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老鼠 点击跳转

Nat Commun :想知道还能活多久吗?哈佛开发AI生命时钟,能够预测剩余寿命

Nat Commun :想知道还能活多久吗?哈佛开发AI生命时钟,能够预测剩余寿命

人们的生理年龄和实际年龄往往不相符。事实上,每个人衰老的速度并不一致。近日,哈佛医学院 Blavatnik 学院遗传学教授 David Sinclair 领导的研究小组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了两个时钟。

Bio生物世界 - 衰老,生理年龄,预测寿命 - 2020-09-23

未来人类宝宝或可通过3D打印的子宫出生

未来人类宝宝或可通过3D打印的子宫出生

发着绿光的小老鼠蹲在鼠妈妈身边,看上去就像货架上的儿童玩具。但它会抽抽鼻子,甩甩尾巴,用黑溜溜的圆眼睛看着你。尽管有着半透明的荧光躯体,它仍然是一只货真价实的老鼠宝宝。

中国青年报 - 3D打印,子宫 - 2017-06-08

PNAS:癌症发生新学说——癌症是进化产物,而非突变

PNAS:癌症发生新学说——癌症是进化产物,而非突变

肿瘤发生的经典学说是1953年Nordling CO和1954年Armitage 和Doll提出的累积突变学说。模型如下:2015年7月21日发表在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颠覆了累积突变导致肿瘤的观点,支持细胞数量受进化压力影响的观点。该文章阐述了健康的组织生态系统促使健康细胞战胜癌变细胞,当组织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如

MedSci原创 - 癌症,突变 - 2015-10-04

日本科学家研发仿生皮肤,可触探到肿瘤部位

日本科学家研发仿生皮肤,可触探到肿瘤部位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连接脑部与外部世界的一道墙。畅想一下,如果皮肤能够传达出人体内部的情况,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它可以告知外科医生,在我们身体将要生病时发出警报,甚至仅凭触摸就能诊断另一人体所患有的疾病。 东京大学的科学家Takao Someya正在将这一景象化作现实。 Someya发明了一种仿生的或者可以说是电子的皮肤(e-skin),它将赋予人类全新的灵敏感知能力。 这

有道 - 仿生皮肤,转化医学 - 2016-06-07

世界首例“手机导致脑瘤”诉讼在意大利获胜,专家称证据不足

世界首例“手机导致脑瘤”诉讼在意大利获胜,专家称证据不足

近日,意大利地方法院判决,一脑瘤患者在“自己患癌是频繁使用手机导致的工伤事故”一案中获胜,该男子将获得每月500欧元的经济补偿。但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日前报道称,英国脑瘤慈善总会表示,这一判决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这位名叫罗伯特?罗密欧的男子在诉讼中称,是15年来每天3到4个小时的工作电话导致他患上脑瘤,虽然该脑瘤已经手术切除并证明是良性,但医生切除了他的听觉神经,使他再也听不到声音了。这次

科技日报 - 手机,脑瘤 - 2017-04-26

Cell Physiol Biochem:拔罐疗法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个研究给出了答案

Cell Physiol Biochem:拔罐疗法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个研究给出了答案

中医拔罐治疗有什么科学依据和作用原理?2月22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新桥医院)获悉,该院全军肿瘤研究所李咏生团队率先使用小鼠拔罐模型,运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建立的脂质代谢组学平台,揭示了拔罐疗法导致体内抗炎/促炎脂质代谢谱的变化规律,为拔罐疗法的潜在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研究论文已于20日在《Cell Physiol Biochem》杂志发表。

科技日报 - 拔罐疗法,科学原理,中医 - 2018-02-23

Nature:胰腺癌循环肿瘤细胞转移的Wnt信号

Nature:胰腺癌循环肿瘤细胞转移的Wnt信号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通常把进入人体外周血的肿瘤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有效地应用于体外早期诊断,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个体化治疗包括临川筛药、耐药性的检测,肿瘤复发的监测以及肿瘤新药物的开发等。 循环肿瘤细胞(CTCs)从原发位肿瘤组织脱落进入血流,启动远端转移过程。尽管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是非常少的,但这些细胞通过特定的细胞信号通路导致肿

生物谷 - 肿瘤,癌症 - 2012-07-10

J Periodontol:秋水仙碱对实验性牙周炎牙龈炎症、细胞凋亡和牙槽骨丢失的影响

J Periodontol:秋水仙碱对实验性牙周炎牙龈炎症、细胞凋亡和牙槽骨丢失的影响

研究共纳入了48只老鼠,平均分为四组:健康(H)、牙周炎(P)、牙周炎+秋水仙碱低剂量(CL,30μg/ kg /天)和牙周炎+秋水仙素高剂量(CH,100μg/ kg /天)。

MedSci原创 - 2018-03-11

控制体重,或许可以试试降糖药!

控制体重,或许可以试试降糖药!

许多研究把重点放在我们多少时候会饿,但有时候我们吃东西不是因为饿,而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状态。萨尔格学院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模仿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药物会影响大脑的反馈调节,使得患者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众所周知,肥胖和超重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它们可增加民众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可伴随其他疾病产生。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会像毒品和酒精一样让人上瘾,当我们吃东

MedSci原创 - 超重,GLP-1,反馈系统 - 2015-09-29

全国渐冻人20万 我国研发的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全国渐冻人20万 我国研发的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今天是“世界渐冻人日”。“渐冻人”是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患者肌肉逐渐萎缩、无力,甚至瘫痪,身体像被冰雪冻住一样。“渐冻人”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属于世界罕见病。“渐冻人症”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全国大约有20万渐冻人患者。我国研发的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很多患者初期发现手指不灵活、手臂无力、说话含糊不清,但是接下来病程发展很快,全身肌肉萎缩,吞咽困难,呼吸衰竭。目前世界上还没有

央视网 - 渐冻人,药物,临床试验 - 2017-06-21

科学家培育出“体外人脑”

中国科技网讯 美国《大众科学》及英国《自然》杂志网站8月28日刊登了一项新成果:英、德、奥等国研究人员利用人类多功能干细胞在试管中培育出了一个模拟人脑的组织。这是一个立体的自组织模型,亦是迄今最复杂的“体外人脑”,但它并不是作为可替代人脑的人造器官才诞生的,而是有望用来促进神经科学和人脑早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科技网 - 大脑,模型 - 2013-09-04

大脑科学的十大进步

科学家、作家里奥·沃特森说过:“如果大脑像我们理解的那么简单,人类会不可思议的简单,但这是不可能的。” 混沌的数以亿计的电脉冲神经元网络困扰了科学家几个世纪,然而,在过去10年中,我们对这个神秘的器官有着爆炸性的理解,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惊人进步,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大脑的复杂性,而科学家刚刚开始分析,它们是如何转化成日常行为甚至疾病的。 “我真的为五年前退休的人感到遗憾。”加利

生物360 - 科学美国人,认知行为疗法,基因活性,脊椎穿刺,细胞类型 - 2014-11-24

Magn Reson Med:组织的T1信号在动脉自旋标记测量脑血流量时的影响

研究方法:为了对T1信号进行修饰,低剂量的锰在19只老鼠的一侧半球中脑内注射(在皮质或者纹状体),组织T1信号和脑血流量通过在4.7T磁共振上使用翻转复原及联系的动脉自旋标记序列获得地形图。

MedSci原创 - 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量 - 2016-05-09

Science :脑部垃圾在睡眠时被清除

据台湾东森电视台网站报道,良好的睡眠质量很重要,一项新研究更指出,当我们清醒时,脑袋会制造“黏糊糊废物”,睡眠可清除这些垃圾。这项研究提供治疗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及其他脑部疾病的线索。【原文下载】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的研究显示,实验鼠在睡眠时,脑细胞会收缩,细胞之间的空间扩大,神经元彼此

科学 - 大脑,神经 - 2013-12-09

Nat Med:良好饮食习惯可改善自身免疫症状

英国新一期《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刊登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坚持高纤维饮食可改善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症状,并减少肺部炎症。这一研究再次证实饮食习惯对免疫系统确有影响。哮喘患者的呼吸道格外敏感,受到刺激容易发炎导致呼吸道变窄,造成呼吸困难。瑞士洛桑大学(University of Lausann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近年来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哮喘病例不断增多,这可能与人

生物360 - 饮食,自身,免疫哮喘,膳食 - 2014-01-08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