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intestinal 点击跳转

Genetics:LIN-35基因可作为抗癌疗法的靶标

Genetics:LIN-35基因可作为抗癌疗法的靶标

通过新的涉及小线虫的实验,怀俄明州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几个基因可能是开发抗癌症药物的潜在靶标。具体来说,研究人员推测抑制这些基因可能扭转癌细胞的某些关键特征。 拉勒米怀俄明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研究员David S. Fay博士说:癌症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基本的遗传研究来发现与癌症牵密切相关联的最全面的基因,以此来开发治疗多种癌症的各种治疗方法。 Fay博士和他同事利用体内存在类似

生物谷 - LIN-35基因,癌症,靶标,小线虫 - 2012-08-13

Nature Communications:食用色素或与肠道炎症相关

Nature Communications:食用色素或与肠道炎症相关

长期摄入常见食用色素 “诱惑红”(Allura Red AC)会使小鼠出现轻微肠道炎症,并会增加炎症性肠病实验模型对炎症的易感性。

“生物世界”公众号 - 肠道炎症,食用色素 - 2022-12-24

Cell Host Microbe:加拿大学者发现导致与年龄相关炎症的肠道细菌

Cell Host Microbe:加拿大学者发现导致与年龄相关炎症的肠道细菌

2017年4月12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Cell》子刊、著名病原微生物学期刊《Cell Host Microbe》杂志在线发表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Dawn Bowdish研究组的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报道了某些肠道细菌是与小鼠年龄相关炎症和早产的幕后黑手。年老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导致其肠道存在漏洞,并容易释放引发炎症和修复免疫功能的分子。炎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这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生物帮 - 肠道细菌,炎症,年龄 - 2017-04-17

JCI: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的双刃剑作用

JCI: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的双刃剑作用

维生素D有强筋骨作用,是调节血钙水平的关键。钙主要是通过饮食获得,钙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流。除了促进骨骼强健外,钙是多种重要生理过程的必需物质。维生素D存在骨和肠细胞受体中,该受体具有调节血液中钙的水平,并决定钙在骨骼中储存多少。最近的几项临床试验研究证实维生素D补充剂对中老年人由预防骨折的功效,然而这些试验的结果并没有对这些补充剂的功效达成一个共识。 在这一月的JCI的杂志上,比利时鲁汶大学Ge

生物谷 - 研究 - 2012-04-25

Psychosom Med:肠道菌群不仅影响体重,还会左右情绪

Psychosom Med:肠道菌群不仅影响体重,还会左右情绪

神经性厌食症是严重的进食障碍性疾病,在美国有超过三百万的患者。90-95%的患者为女性,5-20%的患者会因该疾病而死亡。最新有研究表明,该类人群有着与健康人不一样的肠道菌群。众所周知,微生物多样性与健康息息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也会对所谓的“肠脑轴”产生影响。先前有一项研究,将胖子和瘦子的肠道菌群分别放到小老鼠的肠道,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拥有肥胖者肠道菌群的小老鼠体重增长比拥有瘦子肠道菌群的小

MedSci原创 - 神经性厌食症,肠道菌群,多样性 - 2015-10-07

Cell Rep:肠癌干细胞被调节引发肠癌的分子机理

Cell Rep:肠癌干细胞被调节引发肠癌的分子机理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Sanford-Burnham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精细干细胞信号通路,如果该通路被打断则会引发肠道肿瘤,相关研究或可帮助理解干细胞如何引发肿瘤,并且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寻找靶向作用干细胞的分子来抑制肠癌的发生、发展和复发。

生物谷 - 干细胞,Cell,肠道,PKC-zeta,分子机制 - 2015-02-10

Gastroenterol:香港中文大学科学家发现肠道微生物导致结直肠癌的直接证据!

Gastroenterol:香港中文大学科学家发现肠道微生物导致结直肠癌的直接证据!

作为胃肠道中的一大常见恶性肿瘤,结直肠癌(CRC)已经跻身全世界所有癌症中发病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紧随其后,位于第四。每年有至少140万人被确诊,死亡人数也超过发病人数的一半[1],其中,我国的患者均占到1/4左右!

奇点网 - 癌症 - 2017-08-23

Science:肠道菌群——使坏的真菌!

Science:肠道菌群——使坏的真菌!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免疫系统、肠道菌群以及肠道疾病有着非比寻常的联系。然而在过往的研究中,我们的目光往往投射在肠道菌群的细菌群体中,却忽视了肠道中还存在着另一种菌群:真菌菌群。

转化医学网 - 肠道真菌,肠道疾病,CX3CR1,+ - 2018-01-12

MUCOSAL IMMUNOL: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代谢综合征

MUCOSAL IMMUNOL: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代谢综合征

至今为止,我们对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知之甚少,但是已有的报导显示,Toll样受体4(TLR4)会参与其中。

MedSci原创 - 肠道微生物,代谢 - 2018-02-13

Chemistry &biology:局部荧光探针可以检测肠癌啦!

Chemistry &biology:局部荧光探针可以检测肠癌啦!

                                 &n

生物谷 - 肠癌,荧光探针 - 2015-01-28

J INTERN MED:肠道碱性磷酸酶在1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J INTERN MED:肠道碱性磷酸酶在1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保护性肠道因素的缺失可能会增加肠道炎症的风险,这种现象似乎已经存在于无并发症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低水平的肠道IgA和抗氧化脂质表位抗体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炎症驱动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更重要的是,口服IAP补充治疗可能有利于维持肠道代谢稳态,并可能是通过刺激肠道IgA分泌来实现。

MedSci原创 - T1DM,IAP,肠道疾病 - 2017-05-30

Nature:组织因子和PAR1促进肠道菌群诱导的血管重塑

Nature:组织因子和PAR1促进肠道菌群诱导的血管重塑

瑞典哥德堡大学Sahlgrenska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了肠道细菌影响血管形成的一种以前未知的机制。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研究结果可能为未来肠道疾病和肥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我们的肠道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十倍以上。然而,我们很少知道肠道菌群的功能以及这些菌群对我们生理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以前未知的机制 在小鼠动物模型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肠道生理和血管重塑的以

生物谷 - 组织因子,PAR1,肠道菌群,血管重塑 - 2012-03-31

Dig Dis Sci:肠道乳糖酶和小肠微生物群与成人乳糖不耐受症状和摄入量的关系

Dig Dis Sci:肠道乳糖酶和小肠微生物群与成人乳糖不耐受症状和摄入量的关系

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肠道分泌的乳糖酶减少,不能够完全的消化、分解母乳或者牛乳当中的乳糖,而引起非感染性的腹泻。

MedSci原创 - 腹泻,乳糖不耐受,乳糖酶 - 2022-11-25

Ann Surg:胃亚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常恶变为胰腺导管腺癌

在2013年3月25日在线出版的《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外科医师学会会员、日本九州大学Masao Tanaka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亚型确定,旨在鉴定出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高风险患者组别,PDAC可独立出现于存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胰腺之中。目前在IPMN与PDAC的不同病理特征,包括IPMN组织病理

dxy - 胃亚型,胰腺导管,乳头状黏液瘤,胰腺导管腺癌 - 2013-05-06

Cell Host & Microbe:具核梭杆菌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重要致病菌

  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口腔共生菌,但它有潜力致病,有时会引起牙周病。2011年10月,来自加拿大BC癌 症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的两个研究小组,证实这种细菌也存在于肠道中,且其在肠道中的丰度与结直肠癌相关。现在,两项新研究提供了功能证据,可帮助解 释具核梭杆菌是如何推动癌症形成的。   在发表于8月13日Cell Host&nbs

MedSci原创 - 梭杆菌,结直肠癌 - 2013-08-23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