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小伙下巴长瘤鼓成“球”,医生数字化设计助他切瘤重建颌骨

2021-02-26 39健康网 39健康网

口腔颌面头颈显微组织瓣数字化修复重建手术,不仅更好地为患者修复外观,在恢复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方面均取得满意效果。

大型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手术救治,很大程度依赖于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重建缺损部位,其不仅关乎患者手术后的美观和功能,更直接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的综合治疗进程和疗效。

25岁小伙阿梁因罹患成釉细胞瘤,下巴骨膨隆出一个巨大的球形。39健康获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主任李劲松教授团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数字化手术方案,不仅完整切除肿瘤,还利用小腿腓骨移植修复缺失的颌骨,让其恢复面容外观的同时也能恢复咬合功能。

李劲松教授(左一)及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2020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完成了801例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切除同期显微组织瓣移植修复重建手术,手术量创历史新高,跨入全国前列。

数字化设计精准定位,外观和功能两者兼顾

梁先生表示,大概半年前自己下巴骨无缘无故出现肿大的症状,最开始只是柑橘样大小,后来逐渐增大变成一个“小球”。在其他医院就诊后,经检查诊断为成釉细胞瘤。

李劲松教授介绍,由于肿瘤位于梁先生的双侧下颌骨,切除肿瘤后会造成颌骨的大型缺损,需要移植他自己小腿的腓骨,进行塑形以修复颌骨。手术不仅要考虑到将肿瘤完整切除,还需要考虑到修复下颌骨的外形,以恢复梁先生正常的面型,此外还要为他恢复咬合功能。

“传统手术在术中进行人工弯制钛板,难以将颌骨恢复到精确的外形,无法满足上述的几项需求。就算顺利恢复了患者外观,但是多数患者后期镶牙困难,影响了咬合咀嚼功能的恢复。”李劲松教授介绍,为了让梁先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团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数字化的手术方案。

通过数字化设计,精准截取腓骨重建下颌骨

术前,通过采集影像学资料,利用软件虚拟出肿瘤大小,设计切除范围和相应颌骨截骨导板、腓骨塑形导板,并利用上颌牙齿咬合来设计腓骨的摆放位置。这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有利于术中精准切除肿瘤、重建颌骨。

2月7日,手术如期进行。手术团队利用术前设计的截骨导板精确切除肿瘤,并利用腓骨截骨塑形导板,对腓骨进行塑形固位,然后进行微小血管的吻合。移植后的腓骨精确恢复了下颌骨外形,并有利于后期种牙。历时7个小时后,手术终于顺利完成。术后梁先生恢复良好,已于近日出院。

深耕显微组织瓣移植20年,从零起步走到全国前列

据了解,2000年之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难以独立开展此类手术。1999年底受黄洪章教授提议,科室选派李劲松教授前往全国口腔颌面外科顶尖的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学习。2000年6月学习回来后,在科主任陈伟良教授的大力支持下,李劲松教授带领科室医生们开始独立开展显微组织瓣移植修复重建手术。

李劲松教授说道,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每台手术包括肿瘤原发灶切除、颈淋巴清扫、组织瓣切取制备塑形、显微镜下微小血管吻合等,手术耗时至少5小时以上,复杂的需要10余小时,还要承担血管吻合后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

“20年来,我们在口腔颌面头颈良恶性肿瘤切除同期显微组织瓣移植修复重建方面不断探索和进取,大量开展了前臂皮瓣、腓骨肌皮瓣、腓骨肌筋膜瓣、髂骨肌皮瓣、足背皮瓣、股前外侧瓣、腹直肌皮瓣、腹股沟皮瓣、背阔肌皮瓣、小腿内侧瓣和胸背动脉皮瓣等显微移植手术。”李劲松教授介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由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显微组织瓣修复重建年手术量几乎翻两番,由2015年的225例逐年攀升至2020年的801例,跨入全国前列。

此外,口腔颌面外科近年来坚持并倡导个性化精准修复的理念,在3D打印数字化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精确修复重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积累,开展了数百例口腔颌面头颈显微组织瓣数字化修复重建手术,不仅更好地为患者修复外观,在恢复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方面均取得满意效果。(通讯员:张阳、黄睿、李群星 图:受访医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63487, encodeId=7b38136348ee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6135e6658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数字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7665, encryptionId=46135e6658f, topicName=数字化)],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e05e201, createdName=appleandpeer, createdTime=Sun Feb 28 11:07:25 CST 2021, time=2021-02-28,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Cancer Treat Rev:来自药物性颌骨骨坏死的挑战

来自药物性颌骨骨坏死的挑战正如Hamadeh及其同事最近所发表的文章标题一样,颌骨骨坏死与药物是仅仅简单相关还是由药物所引起的,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这种差异似乎是语义上的差别,但是实际上,二者的差别具有生物学和临床意义。目前,关于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RONJ)的发病机制仍未有一致的理解,缺乏对潜在的药物增效作用(双磷酸盐类药物和抗VEGFs)的观察,而且非药物相关性危险因素混杂阻碍了结

颌骨副脊索瘤1例

副脊索瘤是一种组织起源至今不明的罕见软组织肿瘤,成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多发生于四肢远端深部软组织,临床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软组织肿块,局部扩大手术切除后偶见复发和远处转移。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将软组织混合瘤、肌上皮瘤、副脊索瘤归为同一组疾病,自1951年Laskowski首先描述了此病后,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多为发生在四肢的个案报道,本文将报道1例罕见的发生在颌骨的副脊索瘤病例,描述

颌骨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

病例1,女,67岁,因“右侧腭部肿物1月余”入院,否认系统性疾病。体格检查:右侧腭后部可见一大小约为2.5 cm×2.5 cm包块,质硬,不能活动,包块表面黏膜糜烂,不光滑。

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1例

患者,顾某,男,10岁

Gardner综合征合并慢性颌骨骨髓炎1例

患者,男性,48岁,2017年2月因“右下颌反复疼痛2年余”于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就诊。患者2004—2011年间因反复发现胃肠道多发息肉先后接受6次手术治疗,病理报告显示为管状腺瘤和轻度发育不良的绒毛状腺瘤。2010年11月,患者左侧胸口发现纤维瘤,结合肠道病变,被怀疑为“Gardner综合征”。2014年10月,患者因右下颌疼痛于外院诊断为“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并予以手术挖除死骨以及拔除病灶牙

颌骨及上颌窦Burkitt淋巴瘤1例

男,5岁,2017年8月因右下颌骨囊肿开窗引流1个月余,右下颌骨囊肿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右侧后牙区肿胀伴牙松动于外院拔除85,囊肿开窗引流,碘仿纱条填塞,术后未见明显好转。患儿家属否认家族中有类似发病史。专科检查:右侧下颌角肿胀明显,表面皮肤颜色及皮温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