“5G+医疗”之火烧得更旺?国家卫生健康委说了4项规划

如何让“5G+医疗”之火烧得更旺?国家卫生健康委说了4项规划

此举在全球尚属首次,标志着我国5G远程医疗与人工智能应用达到新高度,更是外科医学时代的里程碑……我国各地不少大医院都纷纷开启基于5G的医疗应用探索。“5G+医疗”无疑成了目前行业内发展的新方向。8月16日上午,以“5G时代

健康界 - 5G+医疗 - 2019-08-18

江苏一医生“欺骗”患者14年 引发网友关注

江苏一医生“欺骗”患者14年 引发网友关注

4月7日,江苏省肿瘤医院一医生坚持给病人捐款14年,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将该医生的捐款行为称为“暖心义举”。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起的14年里,暖心医生每年会给三四个贫困病人捐款,将款项打到住院费中。起初,曾有患者将其捐款退回,后来,该医生再捐款时便“谎称”款项是慈善项目捐助。“暖心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出生于医生家庭,受父母影响,乐衷于帮助别人;捐款是自愿的,自己曾省下请客吃饭

北京青年报 - 医学人文 - 2019-04-08

王振常:人工智能将成为<font color="red">医学</font>影像行业临床能力提升的机遇与抓手

王振常:人工智能将成为医学影像行业临床能力提升的机遇与抓手

5月30日,在中国医师协会第十三次放射医师年会上,中国医师协会放射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提出,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挑战:医学影像需求激增,误漏诊或不可避免“2016年,放射科医师达到15.8万人,但即使这样,还是满足不了患者需求,医师还是要加班到晚上12点。”王振常提出,现代人健康意识的觉醒,人口结构老龄化,医学影像支撑临床精准诊断的价值不断增大,这些因素都导致影像检查需

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 医学人文 - 2019-06-02

北京朝阳医院郭树彬:科普文章要拒绝“小编化”

北京朝阳医院郭树彬:科普文章要拒绝“小编化”

科研成果如果不能通过科普为广大民众所了解,其作用就可能大打折扣,这一点在医学中更为明显。现代医学早已不再局限于患者疾病发作时才实施干预,而是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医学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正因如此,医学科普变得尤为重要。12月6日,“2017微博健康医疗影响力论坛--暨中国健康科普联盟成立和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会上表示,医生做科普,正在经历最好时代。张雁灵

健康界 - 科普文章 - 2017-12-07

Science:中国科学家率先解析生命信息载体的30年谜团

4 月 25 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以长篇幅研究论文形式报道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项关于 30nm 染色质高级结构解析的重大成果,标志中国科学家在这个现代分子生物学难题上的研究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该论文的评审人评论该成果是“目前为止解析的最有挑战性的结构之一”,“在理解染色质如何装配这个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61 年前,同样是在 4 月 25 日,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沃森和克

科学网 - 信息载体 - 2014-04-25

领星, CSCO, 个性化医疗, 肿瘤

美通社 - 2017-10-10

诊断与治疗癌症:微小RNA之路在何方?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分子量为22个核苷酸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于1993年被首次认识,是细胞发育、凋亡和代谢等多种维持生命必须的生物学功能调节因子,据估计,miRNA可调节超过1/3的人类基因。近年的研究证实,miRNA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美国学者在《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 2010,11:667)撰文,对miRNA未来可能在肿瘤诊断、治疗等方面所

微小RNA - 2011-01-1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