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壶心肌病:心碎而不乱

2016-07-24 佚名 心血管内时间

章鱼壶心肌病(TTC),俗称心碎综合征,是一种急性非缺血性心肌病,主要表现是突发左心室功能不全,一般有心尖和/或心室中段或基底段室壁运动异常,心律失常也较为常见且影响临床预后。然而,对于 TTC 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并不明确。为此,来自德国吕贝克市心脏病中心的 Thomas 博士及其同事展开两个中心的队列研究,旨在探索针对 TTC 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尤其是植入永久性设备的患者人群。研究纳入了 28

章鱼壶心肌病(TTC),俗称心碎综合征,是一种急性非缺血性心肌病,主要表现是突发左心室功能不全,一般有心尖和/或心室中段或基底段室壁运动异常,心律失常也较为常见且影响临床预后。


然而,对于 TTC 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并不明确。为此,来自德国吕贝克市心脏病中心的 Thomas 博士及其同事展开两个中心的队列研究,旨在探索针对 TTC 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尤其是植入永久性设备的患者人群。


研究纳入了 286 例患者,检测项目包括室颤、室上速、心脏停博、无脉电活动和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传导阻滞,平均随访时间为 3.3±2.4 年。TTC 急性期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为 12.2%,其中室上速为 5.6%,室颤为 2.4%,完全房室阻滞为 3%。


7 例患者因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而植入了永久性的起搏器。其中 2 例患者定期复检仪器功能,发现左室功能有所恢复,但仍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 例曾出现短时间慢性心律失常且没有植入心脏设备的患者在出院后就迅速死亡(原因不明)。


一位患者在室颤复苏后接受了植入性心脏转复除颤器,在随访的 2 年时间内并没有再次进行介入治疗。发生多形性室上速的患者有 7 例,单形态室上速的有 6 例,室颤的有 2 例,在出院后存活或死于非心脏性疾病,其中 1 例呈现持续性单形态室上速,死因至今不明。


总之,TTC 急性发作时期,室上性心律失常或许需要植入永久性的起搏器。相反,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或许可以采用临时措施(如穿戴式除颤器),直到复极化时间和左室功能恢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22237, encodeId=936d162223ee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957809483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肌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0948, encryptionId=b9578094833, topicName=肌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95f25, createdName=爆笑小医, createdTime=Tue Jul 26 12:28:00 CST 2016, time=2016-07-2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EJM: 围产期心肌病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存在相同的易感基因

围产期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存在一些相同的临床特点,扩张型心肌病是40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其中包括TTN——编码肌节的肌联蛋白的基因。

JACC:可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对于新诊断为心肌病的患者风险最小

可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WCD)已成为保护新诊断为非缺血心肌病(NICM)或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对抗心脏性猝死的一种手段。该独立性研究旨在根据心肌病病因描述适当的WCD治疗初诊NICM和ICM患者的风险。在2004年6月和2015年5月之间,研究人员对所有使用WCD治疗的患者(n=639)进行了分析,重点为254例新诊断NICM和271例新诊断ICM的患者。之前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或持续室性

心肌病磁共振专家共识发布

临床实践中,心衰和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往往较为繁杂和棘手,而心脏核磁共振在病因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方面,常可助一臂之力。本刊曾介绍过核磁共振在心力衰竭方面的应用[1],而近期心肌病心脏核磁共振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公布,将会进一步推动核磁共振在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作用[2]。 肥厚型心肌病 疑诊或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如下情况时建议行心脏磁共振检查: (1)可疑肥厚型心

NEJM:三尖瓣关闭不全- Lancisi’s 征案例报道

男性,60岁,既往患有非缺血性心肌病,因最近2-3个星期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及体重明显增加9Kg入院就诊。体格检查中,发现该男子在吸气时胸骨左缘出现明显的收缩期杂音,并随吸气的加深而增强。颈部检查可见明显的颈静脉搏动,称为Lancisi’s 征(请点击原始链接观看视频)。经胸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三尖瓣环形扩张,导致严重的关闭不全。Lancisi’s 征是三尖瓣严重返流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三峰两谷

Science:小分子药物MYK-461可阻止和逆转肥厚性心肌病

MyoKardia公司作为一家开创精准医疗治疗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2月4日宣布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标题为“A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Sarcomere Contractility Suppresses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n Mice”。这篇论文证实作为该公司的候选先导药物(lead drug

Ann Intern Med:儿童期癌症患者使用心脏毒性药物后,成年期心脏疾病情况

研究者对1853名≥18岁的儿童期癌症患者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探究使用了癌症相关具有心脏毒性治疗的患者,10年或更长时间以后的心脏结局。研究者获取了参与者基础病史、体格检查、代谢、超声心动图、心电图、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等数据。在诊断癌症时候有52.3%的是男性,中位数年龄8岁(0-24岁),在中位数31岁(18-60岁)对其进行评估。研究数据显示,7.4%的幸存者出现过心肌病(评估期间新诊断的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