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免疫治疗的“直系及旁系亲属们”

2018-12-03 佚名 莲和医疗

免疫治疗已被证明在多种癌症中发挥重要的抗肿瘤效应,尽管CTLA4和PD-L1/PD-1抗体已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但仅有小部分患者表现持久性的临床应答,表明现阶段对于癌症免疫仍然需要更为广泛的认识。

免疫治疗已被证明在多种癌症中发挥重要的抗肿瘤效应,尽管CTLA4和PD-L1/PD-1抗体已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但仅有小部分患者表现持久性的临床应答,表明现阶段对于癌症免疫仍然需要更为广泛的认识。



一、直系亲属

对于免疫治疗来讲,PD-L1、MSI、TMB应该是最主流的生物标记物,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与免疫治疗临床获益评价最为密切,相较其他陆续出现但尚未获得大规模临床验证的分子标记物,这三个应该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直系亲属”。首先,简单回顾下三个“直系亲属”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指导价值。

1.PD-L1表达

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是最重要的免疫检查点蛋白之一,可在多种细胞表面表达,包括肿瘤细胞。PD-L1是PD-1的配体,PD-1与PD-L1结合后可提供抑制性信号,诱导T细胞凋亡,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连接到T细胞的PD-1蛋白上,启动免疫逃逸机制。当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PD-1连接以后,T细胞就不能发现肿瘤并向免疫系统发出攻击肿瘤的信号。PD-1/PD-L1抗体的作用机制即是通过阻止配体受体之间的结合,保证T细胞正常发挥抗肿瘤作用。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IHC方法进行PD-L1表达检测,PD-L1高表达患者使用PD-1/PD-L1抗体类药物响应率更高。对于PD-L1的表达水平对临床获益的指导在不同癌种中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尚未达成完全一致,如在肺癌中:

◆ 基于KEYNOTE-024研究结果,FDA批准对于PD-L1表达≥50%,且无明确驱动基因突变的初诊的晚期NSCLC患者可以一线选择pembrolizumab;

◆ CheckMate 057研究的非鳞NSCLC患者中,nivolumab治疗组优于多西他赛治疗组的OS获益几乎全部都由肿瘤细胞PD-L1>10%患者所贡献。

目前PD-L1检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检测技术方面,如不同的检测抗体以及不同的阈值问题;

◆生物学方面,如肿瘤内和肿瘤间异质性;

◆组织来源方面,如存档标本与新鲜标本,原发灶与转移灶等等。

2.MSI

微卫星 (Microsatellite) 是遍布于人类基因组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有单核苷酸、双核苷酸或高位核苷酸的重复,重复次数 10-50 次。MSI,是指由于在DNA复制时插入或缺失突变引起的DNA重复序列长度改变的现象,常由错配修复(MMR)功能缺陷引起。

2017 年,FDA 批准 Keytuda 用于治疗 MSI-H 或 dMMR 的实体瘤患者。这是首款不依照肿瘤来源,而是依照分子标记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临床试验中 86 例具有 MSI-H 特征的实体瘤患者,客观缓解率高达 54%,疾病控制率达 72%。

目前对于MSI的检测多数是采用金标准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进行检测,检测位点基本均包含NIH建议的单核苷酸位点,不过该类方法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人力;

◆试验中所选微卫星位点数量有限,存在组织特异性,无法准确在多种肿瘤中检测MSI状态。

基于NGS的大规模应用,现在已有基于NGS对MSI检测的方法和软件。该类检测方法利用测序数据,从MSI的表型特征及产生机制层面,对样本的MSI状态作出全面评估。


3.TMB

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是一种可定量的生物标志物,用来反映肿瘤细胞中所含有的突变数目,通常用肿瘤细胞基因组编码区的每百万碱基突变数来衡量,表示为:X mut/MB。

目前市面上,几乎每家基因检测公司都有相应的检测panel产品可提供TMB检测,但实际上TMB对panel本身的设计是有一定要求,并不是所有大panel都适合做TMB。Panel中选择的基因与肿瘤的关联性,基因的数量,覆盖的基因区域等都对TMB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建议panel的编码区域要≥1.0Mb。

2017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绘制了27种肿瘤的中位TMB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之间的线性图,发现TMB与ORR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为0.74,表明:TMB越高的肿瘤从PD-1/PD-L1抗体治疗中的获益越显着。而基于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今年刚刚推出的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中,TMB赫然在列,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推荐检测指标。


当前,TMB的检测主要是用组织样本,文献报道也多数为FFPE样本。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临床组织难以获取的情况下,用外周血的ctDNA样本也是可以的,但是二者之间的TMB-H cutoff 值不太一样。目前还是组织为主,血液为辅,数据报道显示,组织TMB-H一般≥20,血液TMB-H一般≥16。

二、旁系亲属

针对免疫治疗,除了目前在临床上得到认可的上述3种分子标记物外,不断有新的分子标记物逐渐涌现,但多数是针对特定癌种的报道,尚未得到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验证,接下来,了解下这些新近出现的“旁系亲属”。

1.Driver mutation

基因层面研究显示,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与免疫治疗的应答有关。


2.TILS(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已有相关报道,免疫治疗的效果和肿瘤是否被免疫细胞浸润有关,若是肿瘤中无肿瘤浸润T细胞,PD-1药物将毫无用武之地。所以,肿瘤组织中有丰富的T细胞,那它对免疫疗法的响应较高。

Neo-antigens(肿瘤新生抗原)

新生抗原是肿瘤细胞内因突变而产生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是T细胞识别癌细胞的的理想靶点,可激发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肿瘤携带的突变到新生抗原在细胞内部会经过很复杂的过程(从DNA→RNA→蛋白翻译→蛋白降解→TAP转运→抗原呈递→膜上表达→MHC识别等),而肽段与MHC的识别仅仅是其中一个步骤。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表达、克隆、MHC的亲和力、TCR的亲和力等信息。

随着免疫疗法的发展,科学家们还在不断进行有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寻找适合自己的免疫疗法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治疗方案选择不合理的可能性,节约金钱的同时,也让患者得到了及时、合理的治疗,达到“精准医疗”的效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54372, encodeId=30623543e2a0, content=了解一下,谢谢分享!,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cdnapi.center.medsci.cn/medsci/head/2019/12/23/2f51002e1349ccda5be11c1eea1e1e60.jpg, createdBy=a22097948, createdName=天地飞扬, createdTime=Mon Dec 03 21:27:59 CST 2018, time=2018-1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54365, encodeId=9c73354365ba, content=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82311653708, createdName=医者仁心5538, createdTime=Mon Dec 03 21:08:40 CST 2018, time=2018-1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12-03 天地飞扬

    了解一下,谢谢分享!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54372, encodeId=30623543e2a0, content=了解一下,谢谢分享!,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cdnapi.center.medsci.cn/medsci/head/2019/12/23/2f51002e1349ccda5be11c1eea1e1e60.jpg, createdBy=a22097948, createdName=天地飞扬, createdTime=Mon Dec 03 21:27:59 CST 2018, time=2018-1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54365, encodeId=9c73354365ba, content=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82311653708, createdName=医者仁心5538, createdTime=Mon Dec 03 21:08:40 CST 2018, time=2018-1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12-03 医者仁心5538

    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Chin Med J (Engl):舌下免疫治疗药片能够减轻成年人过敏性鼻炎症状

舌下免疫治疗(SLIT)在屋尘螨诱导的过敏性鼻炎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成年人过敏性鼻炎中,SLIT药片对其的治疗效果还未见报道。最近,有研究人员通过元分析阐释了SLIT对过敏性鼻炎的差异化治疗效果。研究总共包括了7个相关的研究,总共鉴定了2723名患者。所有的研究均为随机对照研究(RCT),且上述7个研究均在成年人中进行。在这7篇文献中,有5个研究对患者进行了SLIT药片治疗,并且符合鼻炎总

Fred Hirsch教授:TMB检测尚无法准确预测免疫治疗疗效

Fred Hirsch教授是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的前任首席执行官(CEO)。在其任职期间,Fred Hirsch教授牵头开展的 BLUE PRINT(蓝印)研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该研究评估了四种由不同医药企业研发的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PD-L1的检测试剂,旨在了解用这些试剂以及相对应的病理数据解读平台产生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和互换性。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免疫检查点抑

林根教授:迷雾未散,免疫治疗biomaker研究仍在探索中前行

肿瘤免疫治疗改变了许多瘤种的治疗格局,但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治疗时间长、经济负担重、有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时筛选获益人群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与PD-1单抗疗效相关性较大的Biomarkers主要是PD-L1表达情况和肿瘤突变负荷(TMB)。目前研究情况如何?PD-L1和TMB距离真正改写临床实践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Nat Med:细菌移植能缓解癌症免疫治疗引起的结肠炎

《自然-医学》本周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refractor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associated colitis通过移植健康捐赠者的肠道细菌,对两名癌症患者因免疫治疗引起的重度结肠炎进行了治疗。

肺癌成我国**癌 免疫治疗助晚期患者“带瘤生存”

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今年的主题是“生存希望:更多研究,更长生存”。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肺癌患者如何获得长期生存始终是各方关注的话题。早期肺癌通过治疗可以获得长期生存,但在中国,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患者过往的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

NCCN 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管理指南2019.1版更新解读

2018年11月14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更新了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管理临床实践指南(V2019.1),《指南解读》率先对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与大家分享。新版指南主要新增了“CAR-T治疗相关毒性管理”章节、强调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应请专科会诊进行个体化评估、对于一些重度和危及生命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推荐大剂量脉冲使用糖皮质醇激素,具体如下: 1.输注/相关反应●对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