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诺贝尔奖 点击跳转

论文奖励越重,大学离“一流”越远?

论文奖励越重,大学离“一流”越远?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卸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媒体对他的报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动刀论文奖励,排名不降反升”:“很多教师记得,他担任校长对科研政策的第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取消对发表论文的现金奖励,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教授们的科研积极性。可张杰认为,学术追求是大学灵魂,必须无功利目的,‘我们不能为发表论文而做研究,而是应该出于探求未知,进行问题导向的研究,必须还科研的学术追求本质’。”大学奖励论文的目

中国科学报 - 论文,奖励 - 2017-03-17

我国年科研经费数千亿 下一个“屠呦呦”在哪儿

我国年科研经费数千亿 下一个“屠呦呦”在哪儿

10月5日晚间,刚刚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外界表达了获奖感言。感言背后,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中国未来还会不会有“屠呦呦”出现。

第一财经日报 - 青蒿素,屠呦呦,科研,诺贝尔奖 - 2015-10-10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一线药物雷珠单抗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一线药物雷珠单抗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国家医保谈判结果,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一线治疗药物雷珠单抗名列其中,被纳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在各省级医保目录落地实施后,根据政策,一般乙类药品报销比例可达70-80%,意味着中国wAMD患者的医疗负担将被大大减轻,更多的患者将因此获益。

诺华制药(中国) - 雷珠单抗,医保目录 - 2017-07-25

诺<font color="red">奖</font>——生物钟揭开抗癌新机制!

——生物钟揭开抗癌新机制!

2017年的生理学或医学颁给了发现“生物钟”机制的3位科学家。生物钟调控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我们都知道颠倒生物钟对于人体的危害。但是,生物钟可以抑癌,这个结果你知道吗?

转化医学网 - 睡觉,抗癌 - 2017-12-12

Medscape公布2017年最佳医生 为什么是他们?

Medscape公布2017年最佳医生 为什么是他们?

2017年,世界痛失了数位各领域最杰出的医生与研究者,包括精神病学、肿瘤学、艾滋病、遗传学、健康经济学等领域的带头人;有人赢得了奖项,实现了看似无法企及的梦想,并努力为患者代言。今年Medscape的最佳医生榜单不仅只有医生,还包括一些哲学博士和护士。AMA英勇勋章得主:罗伯特·史密斯医学博士罗伯特·史密斯(Robert Smith)为争取社会正义以及给所有密西西比公民提供医疗,被美国医学协会

健康界 - Medscape,最佳医生,2017 - 2017-12-26

盘点2015年度医疗大事件

盘点2015年度医疗大事件

No. 1:屠呦呦获诺 事件:12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以屠呦呦为杰出代表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提取出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显著降低了疟疾死亡率。

广州日报 - 医疗大事件,医生,移动医疗 - 2015-12-27

扎克伯格等豪掷2540万美元奖励科学家,全球“最砸钱”科学大奖颁发

扎克伯格等豪掷2540万美元奖励科学家,全球“最砸钱”科学大奖颁发

导语:北京时间12月5日中午,由扎克伯格、马云等亿万富豪出资设立的“科学突破”(Breakthrough Prize)在美国硅谷颁发了2017年的奖项。科学突破号称“超豪华版诺贝尔”,其创始人意在让获奖科学家“挣得比华尔街操盘手更多”。今年的奖金总额高达2540万美金,有十几位科学家和一个团队得到了这份殊荣。北京时间12月5日中午(当地时间12月4日晚),第五届“科学突破”(Break

环球科学、纽约时报、GeekWire 等 - 科学突破奖 - 2016-12-06

癌症治疗“组合拳”时代来临,免疫治疗大放异彩

癌症治疗“组合拳”时代来临,免疫治疗大放异彩

2019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5年登记资料),按发病人数顺位排序,肺癌依然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估计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发病率为57.26/10万,中标率为35.96/10万。死亡率方面,肺癌同样居高不下,按死亡人数顺位排序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2015年我国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

医谷 - 癌症治疗 - 2019-04-27

CT临床应用:回顾、前沿与反思

CT临床应用:回顾、前沿与反思

    1971年9月,第一台CT被安装于英国阿特金森-莫利医院,成功完成首例脑肿瘤患者诊断,自此医学影像诊断步入了CT时代。目前CT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正规医院必备的诊断仪器,并正向“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迈进。在我国,北京医院放射科李果珍教授等人于1979年率先引入CT,并于1985年编纂了我国最早的两部CT专著之一《临床体部CT诊断学》,推动了我国开展和应用医学影像诊断的发展。

中国医学论坛报 - CT - 2011-10-15

2018 护理界十大事件盘点:3 件事关系到涨薪

2018 护理界十大事件盘点:3 件事关系到涨薪

回顾这一年关于护士的政策新闻大事记,无论好坏,都真切地说明了国家对医疗政策医疗行业的关注与改进。

护理时间 - 护理界,涨薪 - 2018-12-27

Cell:自由基或促进生物体长寿

很多人相信是自由基是机体衰老背后的罪魁祸首,这是一种我们的身体在消耗氧气时产生的一种有时是有害的自由分子。然而最近几年的研究却发现事实可能与这种说法相反。 一条成年的秀丽隐杆线虫,经过染色以显示其身上的所有肌肉状态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将这项研究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展示了自由基如何可以延长实验模式生物的机体寿命。这里所用的模式生物是秀丽隐杆线虫(C. ele

新浪科技 - 自由基,衰老,长寿 - 2014-05-19

Molecular Brain:深部脑磁刺激可能促进海马神经再生和缓解应激压力

2000年诺贝尔获得者Erickandel在他的自传In search of memory(

Molecular Brain - 神经干细胞,深部脑磁刺激,DMS,抑郁症 - 2014-03-03

【搞笑诺】医学:流鼻血?上腌猪肉条!

2014年的搞笑诺贝尔医学颁发给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头颈外科学系底特律医疗中心的汉弗莱斯(Ian Humphreys)医生和印度医生索娜尓•萨莱娅(Sonal Saraiya)等人。

果壳网 - 搞笑诺奖,医学奖 - 2014-09-21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立平当选AAM院士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立平因为在肠道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 AAM)院士(Fellow)。 美国微生物科学院是“美国微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Microbiology)”的下设机构之一,在国际微生物科学上处于领导气味,其每年都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出数十名院士,以彰显他们在微生物科学研

生物探索 - 赵立平,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 2014-03-03

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年青学者展露头角

    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人民网等主办的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正式揭晓,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等十位科技界知名人士获奖。 获奖者中有包括薛其坤、施一公在内的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3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等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杰出者3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MedSci原创 - 科学,人物 - 2014-01-31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