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H】全口服!伊布替尼联合伊沙佐米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梅奥II期研究

2024-02-04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陕西省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近日报告一项伊布替尼联合伊沙佐米治疗NDWM和RRWM的II期研究。

WM的全口服方案

华氏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惰性但无法治愈的B细胞肿瘤,有两条关键的生存通路: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UPS)和B细胞受体信号。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抑制 BTK 信号传导,单药治疗新诊断WM(NDWM)和复发/难治WM(RRWM)可获得较高的客观缓解率(ORR),但无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伊沙佐米靶向UPS,但联合利妥昔单抗时同样极少达到CR。

双重靶向 WM 的主要生存通路可能会增加缓解深度并改变 WM 的疾病发展史。《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近日报告一项伊布替尼联合伊沙佐米治疗NDWM和RRWM的II期研究,ORR为76.2% (16/21),虽然没有患者CR(主要终点),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22.9个月,证实BTK抑制剂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WM值得进一步探索。

图片

研究结果

NCT03506373是一项梅奥诊所开展的II期单臂研究,评估伊布替尼和伊沙佐米治疗WM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关键纳入标准包括组织学确诊WM(NDWM或RRWM),以及根据第二届国际WM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M)符合启动治疗的指征。允许纳入既往接受过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前提是在既往接受BTK抑制剂治疗期间未发生疾病进展。给予伊沙佐米4 mg口服,第1、8、15天;伊布替尼420 mg口服,每日1次,4周为1个周期;最多治疗24个周期。主要终点为CR率,次要终点包括ORR、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24例患者,其中21例可评估CR率。中位年龄72岁(54~79岁),71.4%为男性。入组时的中位ISSWM评分为1.0(0.0~3.0)。15例(71.4%)存在MYD88L265P突变(mut),6例(28.6%)存在CXCR4mut(4例无义突变,2例移码突变),1例(4.8%)MYD88L265P野生型患者同时存在CXCR4mut。包括NDWM 9例(42.9%),RRWM 12例(57.1%)。RRWM患者既往中位接受过2线(1~4线)治疗;10例(83.3%)接受过利妥昔单抗治疗,4例(33.3%)接受过硼替佐米治疗,6例(50.0%)接受过烷化剂(苯达莫司汀或环磷酰胺)治疗;2例既往接受过伊布替尼治疗。

5例患者完成计划的2年治疗;16例未完成2年计划治疗的患者中,6例因不良事件停药,5例因疾病进展停药,2例因退出,3例因其他原因停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和胃肠道不良反应。表1为AE。6例(29%)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伊沙佐米减量,1例(5%)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伊布替尼减量。

图片

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ORR为76.2% (n=16/21),无患者达到CR,因此未达到主要终点;NDWM(77.8%)和RRWM(75%)患者的ORR相似(图1A)。

图片

在最佳缓解时,中位血清IgM水平从2500 mg/dL(基线时)降低至756 mg/dL(0~4394 mg/dL)。对于完成24个周期治疗且在治疗结束时进行骨髓活检的5例患者,中位骨髓WM受累从40%下降至10%(0%~80%)。对于8例MYD88mut/CXCRwt患者,ORR为75.0%,此外CXCR4mut患者的ORR为83.3%(5/6,均≥PR)。

伊布替尼和伊沙佐米的中位治疗时间为15.6个月(2.4~24.2个月),中位治疗时间为15(2~24)个周期。所有患者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08.5天,至最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11天。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7个月(9.5~53.4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22.9个月(图1B),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2.9个月(图1C)

总结

该II期研究是首个评估时间限制性、全口服方案(伊布替尼联合伊沙佐米)治疗WM的研究,评估了伊布替尼和伊沙佐米在NDWM (n=9)和RRWM (n=12)中的疗效和安全性。21例可评价患者中,无CR患者,ORR为76.2%。中位治疗时间为1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7个月,中位PFS为22.9个月。虽然未达到主要终点(任何时间的CR率),且28.5%的患者因毒性停止治疗,但伊布替尼联合伊沙佐米使患者达到了有临床意义的ORR和PFS。

虽然伊布替尼联合伊沙佐米的PFS不如BR、BCD、BDR等方案,但ORR相似。WM的时间限制性治疗正日益成为临床试验的焦点,以尽量减少与持续治疗相关的经济和长期毒性(包括心血管毒性)。此外伊沙佐米联合其他BTK抑制剂或可进一步减少副作用。总的来说,BTK抑制剂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WM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Parrondo RD, Dutta N, LaPlant BR, Elliott J, Fernandez A, Zimmerman A, et al. A phase II study of ibru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ixazomib in patients with 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aemia. Br J Haematol. 2024;00:1–5.https://doi.org/10.1111/bjh.193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5893, encodeId=e3f22185893b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91935910a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华氏巨球蛋白血症#</a> <a href='/topic/show?id=11fd256595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伊布替尼#</a> <a href='/topic/show?id=3ec0256662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伊沙佐米#</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5659, encryptionId=11fd2565952, topicName=伊布替尼), TopicDto(id=25666, encryptionId=3ec02566625, topicName=伊沙佐米), TopicDto(id=35910, encryptionId=391935910a2, topicName=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Feb 04 21:31:37 CST 2024, time=2024-02-0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JCO】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ASPEN研究最终分析结果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近日发表了ASPEN 研究额外随访2年(队列1随访44.4个月)的最终分析结果,包括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第11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国际研讨会共识小组:WM的诊断和缓解标准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国际研讨会共识小组:WM的诊断和缓解标准。

Front Immunol:创新探索发现,MRD状态可改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缓解评估

基于此,易树华教授和邱录贵教授牵头一项前瞻性研究,以探索 MRD 是否可作为评价WM缓解和结局的敏感指标,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Immunology》。

百济神州宣布,百悦泽®(泽布替尼)获准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患者

这是百悦泽在澳大利亚通过审批的第二个适应证,紧随该药物最近首次在澳获准用于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Haematologica:中国回顾性研究证实寡分泌型WM的缓解和预后极佳

研究旨在分析寡分泌型WM的临床特征、评估寡分泌型WM的肿瘤负荷、探索寡分泌型WM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Haematologica】易树华/邱录贵团队对比RCD和BCD治疗症状性WM的随机对照研究

该研究在新诊断WM患者中比较了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RCD)与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BCD)的活性。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Haematologica》。

Chin Med J:中国LPL/W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情况

尽管 LPL/WM 的发病率和细胞遗传学检出率较低,但中国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且后者在预后预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m J Hematol:BR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苯达莫司汀总剂量影响生存结局

BR 联合方案(尤其是在一线治疗中)具有极佳的缓解率和较长的 PFS,在 WM 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Neurology病例:貌似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的Bing-Neel综合征

Bing-Neel综合征,这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一种罕见的弥漫性或肿瘤性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临床特征包括感觉或运动缺损、行为和认知改变,以及面部或动眼神经麻痹。

【Blood】如何使用基因组学和BTK抑制剂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Blood》近日发表综述,介绍了基于基因组学、疾病特征和合并症,并通过具体案例描述了初治和经治 WM 患者中BTK 抑制剂的治疗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