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免疫药PD-1大战,拼的不仅仅是速度和价格

2019-01-11 王吉陆 八点健闻

1月7日,“君实生物”公布国产首款PD-1单抗“拓益”的定价:一支7200元,剂量240毫克,批准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mg,两周用一次药,算下来一年的治疗费用为18.72万元。

2019新年伊始,抗癌免疫药PD-1抑制剂的价格战率先打响。

1月7日,“君实生物”公布国产首款PD-1单抗“拓益”的定价:一支7200元,剂量240毫克,批准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mg,两周用一次药,算下来一年的治疗费用为18.72万元。

“拓益”获批的适应证为晚期黑色素瘤,将直面竞争半年前在中国上市的针对同样适应证的“可瑞达”(默沙东生产,简称K药)。同等体重(50~80kg)下,“拓益”一年的治疗费用仅为K药三分之一不到。

如此低价策略,势必给即将上市的其他几款国产PD-1带来压力。

紧随“拓益”,“信达生物”研制的“达伯舒”已于2018年末获批上市,另两家国内药企“百济神州”、“恒瑞制药”的PD-1免疫药也在国家药监局的审批途中。

四款国产PD-1均会在今年杀入国内的抗癌免疫药市场。这个市场已有的国外对手除了K药,还有BMS(百时美施贵宝)生产的O药。另三家国际巨头——罗氏、阿斯利康、辉瑞的PD-1产品正在国内开展多项三期临床试验,也将很快加入战团。

PD-1中外药企“4+5”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速度和价格只是第一步,未来还将持续考验各家药品的疗效质量、市场营销及资本投入的能力。

这无疑是一场成本昂贵的持久战。

一切才刚刚开始。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基于PD-1抑制剂作用原理的新药研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国际药企为此投入巨大,旷日持久。而从新药研制成功到上市,又是一段不短的历程。直到2014年,K药才获美国FDA批准在美国上市,进入正式的商用市场。

在中国,三位具有同样留美背景的生物学家早自2010年起,就已开始陆续布局。当年,王晓东在北京创立百济神州;一年后,俞德超在苏州创办信达生物;2012年,陈博在上海建立君实生物。

另一家国产PD-1制造商恒瑞制药,是2000年即已上市的老牌药企。当国内药企还在低价同质的仿制药上拼杀时,恒瑞很早就扛起了做原研创新药的大旗。技术员出身的恒瑞董事长孙飘扬的最大目标,是把恒瑞做成“中国最大的专利药厂”。

通常,一款生物药从研发到成功上市平均需要十年的时间,信达董事长俞德超曾希望缩短到七八年,君实的预期也是如此。2015年君实挂牌新三板时,预测第一款产品将于2020年上市。

但实际速度比他们的预期提早了一年多。

曾在美国FDA担任新药审评员十年、2008年回国创业的“思路迪医疗”CEO龚兆龙认为,有四个因素推动了这一进程:

首先是庞大的需求,中国每年新增400多万癌症病人,加上存量患者,估计上千万,这些年他们的支付能力不断提高,渴望拿到全球最好的药,而药企也有意愿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二是新药审评审批政策的推动;三是大量海外人才的回归;四是大量资本的注入。

在中国,需求一直存在,人才与资本亦不缺乏,这些年最大的变量应是监管政策的放开。

2015年1月,毕井泉出任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局长,一场疾风骤雨般的改革旋即席卷整个医药行业。至2016年底,短短16个月里,CFDA相继发布了两百个左右的政策文件,涉及减少审评流程、加快创新药审批、减免进口药物关税等等。

国产PD-1抑制剂生逢其时,就是在这段黄金时期开始了加速度。

2015年和2016年,君实、信达、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先后提交了临床试验申请。

除了第一梯队四家,另外还有数十家药企在进行PD-1或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

在国内上市申请方面,2017年12月,信达第一个提交,比进口的O药仅仅晚了一个月(后主动撤回,于2018年4月重新提交);2018年3月、4月,君实与恒瑞相继提交;8月,百济神州也完成了提交。

2018年12月4日,君实的申请进入了行政审批阶段;相隔仅一周多,信达的申请也进入行政审批。

2018年12月17日,君实的“拓益”被当年新改组设立的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12月27日,信达的“达伯舒”获批,此时距O药、K药在国内获批不过半年。

差距从20年追到4年,这一场跟时间的赛跑,同时也是资本的赛跑。

在新药上市方面,中国与国际第一次走得如此之近。

一部烧钱的印钞机

一款成功的创新药,市场回报相当丰厚。

知名市场调研机构EvaluatePharma预测,2019年K药全球销量将达91.7亿美元,O药可达78亿美元,分别位列十大畅销药的第三、第四位。

以企业增长咨询着称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Sullivan)预测,2030年,PD-1抑制剂系列药品全球销售额将接近800亿美元。简直就是一部印钞机!

然而印钞机本身也是一部烧钱的机器。不但烧钱,而且成功率很低。

国家卫健委药政司司长于竞近期曾透露,近年各方加大抗癌药前期研发投入,新产品研发成功率不到2%,平均成本超过7亿美元。

2016年、2017年,君实研发费用分别是1.22亿、2.75亿人民币;信达:3.85亿、6.12亿元;百济神州:6.8亿、18.5亿元;恒瑞:11.84亿、17.59亿元。百济神州、恒瑞产品线更丰富,而信达和君实的研发费用,相信大多都投进了PD-1。

跟国际巨头相比,这点投入只算零头。

K药厂商默沙东,2018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近55亿美元,据透露这其中K药研发费用占比超过一半。高投入,高回报:2019年K药全球销售额预计超过90亿美元,占默沙东年收入逾20%。

国际巨头的研发投入有收入支撑,中国创业药企在当前阶段就只能靠融资。

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说,新药研发不仅烧钱,而且风险极高,设计、生产、工艺开发……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项目就前功尽弃。“我们开始研发的四五个项目都失败了,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账上只有1万多块钱。多亏了欧雷强(百济神州另一位创始人)满世界借钱,才度过了难关。”

百济神州,自2010年成立至2016在美IPO前,融资2亿美元。201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至2018年1月,完成融资累计14亿美元。2018年8月在香港上市,募资68.28亿港元。

信达先后融资五轮,累计5.62亿美元,2018年10月在港上市,又募资32.99亿港元。

君实新三板挂牌之前融资两轮,挂牌后6次发行新股,累计融资超过17亿元人民币。2018年12月24日在香港上市,募资29.44亿港元。

由于核心产品均未上市,君实、信达、百济神州都是“亏损大户”,君实和信达甚至几近零收入。但三家都是杀入资本市场的明星上市公司,股价一路攀升。

百济神州早于201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尽管一直亏损,在美股上市两年来股价涨了逾5倍,当前市值接近80亿美元;2018年8月又在香港上市。

信达2018年10月底在港上市,至2018年底两个月股价上涨七成,市值近280亿港元。

君实2018年12月24日上市,首日上涨22.5%,市值180亿港元。

几乎零收入的药企,在熊市之中股价如此高涨,只能证明:命,就是钱,抗癌药前景太广阔了。

价格战与适应证

为进入中国市场,K药在国内的定价已是全球最低。目前,K药一剂售价17,918元人民币(100毫克剂量),同剂量的K药在美国售价约合33,000元人民币,香港售价约合26,500元人民币。K药的使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2毫克,每3周一次,50公斤以下患者,使用K药一年的费用为30万元左右;50公斤以上患者,使用K药一年费用60万左右。

O药在中国定的也是全球最低价:100毫克剂量的建议零售价为9260元人民币,定价仅为美国的一半。

K药和O药的定价策略,固然显示外资药企对中国肿瘤市场的重视和诚意,但亦可能是不得已之举。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曾表示,K药和O药的定价“完全是被动招架”,正是由于国内创新药企在免疫药研发领域的奋起直追,才令其在中国市场不得不走低价路线。

即便如此,国产PD-1的定价仍将挑战进口药的价格底线。新近君实对“拓益”的定价仅为K药三分之一。即将上市的信达“达伯舒”,此前余德超接受采访时说希望一年用药费用在10万元人民币以内。

PD-1定价的底部在哪里?是否越低越好?龚兆龙观点中肯:“价格降下来当然好,但降得太低,利润不足以覆盖巨额研发成本,药企研发新药的动力在哪?长期看对行业和患者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价格并非全部。PD-1的适应证是竞争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在这方面,进口药优势不小。

K药目前在中国获批的适应证只有晚期黑色素瘤。但在美国,自2014年被FDA批准上市,K药适用症目前已扩大到15种,包括黑色素瘤、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等11个瘤种。

O药在中国获批的适应证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但在美国,其适应证已达17种,囊括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肾癌、霍奇金淋巴瘤、头颈鳞癌、膀胱癌、直肠癌、肝癌、癌在内的9个瘤种。

包括K药、O药在内的进口PD-1免疫药,如今正在中国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申请更多的适应证批号,其速度将明显快于国产药。君实获批的首个适应证为黑色素瘤;信达、百济神州、恒瑞提交的首个适应证均为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其他适应证尚处临床试验阶段,距离上市还需很长时间。

适应证的范围大小,将直接决定各家PD-1产品的市场规模。显然,君实的“拓益”势必要与默沙东的K药正面厮杀。而信达、百济神州与恒瑞的PD-1虽然躲开了与O药、K药的正面交锋,但霍奇金淋巴瘤这一病种毕竟病例有限,这三家本土药企将不得不在这条狭窄的跑道上拼抢。

价格与适应证的因素之外,药品的品牌、质量与稳定性,均是市场竞争的加分项。在这方面,对于有支付能力的患者家庭而言,很可能会优先考虑进口药。毕竟,在这个“救命药”的市场上,生命绝非一道简单的价格算术题。

与此同时,国产药企针对PD-1的市场推广战也已打响。百济神州挖来了原辉瑞制药大中华区总裁吴晓滨;信达请来了原罗氏中国肿瘤事业部副总裁刘敏,并准备建250人的销售队伍;君实正在筹建逾200人的销售团队;而恒瑞早已建成强大的处方药销售队伍体系。

在PD-1市场竞争的第一阶段,君实等“中国四小龙”难免不敌国际巨头。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19年中国PD-1抑制剂市场规模12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药份额不足1亿元。

不过,随着国产药获批的适应证不断扩展,市场营销力度日益增强,未来的市场规模有望迎头赶上。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至2025年,中国整体市场规模近800亿元人民币,国产药份额将过半,第一次超过进口药。

名词解释:PD-1抑制剂

PD-1抑制剂是抗癌免疫疗法的一种。

与传统化疗、放疗等直接杀死癌细胞的抗癌疗法不同,免疫疗法的核心机制是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令其更有效地对抗癌细胞。

T细胞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PD-1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被称之为“免疫检查点”。当T细胞遭遇癌细胞时,后者会产生名为PD-L1或PD-L2的蛋白,它们会“锁住”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令T细胞的免疫功能关闭。而PD-1抑制剂的作用原理,即是阻断PD-1和PD-L1的结合,从而激活T细胞。

PD-1于1992年由日本生物免疫学家本庶佑首次发现。此后,全球药企开始基于此项发现展开PD-1抑制剂的新药研发。

2014年,默沙东的K药和BMS的O药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2018年10月,本庶佑与发现另一个T细胞表面免疫检查点CTLA-4的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国产PD-1抗体药物——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获批!

12月17日,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显示,我国首个国产PD-1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从3月8日递交上市申请,到今天以优先审评方式获批,第一家国产PD-1的中国上市审批过程历时284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截图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是我国企业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创新药品,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研

PD-1/PD-L1肿瘤免疫治疗分子标志物大全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如果把肿瘤的免疫治疗比作是一场战争,癌细胞与免疫系统就是敌我双方,那如何做到知已知彼呢? 《权利的游戏》中情报之王瓦里斯有一句名言:” information is power”,在战争之中,情报就是力量,情报越准确及时全面,就越能够占据战争的主动权,也就越可能贏得战争。肿瘤的免疫治疗何尝不是如此,要做

和O药、K药争C位 国产PD-1凭什么

2018年12月0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更新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JS001)审评进度,显示该药物已经进入"在审批"的状态,药物申请适应症为经治的黑色素瘤患者,特瑞普利单抗即将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抗体。2017年底,信达生物的国产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信迪利单抗”上市申请获得了国家的受理,成为继O药之后第二个申请的PD-1/PD-L1的药物。但由于各种原因,信达生物召回了申请,这

秦叔逵教授:肝癌大国的PD-1之路,看免疫疗法如何破冰晚期肝癌治疗!

回顾免疫疗法在肝癌治疗中的发展历程,CheckMate 040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打开了晚期肝癌免疫治疗的大门。CheckMate 040是一项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用于晚期肝细胞癌(HCC)的I/II期剂量递增及扩展临床试验,入组患者262例(剂量递增期48例,剂量扩展期214例)。研究发现,纳武利尤单抗在晚期HCC患者中的长期生存获益、肿瘤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都很出色。正是基于Ch

国产PD-1抗体获批上市,预期价格更“亲民”

12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CLIN CANCER RES:Treg磷酸化STAT3增加以及抑制功能降低与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PD-1阻断治疗获益有关

PD-1阻断可诱导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出现持续治疗反应,延长切除后黑色素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然而目前的生物学标志物并不总是与患者的反应相关。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nivolumab治疗对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