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输液防卒中,不靠谱!

2017-06-22 佚名 中国神经时讯

输液用的一般多是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或者西药的扩血管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脑灌注,只会起到短暂的治疗作用。



“定期”输液预防脑中风”这种观念是大错特错

输液用的一般多是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或者西药的扩血管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脑灌注,只会起到短暂的治疗作用。

这类药物一般作用时间是6到8小时,并不可能永久“疏通”血管,预防脑中风。而这些药物输液进血管后,作用于血管,等于提前透支使用了“血管被扩张,血流被加速”这些能力,等真正脑梗死需要输液时,往往出现药物耐受,效果欠佳,错失了真正的抢救治疗药物。

脑中风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如果患有高血压,微动脉瘤形成,盲目跟风输液,活血化瘀药物很有可能导致动脉瘤破裂造成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些都是致死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这绝对是预防不成反招病,会造成终生遗憾。

输液不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也不能使血管变软,疏通血管清除斑块,达不到在预防脑中风的作用;

脑中风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会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血管狭窄、闭塞,然而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改良生活方式来改变的。

卒中的正确预防方式

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应特别强调一级和二级预防。所谓一级预防是指在脑卒中还未发生、存在引发的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就要及时进行针对危险因素的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二级预防,就是指对已经发生了脑卒中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卒中复发。

脑卒中一级预防

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非药物治疗:主要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首先要从饮食上控制高脂肪食物及大量甜食的摄入,避免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其次要戒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锻炼等。

药物预防:目前,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患者的日常预防中。2010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专家共识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日作为一级预防治疗措施。

>>>>

脑卒中二级预防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持续的药物治疗,如服用抗血小板、降压和降脂药物等,这些药物是长期服用,甚至是终生服用,而吃吃停停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禁忌。脑卒中二预防应着重注意下列几大方面:

1、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第一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加快和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与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卒中或脑卒中复发的机会越大,有效降压治疗可预防脑卒中的复发。一般来说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例如阿司匹林等药物,能够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血栓形成,从临床上看,每天常规服用能够防止脑卒中的复发。

3、服用调节血脂药物

血脂异常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面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患脑卒中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2.59mmol/L以下或者使降幅达到30%-40%、甚至50%。

4、控制糖尿病

如有糖尿病应予以控制。80%以上糖尿病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增高,容易造成卒中复发。

5、戒烟限酒

香烟中含三千多种有害物质,烟中的尼古丁吸入人体内,能刺激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酒精过量亦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6、积极运动

适当的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均有益处,是防治脑卒中的积极措施。但不宜做剧烈运动,如快跑、登山等。可进行慢跑、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7、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少糖膳食,把食盐量控制在每天6克左右。

急性脑卒中的识别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眩晕伴呕吐;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对适合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从根本上挽救缺血的脑组织。

溶栓治疗可产生“戏剧性”的效果,经过溶栓治疗,病人瘫痪的肢体在很短时间内可恢复运动,不能言语的病人可很快恢复流利的语言表达。但超过这个时间后,脑组织的缺血损伤将是不可逆性的,可导致患者遗留永久的功能残障。

结论脑卒中的防治重在预防,加强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减少卒中发生的关键所在,患者一旦发生卒中应尽早来医院诊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56644, encodeId=82751e56644f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a8e99e857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靠谱#</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9785, encryptionId=ba8e99e857c, topicName=靠谱)],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199a37204836, createdName=ms117281293605716, createdTime=Thu Apr 05 18:09:00 CST 2018, time=2018-04-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脑卒中八大危险因素,高危人群需定期做脑健康检查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脑卒中患者145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的人数约32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超过150万。存活者中有3/4遗留程度不等的残疾,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已成为导致中国居民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的疾病,发病率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包括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锻炼、吸烟和过量酒精摄入等。对此,浦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宇卉教

Stroke:种族差异以及血管周围间隙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意义!

血管周围间隙(PVS)被认为是小血管疾病的标志物。然而,它们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长期预后意义尚不清楚。目前,PVS流行率的种族差异也尚未可知。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文章进行了两项独立的前瞻性研究,其中1例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的白人(OXVASC [Oxford Vascular]研究)),1例主要为缺血性卒中的中国人(香港大学)。随着年龄、性别、血管危

Lancet Pub Health:体重与心血管疾病共患疾病风险

体重与心血管疾病的共患疾病相关,根据研究结果要求临床医生在超重和肥胖的血管疾病患者中积极筛查糖尿病并重视糖尿病患者血管疾病的预防

房颤日:1/4的脑卒中由房颤引起

6月6日第五个“中国房颤日”,房颤患者脑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3至5倍,且由房颤导致的卒中具有高致残性、高致死性、高复发性特点。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卒中房颤人群患病率为0.7%至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发病率不断增高,40岁以上人群中有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脑卒中,20%至25%的脑卒中由房颤引起。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教授苏曦说,房颤发生时,心房内会产生

盘点:近期脑卒中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6月7日,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文志教授等在Neuroepidem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卒中流行病学调查(NESS-China)最新结果。该研究一共纳入476 156名调查对象,其中3398例死亡,758例死于卒中,占死亡人数的22.3%。364例死于缺血性卒中,373例死于出血性卒中,21例死于病理类型不明的卒中。在≥20岁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卒中总死亡率为114.8/十

Comput Methods Programs Biomed:苏州医工所在量化评定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脑卒中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三大致死和致残疾病之一。然而,受我国康复资源紧张、分布不均衡等因素的限制,许多脑卒中患者无法得到完善的康复治疗和指导服务。同时,传统的临床康复评定主要依赖评定量表(如: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法、Fugl-Meyer评定量表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等),容易受康复医生的主观因素影响且存在“天花板”效应,无法精细、准确地反映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