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论文证实:新冠病毒可长期存在于大脑等多个部位,最长可达7个多月

2023-01-02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 发表于上海

研究团队将在2023年开始进一步研究,将对那些接种了疫苗的新冠死亡患者以及感染了突变株的新冠死亡患者进行尸检,确定新冠病毒在体内的持久性,以及它们与Long-COVID的关系。

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后,可能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非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器官衰竭、休克等严重症状甚至死亡。一些新冠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后遗症,即所谓的长期新冠(Long-COVID)。
 
尽管对COVID-19致命病例的尸检研究支持新冠病毒能够感染多个器官,但对于新冠病毒在呼吸道系统以外感染的负担和清除时间并没有很好的表征,特别是在大脑中。
 
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SARS-CoV-2 infection and persistence in the human body and brain at autops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44名新冠相关死亡患者进行了尸检,显示新冠病毒可在全身组织中传播和复制,还能进入大脑,甚至能长期存在7个多月之久。
 
研究团队对44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患者进行了尸检,并对其中11名死亡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了广泛采样,以绘制和量化新冠病毒在急性感染至症状出现后7个多月期间在包括大脑在内的整个身体的分布、复制和细胞趋向性。
 
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感染后在身体内广泛分布,并不局限于呼吸道系统,在这些死于重症新冠的患者中,新冠病毒在感染早期就在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组织中复制,包括大脑。其中有一个病例,在出现症状230多天后死亡,而他的多个组织(包括大脑)中能够检测到持续存在的新冠病毒RNA。
 
尽管新冠病毒RNA在全身广泛分布,但在呼吸道外几乎没有观察到炎症或直接的病毒性细胞病理学证据。这些数据表明,在一些患者中,新冠病毒可引起全身感染,并在体内持续数月。
 
图片
 
为了研究SARS-CoV-2在人体内的细胞趋向性、复制能力、持久性和进化,并在感染组织中寻找相关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团队对44例感染过新冠的死者进行了尸检。所有患者都死于COVID-19,没有人接种过疫苗。38名患者的血浆检测呈阳性,3名患者的血浆检测呈阴性,另外有3名患者的血浆不可用。30%的患者为女性,中位年龄为62.5岁。27名患者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合并症,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间隔为18.5天。
 
图片
44例患者的尸检时间(红色箭头)
 
研究团队采用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检测和定量新冠病毒核衣壳基因,并采用原位杂交(ISH)验证ddPCR结果,确定新冠病毒的细胞趋向性,利用免疫荧光(IF)和显色免疫组化(IHC)进一步验证大脑内新冠病毒的存在。研究团队还采用RT-qPCR检测亚基因化RNA,这是病毒近期复制的标志。
 
分析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正如预期的那样,主要感染和破坏呼吸道和肺部组织。但研究团队也在84个不同的身体部位和体液中发现了新冠病毒RNA,在其中一个病例中,在出现症状的230天后仍分离出了新冠病毒RNA。
 
研究团队在一名患者的下丘脑和小脑,以及另外两名患者的脊髓和基底神经节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尽管这些大脑组织中有大量新冠病毒存在,但这些大脑组织几乎没什么损伤。
 
研究团队还从呼吸道内外的不同组织中分离出有活性的新冠病毒,包括大脑、心脏、淋巴结、胃肠道、肾上腺和眼睛,55个检测样本中有25个(45%)分离出新冠病毒。研究团队指出,这些发现证明了,在出现症状后的最开始的两周时间里,新冠病毒在多个非呼吸道部位复制。
 
在这44名死者中,研究团队对其中11名进行了全身和大脑组织的采样检测,按患者病期(即从患病的死亡的时间)从短到长排列,分为早期(≤14天)、中期(15-30天)、晚期(>30天)。
 
图片
 
新冠病毒在人体和大脑中的分布、量化和复制,从上到下依次是呼吸道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皮肤、周围神经组织、眼睛、中枢神经系统。
 
图片
新冠病毒的蛋白和RNA在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中的表达
 
研究团队表示,此前认为新冠病毒主要是一种呼吸道病毒,而现在对新冠感染者的尸检表明,新冠病毒并不仅仅停留在呼吸道和肺部组织,全身都有新冠病毒分布,包括大脑。这些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探索广泛感染的身体组织与Long-COVID之间的关系。
 
据悉,研究团队将在2023年开始进一步研究,将对那些接种了疫苗的新冠死亡患者以及感染了突变株的新冠死亡患者进行尸检,确定新冠病毒在体内的持久性,以及它们与Long-COVID的关系。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542-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08512, encodeId=9acf2108512eb, content=|"兴学学习,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Q0j4TwGTfTKnHtEgiaNiaUeanPblicnQPORicamAtCLvWmTKDxxWwF3J99R5MdjnGACh16icoScCeRrNQOibvvPqiaDrA/132, createdBy=83465314460, createdName=八骏奔腾, createdTime=Mon Jan 02 15:51:17 CST 2023, time=2023-01-02, status=1, ipAttribution=山东省)]
    2023-01-02 八骏奔腾 来自山东省

    |"兴学学习

    0

相关资讯

Nature:谢晓亮/曹云龙破解新冠演化趋势,当前群体免疫和疫苗加强可能无法预防

2022年12月19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曹云龙、谢晓亮联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了一篇题。

STTT:BA.5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比BA.1更强,与Delta相似

与BA.1相比,BA.5变体的复制能力更强,产生更具传染性的病毒,能引起更强的细胞病变效应,并且能更快地让心肌细胞停止跳动,或与Delta相似。而BA.2似乎介于BA.1和BA.5之间。

STTT:中国医学科学院岑山/王健伟/郭斐发现新冠病毒劫持细胞激酶CDK2促进病毒RNA合成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机制,通过病毒劫持细胞激酶CDK2使RdRp在氨基酸T20位点磷酸化,从而调节SARS-CoV-2 RdRp的功能。

“阳没阳”?“什么株”?权威解读您关心的10大新冠疫情防治要点

朋友圈都在说北京病毒、广州病毒、成都病毒、武汉病毒...,而且各地所谓的病毒反应还不一样,甚至开玩笑说去挑个症状轻的病毒感染——这是真的吗?

新冠疫情的“大白肺”!很可能不是新冠引发,却和新冠有关!

新冠疫情的“大白肺”!很可能不是新冠引发,却和新冠有关!

小心“干饭株”!研究揭示新冠病毒感染诱发高血糖的分子机制

流行病学和实验数据表明,SARS-CoV-2感染与新发糖尿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