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心肌梗塞近期重要研究进展汇总

2018-03-24 MedSci MedSci原创

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心肌梗死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1】心梗后的炎性反应对大脑和心脏的功能有明显影响急性心梗后的局部炎性

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心肌梗死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

【1】心梗后的炎性反应对大脑和心脏的功能有明显影响

急性心梗后的局部炎性组织反应对最后的预后结果起到重要作用,全身作用引起的神经性炎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前兆。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非侵入性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心梗对心脏和大脑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冠脉结扎或者假手术处理后,对所有小鼠进行了全身线粒体转运蛋白(TSPO)的PET扫描,TSPO作为标记激活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同时,急性心梗后的病人也与正常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大脑容易受急性心梗和慢性心衰的影响,免疫系统的激活可以影响大脑和心脏的功能障碍。

【2】大部分年轻心梗患者没有达到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标准


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信息来自YOUNG-MI注册数据库,纳入了年龄≤50岁的心梗患者,并有对应的内科专家对心梗进行诊断和分型,通过混合队列风险方程评估心梗前和心梗发生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终,1475名患者进行探究,平均年龄为45岁,294名为女性,846名患者有ST段抬高型心梗。在1225名患者中至少有一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有患者的10年平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为4.8%(2.8%-8.0%)。根据201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和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建议,仅有分别724 (49%) 和430 (29%)名患者符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标准。在女性患者中更显着,有184名(63%)女性患者没有达到他汀类药物治疗标准,而男性为549 (46%) 名(p < 0.001)。表明目前大部分年轻心梗患者并没有达到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标准。

【3】脂质、脂蛋白与代谢标志物水平对心梗和
卒中的影响

血脂水平是心肌梗死(MI)的危险因素,但是脂质颗粒、脂蛋白颗粒和循环血液中代谢产物与MI和卒中亚型的关系尚未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血浆代谢标志物水平与MI、缺血性卒中(IS)和颅内出血(ICH)之间的相关性。本次巢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912例MI患者、1146例IS患者、1138例ICH患者和1466例正常对照,年龄在30-79岁之间,并对所有患者的225个代谢标志物基线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分析发现,极低、中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水平与MI和IS的发生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MI的发生呈负相关,而脂蛋白颗粒水平与ICH不呈相关性。大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I和IS的发生呈负相关。所有脂蛋白的甘油三酯均与MI的发生呈正相关,IS也有相似的结果,乙酰糖蛋白、酮体、葡萄糖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与三种疾病的发生均呈相关性。此外,这225个代谢标志物水平与MI和IS的相关性一致,与ICH不一致。表明脂蛋白和脂质水平与心梗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一致,与颅内出血不一致。

【4】BNP 5-32可作为急性心梗危险分层的二级标志物

B型钠尿肽(BNP)是急性心梗危险分层的一个标志物,近期,BNP的截断蛋白分子被发现,但其作为心梗危险分层的功能尚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BNP的截断蛋白分子在心梗危险分层中的作用。研究纳入了1078名急性心梗患者,对其血浆的BNP 5-32, BNP 4-32和BNP 3-32水平进行检测,并且随访观察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结果分析发现,BNP的截断蛋白分子水平是患者6个月、1年和2年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心衰源性死亡/再住院和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与传统的BNP预测效果相当。重新分类分析后发现,BNP的截断蛋白分子联合GRACE临床危险评分可以成功对心梗患者的危险重新分层。表明,NP的截断蛋白分子水平与急性心梗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BNP 5-32可联合NT-proBNP作为危险分层的二级标志物。

【5】心梗伴心衰患者如何评估卒中发生风险


不伴有房颤的心梗患者也会有发生卒中的风险。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出一套评估心梗伴心衰和/或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卒中发生风险的评分体系。研究纳入了来自4个临床试验的22904名无房颤的心梗患者。经过平均1.9年时间的随访,有660名(2.9%)患者出现了卒中,这些患者的年龄更大,女性更常见,并且更容易抽烟和高血压,另外,这些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更低,有心梗、心衰、糖尿病和卒中疾病史的比例更高。最终,评分系统里保留了以下危险因素:高龄,Killip分级3或4级,肾小球滤过率≤45 ml/min/1.73 m2,高血压和卒中疾病史。该模型已经校准,并且具备较好的辨识度(C-index = 0.67)。该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能较准确评估心梗伴心衰患者发生卒中发生风险的评分体系,包括高龄,Killip分级3或4级,肾小球滤过率≤45 ml/min/1.73 m2,高血压和卒中疾病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0965, encodeId=82f813809654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81e34519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究进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451, encryptionId=9281e34519b, topicName=研究进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13d475, createdName=mashirong, createdTime=Mon Mar 26 02:43:00 CST 2018, time=2018-03-26, status=1, ipAt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