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9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Clostridium 点击跳转

Nature:CRISPR实施全基因组筛选鉴定肠道病菌感染靶标

Nature:CRISPR实施全基因组筛选鉴定肠道病菌感染靶标

10月20日Nature上刊登的一项研究用CRISPR实施全基因组筛选,鉴定了新兴的威胁生命的胃肠道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的关键靶标。10月20日Nature上刊登的一项研究用CRISPR实施全基因组筛选,鉴定了新兴的威胁生命的胃肠道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生物探索 - CRISPR,全基因组筛选鉴定,肠道病菌,感染靶标 - 2016-10-29

Gut Microbes:科学家揭秘:肠道微生物是如何与大脑交流的

Gut Microbes:科学家揭秘:肠道微生物是如何与大脑交流的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某些肠道细菌和大脑代谢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沟通途径,这种途径是通过一种名为皮质醇的血液化合物来实现的。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发现提供了一种解释自闭症特征的潜在机制。

生物探索 - 肠道微生物,自闭症,神经发育 - 2017-08-24

CELL:克罗恩病患者肠道中的“爬行脂肪”元凶竟是肠道菌群

CELL:克罗恩病患者肠道中的“爬行脂肪”元凶竟是肠道菌群

脂肪组织的显著可塑性被认为是为了储存多余的能量或为饥荒时期做储备而存在的。已有的研究显示,脂肪并不是一个被动的组织,而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的复杂环境,它们能够对许多生理过程作出反应并产生影响。

MedSci原创 - 克罗恩病,肠道菌群 - 2020-09-29

Nat Rev子刊:胆汁酸-肠道菌之间的对话出错推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

Nat Rev子刊:胆汁酸-肠道菌之间的对话出错推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

我们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发表了题为Bile acid–microbiota crosstalk in gastro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carcinogenesis的综述文章,系统介绍了胆汁酸和肠道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影响。 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后天发育”的代谢器

贾伟 - 肠道,胆汁酸 - 2018-02-15

JAMA Surg:回肠造口术代替结肠切除术治疗艰难梭菌结肠炎

JAMA Surg:回肠造口术代替结肠切除术治疗艰难梭菌结肠炎

尽管艰难梭菌结肠炎仍然是高死亡率的病症,但回肠造口术和全腹部结肠切除术均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MedSci原创 - 艰难梭菌结肠炎,结肠切除术,回肠造口术 - 2019-07-17

Nature: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海藻糖”助长体内细菌毒性

Nature: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海藻糖”助长体内细菌毒性

贝勒医学院分子病毒学和微生物学教授Robert Britton研究组在体外和动物模型实验中证实,作为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的海藻糖增强了感染者体内c-diff毒力。

生物通 - 食品添加剂,海藻糖,细菌毒性 - 2018-01-04

J Gastroenterology: 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对艰难梭菌感染风险的影响

J Gastroenterology: 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对艰难梭菌感染风险的影响

尽管对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与艰难梭菌感染(CDI)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多项研究,但仍缺乏分析PPI对CDI风险影响的详细研究。本研究探究了PPI的剂量,持续时间和类型与CDI风险之间的关系。

MedSci原创 - Proton,Pump,Inhibitor,Clostridium,difficile,Diarrhea - 2019-11-30

J Gastroenterology: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对艰难梭菌感染风险的影响

J Gastroenterology: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对艰难梭菌感染风险的影响

虽然有几项关于质子泵抑制剂(PPIs)使用与艰难梭菌感染(CDI)风险增加之间关联的研究,但缺乏详细研究分析PPI使用对CDI风险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PPI的剂量,持续时间和类型与CDI风险之间的关系。

MedSci原创 - Proton,Pump,Inhibitor,Clostridium,difficile,Diarrhea - 2019-06-26

科学家最新发现:注射细菌杀灭癌细胞!

科学家最新发现:注射细菌杀灭癌细胞!

研究人员将一种名为诺维氏芽孢杆菌-NT(Clostridium novyi-NT)的细菌的孢子注射入6位病人机体的肿瘤中,随后细菌就可以在肿瘤中生长并且杀灭癌细胞。

生物谷 - 癌细胞,细菌 - 2015-02-05

Gut Microbes:解释自闭症形成潜在机制

Gut Microbes:解释自闭症形成潜在机制

肠道微生物最近经常在新闻中出现。最近的研究表明它们可以影响人类的健康、行为以及某些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但是它们是如何与大脑交流的呢?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的结果表明,某些肠道细菌和大脑代谢物之间通过一种称为皮质醇的化合物形成通路。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发现解释了自闭症形成的潜在机制。

medicalxpress - 自闭症,肠道 - 2017-09-06

GUT:利福昔明用于预防一线艰难梭菌感染治疗后复发

GUT:利福昔明用于预防一线艰难梭菌感染治疗后复发

研究认为,一线艰难梭菌感染治疗后接受利福昔明维持治疗可降低患者二次复发风险

MedSci原创 - 艰难梭菌,利福昔明,复发 - 2018-09-26

Sci Rep:膀胱癌相关的微生物群研究

Sci Rep:膀胱癌相关的微生物群研究

之前的研究发现,从膀胱肿瘤患者中分离出来的尿液样本中的微生物群与健康对照尿液相比,一些细菌属的组成风度显著增加。最近,有研究人员比较了膀胱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中,癌症组织样本和尿液样本中的微生物群组成情况

MedSci原创 - 膀胱癌,微生物群,比较研究 - 2020-07-17

Nature:邵峰等揭示机体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免疫机制

机体天然免疫系统识别和感受来自微生物的各种模式分子,在诱导免疫反应拮抗病原感染致病中起重要作用。天然免疫的核心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质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在此前有关人和哺乳动物天然免疫的研究中,鲜有关于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如共生菌)的PRR蛋白功能及相关机制的报道。邵峰实验室于2011年首次鉴定出NAIP家族的PRR蛋白不仅可以作为受体直接识别细菌鞭毛素蛋白,也可以识别存在于一大类致病菌中

不详 - 致病菌 - 2014-06-26

CID:经验性治疗可致艰难梭菌诊断测试出现假阴性

艰难梭菌感染(CDI)疑似患者常常在收集用于诊断测试的粪便样本前,就先接受经验性治疗。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经验性治疗是否会导致CDI诊断测试结果出现假阴性。因此,来自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博士Curtis J. Donskey 等人展开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5月3日的《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作者发现,当粪便样本的收集存

dxy - CID,艰难梭菌 - 2013-05-16

STM:注射细菌可治癌症?靠谱吗?

一些古老的医学技术可能有时候听上去比较疯狂,但也许隐藏者秘密,比如中医的刮痧和针灸,西方的热疗和放血疗法,这些方法或者都值得利用新的技术继续研究和探索。直接注射有毒细菌作为治疗肿瘤的方法,看上去就不是那么靠谱,但最新用狗和人做的一项研究发现,直接将细菌注射到肿瘤体内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甚至能完全消除肿瘤。这一细菌疗法容易让人们联想起一战期间用疟疾治疗梅毒的研究,都属于以毒攻毒的概念。 细菌感染

孙学军博客 - 癌症,细菌 - 2014-08-21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