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H】BR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6年长期随访

2024-03-30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首选方案之一,2014年IWWM推荐作为一线和复发患者的标准治疗。

BR治疗WM

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首选方案之一,2014年IWWM推荐作为一线和复发患者的标准治疗。法国创新白血病组织(FILO)曾开展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法国13家中心的69例初治 WM患者应用BR。该研究首次发表于2018年,证实该方案非常有效,18个月时的累积总缓解率为97%,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9%。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近日报道了该研究中位随访76.1个月的结果。

图片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69例患者,46例(67%)为男性,中位诊断年龄69岁(45~88岁),中位开始治疗年龄71岁(46~88岁)。患者特征如下。

图片

中位随访76.1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6.63%和62.26%,5年总生存率为80.01% (图1)。

图片

19例患者(27.5%)死亡,6例死于疾病进展(包括1例侵袭性B细胞转化和2例AL型淀粉样变性),2例死于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死于实体瘤(肺癌、食管癌、胃癌[n=2]、胰腺癌);6名患者死于其他原因(脑出血[n=2]、心力衰竭、器官衰竭、肺纤维化或流感[各1例])。

16例患者(23%)复发,从一线治疗结束至开始二线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5.3个月。二线治疗包括伊布替尼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8例、DRC(地塞米松、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3例、利妥昔单抗单药1例、RVCD(来那度胺、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1例、PAD(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1例,此外1例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患者接受姑息治疗。伊布替尼为基础的治疗比其他治疗更有效,中位PFS2为45个月,而整个复发队列的中位PFS2为21个月。

持续毒性主要表现为治疗后长期血细胞减少,共35例(51%)患者发生,分别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8%)、贫血(25%)和血小板减少(16%)。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中位持续时间均为9个月,贫血的中位持续时间为6个月。

12例患者发生第二恶性肿瘤,包括9例实体瘤(2例胰腺癌、2例胃癌、1例结肠癌、1例乳腺癌、1例皮肤肿瘤)和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例骨髓增生异常,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66个月时第二种恶性肿瘤的累积发病率为17.66%。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所有病例均发生于治疗结束后1年以上,但仍不可忽视,可能与治疗相关。

单因素分析发现,确诊时年龄和IPSSWM是显著影响PFS的因素(分别为HR=1.04,p=0.04和HR=0.25,p=0.037);初诊年龄、首次治疗年龄、IgM水平、IPSSWM和周期数均对OS有显著影响,但多因素分析中无显著性。

检测的患者中分别有45/51例(88%)和11/44例(25%)存在MYD88L265P和CXCR4突变,占CXCR4无义突变的62%。这些突变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或捕获高通量测序在骨髓样本中进行检测,灵敏度为0.1% ~ 1%。虽然6例无MYD88突变患者的OS较低(5年OS为66.7%  vs 8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可能是由于统计学效力不足。同样,虽然CXCR4突变患者的预后较差(5年OS 87.2% vs. 80.8%),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45)。该结果与两项既往研究的结果相似。最后,在检测TP53改变的患者中只有1/34例有部分缺失(17p),也无法评估BR治疗期间TP53改变对预后的影响。

总结

该研究长期随访证实了BR方案作为WM一线治疗的良好疗效,与其他较短随访的研究结果一致。整体毒性可接受,大部分是长期血液学毒性且持续时间不到1年。整个周期23%的复发率似乎可接受,特别是只有2例患者不适合二线治疗,而挽救治疗可以成功应用于其他患者。考虑到中位年龄为71岁,死亡率27.5%是可接受的,且毒性相当低。由于WM相对罕见,目前尚无显著的临床试验可供比较,但相关指南均稳步指出BR的疗效。这项对WM患者一线BR方案疗效的长期评估强烈提示,其毒性和副作用可控,在靶向治疗之外,必要时仍可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Laribi K, Poulain S, Willems L, Merabet F, Herbaux C, Roos-Weil D,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aemia treatment by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A study on behalf of the French Innovative Leukemia Organization (FILO). Br J Haematol. 2024;00:1–4.https://doi.org/10.1111/bjh.1940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96189, encodeId=f37a21961892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91935910a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华氏巨球蛋白血症#</a> <a href='/topic/show?id=31978e0750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苯达莫司汀#</a> <a href='/topic/show?id=820e3228e1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利妥昔单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2287, encryptionId=820e3228e1b, topicName=利妥昔单抗), TopicDto(id=35910, encryptionId=391935910a2, topicName=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TopicDto(id=87075, encryptionId=31978e07508, topicName=苯达莫司汀)],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r 30 09:41:59 CST 2024, time=2024-03-3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CO】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ASPEN研究最终分析结果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近日发表了ASPEN 研究额外随访2年(队列1随访44.4个月)的最终分析结果,包括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第11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国际研讨会共识小组:WM的诊断和缓解标准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国际研讨会共识小组:WM的诊断和缓解标准。

Front Immunol:创新探索发现,MRD状态可改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缓解评估

基于此,易树华教授和邱录贵教授牵头一项前瞻性研究,以探索 MRD 是否可作为评价WM缓解和结局的敏感指标,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Immunology》。

Haematologica:中国回顾性研究证实寡分泌型WM的缓解和预后极佳

研究旨在分析寡分泌型WM的临床特征、评估寡分泌型WM的肿瘤负荷、探索寡分泌型WM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Haematologica】易树华/邱录贵团队对比RCD和BCD治疗症状性WM的随机对照研究

该研究在新诊断WM患者中比较了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RCD)与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BCD)的活性。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Haematologica》。

【BJH】全口服!伊布替尼联合伊沙佐米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梅奥II期研究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近日报告一项伊布替尼联合伊沙佐米治疗NDWM和RRWM的II期研究。

Chin Med J:中国LPL/W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情况

尽管 LPL/WM 的发病率和细胞遗传学检出率较低,但中国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且后者在预后预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ancer Treat Rev】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近日发表一篇关于WM诊断和治疗进展的综述,包含初治和复发难治的治疗算法,现简单整理供参考。

Neurology病例:貌似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的Bing-Neel综合征

Bing-Neel综合征,这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一种罕见的弥漫性或肿瘤性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临床特征包括感觉或运动缺损、行为和认知改变,以及面部或动眼神经麻痹。

【Blood】如何使用基因组学和BTK抑制剂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Blood》近日发表综述,介绍了基于基因组学、疾病特征和合并症,并通过具体案例描述了初治和经治 WM 患者中BTK 抑制剂的治疗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