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认知生物行为干预 点击跳转

BMJ:减少痴呆患者抑郁症状:非药物<font color="red">干预</font>可能比单独药物<font color="red">干预</font>更有效

BMJ:减少痴呆患者抑郁症状:非药物干预可能比单独药物干预更有效

对于没有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的痴呆患者,非药物干预比药物干预更有效地减轻抑郁症状。

MedSci原创 - 抑郁,非药物干预,痴呆症,药物干预 - 2021-05-09

Nat Neurosc:中外合作研究揭示精神疾病发生调控机制

Nat Neurosc:中外合作研究揭示精神疾病发生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东南大学等机构合作,首次提供了miR-137缺失导致精神疾病的在体实验证据,进一步揭示miR-137缺失类的精神疾病的分子调控机制。

科学网 - 精神疾病,基因编码,精神分裂 - 2018-11-09

JAHA:冠状动脉钙化与<font color="red">认知</font>能力下降的关系

JAHA:冠状动脉钙化与认知能力下降的关系

在患有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女性中,与没有钙化的女性相比,冠状动脉钙化>300与言语记忆更大的衰退独立相关。

MedSci原创 - 冠状动脉钙化,认知能力下降 - 2023-11-08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优化轻度<font color="red">认知</font>障碍中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检测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优化轻度认知障碍中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检测

这些发现支持符合MBI标准的NPS的生物学基础,将MBI继续纳入NIA-AA ATN临床分期,以及MBI标准的实用性,以改善对患者进行疾病改变药物试验或临床护理的识别。

MedSci原创 - 阿尔茨海默氏病 - 2023-08-04

PNAS:计算机游戏改善儿童学习成绩?

PNAS:计算机游戏改善儿童学习成绩?

近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能改善6岁儿童认知过程的计算机游戏也能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儿童的执行功能——诸如工作记忆、规划和认知控制等对于有目的的目标导向行为具有关键作用的认知过程——能够被加以训练,但科学家尚不清楚与训练有关的益处能否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中国科学报 - 游戏,儿童,认知 - 2014-04-18

Complement Ther Med:父母使用小儿推拿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

Complement Ther Med:父母使用小儿推拿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

一项试点随机对照试验,检验父母使用小儿推拿治疗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的可行性、可接受性和初步效果。

MedSci原创 - RCT,学龄前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穴位按压,过程评估 - 2022-07-19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全球10亿人患精神障碍,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你是其中之一吗?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全球10亿人患精神障碍,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你是其中之一吗?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患精神疾病的人也愈发增多。在很多人看来,情绪压抑、焦虑紧张、悲观抑郁不算病。但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

39健康网 - 世界精神卫生日 - 2020-10-10

Alz Res Therapy:神经<font color="red">认知</font>障碍患者,经常运动、娱乐有利于康复

Alz Res Therapy:神经认知障碍患者,经常运动、娱乐有利于康复

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的电子游戏训练可以改善下肢功能、认知功能、步态反应时间和居住在长期护理机构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抑郁症状。

MedSci原创 - 老年痴呆症 - 2021-12-03

NEJM最新研究启示:治疗中重度AD,多奈哌齐是理想选择

NEJM最新研究启示:治疗中重度AD,多奈哌齐是理想选择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为4.4%,且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翻一番。随着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AD已成为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据估计,2010年全球约有3560万AD患者,2030年将达6570万。在我国,约有600万AD患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2030年将达1500万。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阿尔茨海默病,多奈哌齐,美金刚胺,DOMINO研究 - 2012-04-10

于翔:在自闭症科学研究旅途上不断奔跑

于翔:在自闭症科学研究旅途上不断奔跑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

经济日报 - 自闭症,于翔,神经发育,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 2015-02-11

2014 中国老年人认知障碍诊治流程专家建议

本专家共识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与评估、痴呆诊断和分型、老年人常见疾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精神行为问题、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及痴呆患者的照料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旨在为老年科医师提供基本的诊疗思路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8):817-825. - 认知障碍 - 2014-08-20

JAMA:西酞普兰与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焦躁有关

据2月19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药物西酞普兰的使用与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焦躁不安有关,尽管在该研究中使用的剂量会使病人感到有轻微的认知及心脏方面的不良效应,而这可能会限制患者实际以每天

eurekalert中文版 - 西酞普兰,阿尔茨海默病,焦躁 - 2014-02-21

药物临床试验中有效性指标的分类标准

1 根据疗效指标的取得途径和来源方法进行分类  1. 1 生物标记物( biomarker)  生物标记是一种可以客观地测量和评价正常的生物学过程、致病的过程,或对治疗干预的药理学反应的指标。生物标记物可以是一种生理、病理、解剖特征,或者是与正常或异常的生物学功能或过程相关的某一方面的测量。典型的生物标记物通过试验( 如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等) 或者仪器( 如血压计) 来测量取得的。多数生物

MedSci原创 - 临床试验,有效性 - 2017-07-17

2014 IAS-USA推荐意见:临床预防HIV

跨学科组织的专家们首次为临床医生实现“无艾滋病时代”的目标设计了最新的改进方案,方案融合了尖端的生物医学技术以及基础的行为干预方法。

JAMA. 2014 Jul 23-30;312(4):390-409. - HIV - 2014-07-23

双相障碍疑、难、热点探索与实践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 陆峥 管晓波   双相障碍(BD)是指躁狂(或轻躁狂)与抑郁发作反复交替出现或循环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年发病率0.5%-1%。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现复杂,治疗难度大,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2012 年,我国在BD 相关研究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包括发病机制、鉴别诊断、诊断工具、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临床护理等。   从四大角度探

医师报 - 双相障碍,躁狂,抑郁发作 - 2013-04-15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