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E5%B0%BF%E9%A2%91 点击跳转

PNAS:肠道菌群对预防1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PNAS:肠道菌群对预防1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发现,肠道菌群对预防实验鼠患上1型糖尿病至关重要。如果缺乏正常菌群,抑制该疾病的基因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必须准确甄别入侵者和自身细胞,既不能漏过“敌人”,也不能冤枉“自己人”。1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自体免疫疾病,患者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胰岛细胞,使其无法正常生产胰岛素。此前研究发现,多数脊椎动物都拥有一组“守护基因”,叫作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在人体内的

新华社 - 肠道菌群,糖尿病,预防 - 2017-09-05

腔内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你掌握了吗?

腔内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你掌握了吗?

介绍如何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确定PICC置管位置。

中国护理管理 - 心电定位,超声,PICC - 2017-12-15

JAMA:控制血压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症风险?

JAMA:控制血压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症风险?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指比同龄人在认知、思考、记忆和推理方面更困难,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先兆。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更为严重的认知功能丧失,它会影响日常生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挑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

生物探索 - 血压,阿尔兹海默,风险 - 2019-02-07

这个位置的异常,竟然导致患者抽搐了6年

这个位置的异常,竟然导致患者抽搐了6年

患者为51岁男性,自述出生后不久出现抽搐发作1次,以后再未出现抽搐,最近6年时间间断抽搐,一直未能检查出原因,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此次为了彻底查明病因入院。

医学之声 - 抽搐,癫痫,海马体 - 2017-10-02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9版震撼发布,各地排行升降数字说话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9版震撼发布,各地排行升降数字说话

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指数体系,2019年5月31日,《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9)》(下简称“CHI2019”)在于上海召开的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正式发布,再次引起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MedSci原创 - OCC,2019 - 2019-05-31

防控做不好,儿童“成人慢性病”伤不起

防控做不好,儿童“成人慢性病”伤不起

第三届中国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学术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透露,1985年~2014年,我国7岁~18岁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6%增长到19.4%;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与会专家表示,面对庞大的儿童肥胖人群以及过早于儿童期发生的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骨密度不足等“成人病”的上升趋势,从儿童期防控“成人慢性病”已刻不容缓。

健康报医生频道 - 防控,儿童肥胖,成人慢性病 - 2017-10-13

Nat Rev Cardiol:治疗心血管病新思路:靶向作用于赖氨酸去乙酰化酶修饰

Nat Rev Cardiol:治疗心血管病新思路:靶向作用于赖氨酸去乙酰化酶修饰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葛均波院士团队在Natrue子刊发文指出了心血管病治疗的新思路:靶向作用于赖氨酸去乙酰化酶修饰。

中国循环杂志 - 心血管病,靶向作用,赖氨酸,去乙酰化酶 - 2019-08-07

【关注】防儿童“成人慢性病”刻不容缓

【关注】防儿童“成人慢性病”刻不容缓

第三届中国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学术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透露,1985年~2014年,我国7岁~18岁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6%增长到19.4%;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与会专家表示,面对庞大的儿童肥胖人群以及过早于儿童期发生的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骨密度不足等“成人病”的上升趋势,从儿童期防控“成人慢性病”已刻不容缓。

健康报新闻频道 - 儿童,高血压 - 2017-10-13

Circulation:二甲双胍改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功能

Circulation:二甲双胍改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功能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1型糖尿病(T1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35%青少年T1DM进入成年期至少会伴有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措施预防或逆转T1DM患者的心血管病变。

国际糖尿病 - 二甲双胍,1型糖尿病,胰岛素,心血管功能 - 2019-08-18

Eur J Heart Fail:心衰患者应用地高辛增加死亡风险?

Eur J Heart Fail:心衰患者应用地高辛增加死亡风险?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应用地高辛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如果,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中国循环杂志 - 心衰,地高辛 - 2020-02-12

JAMA:中青年体重增加可使年老时乳腺癌等疾病风险增加

JAMA:中青年体重增加可使年老时乳腺癌等疾病风险增加

2017年7月18日,《美国医学会杂志》正式发表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女子医院、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波士顿医疗中心的研究报告,发现从青年(18~21岁)至55岁的体重增加,与生命后期主要慢性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年老时仍保持健康的可能性降低有相关性。

肿瘤医学论坛 - 青年,年老,体重,乳腺癌,疾病 - 2017-07-20

JACC:利伐沙班安全性大型临床研究

JACC:利伐沙班安全性大型临床研究

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用于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发生风险的有效性已经取得验证,但大型前瞻性探究DOACs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尚缺乏。本研究纳入了XANTUS和XANAP临床研究中的接受利伐沙班治疗预防卒中的房颤患者,随访时间为1年,主要终点事件是大出血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和全因死亡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是血栓栓塞事件和非大出血事件。最终共纳入11121名患者(平均年龄为70.5 ± 10.5,女性占42.9

MedSci原创 - 心血管,利伐沙班,房颤,卒中 - 2018-07-05

Nat Rev Cardiol:葛均波团队发文指出治疗心血管病新思路:靶向作用于赖氨酸去乙酰化酶修饰

Nat Rev Cardiol:葛均波团队发文指出治疗心血管病新思路:靶向作用于赖氨酸去乙酰化酶修饰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葛均波院士团队在Natrue子刊发文指出了心血管病治疗的新思路:靶向作用于赖氨酸去乙酰化酶修饰。

中国循环杂志 - 靶向作用,赖氨酸乙酰化修饰,高血压 - 2019-08-07

重磅|实现每个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

重磅|实现每个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

2018年12月28日,恰逢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3岁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40岁的历史盛事,在我国心血管医学历史的文化标志和根据地——中国心血管医学博物馆里,刘力生教授、刘兰琦教授、蒋文平教授、叶大训教授、郭静萱教授等老一辈心血管专家们汇聚一堂,为这“一老一少”隆重庆生。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代表每一个联盟人许下了“实现每个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的生日愿望,刘力生教授更是欣然地写下:“希

医师报 - 心血管健康,中国,报道 - 2019-01-06

预防脑卒中,有效管理血压是关键

预防脑卒中,有效管理血压是关键

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合称脑卒中),在我国是致残和死亡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发病风险中的90%可以归咎为已知的10个危险因素的作用,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因此,本期我们将介绍如何管理脑卒中及其高危风险人群的高血压问题。

嘉音 - 预防,脑卒中,管理血压 - 2018-07-13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