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光损伤皮肤的免疫微环境失衡研究进展

2024-02-17 海龙话皮 海龙话皮 发表于陕西省

慢性日光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uv)辐射是引发皮肤免疫微环境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可诱发或加重多种光感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皮肤衰老以及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肤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各种免疫潜能细胞)、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成分共同构成了皮肤免疫微环境。皮肤免疫微环境的稳态与平衡是皮肤免疫系统得以发挥正常功能、保护机体免受外部刺激伤害的重要防线。

图片

正常情况下,皮肤的免疫系统可以及时识别体内损伤、衰老或死亡的细胞,通过募集各种免疫潜能细胞发挥免疫监管作用,将异常或失能的细胞清除。慢性日光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uv)辐射是引发皮肤免疫微环境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可诱发或加重多种光感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皮肤衰老以及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

日光UV对皮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光皮肤病学在紫外线辐射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关系领域的研究,称为光免疫学。慢性日光UV辐射(uv radiation,uvr)可诱发皮肤组织微环境中的细胞表型及功能变化,包括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有研究发现,光线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在免疫受损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癌症患者中,UVR可增加调节性T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数量和减少效应T细胞的数量,使肿瘤细胞更易逃逸免疫监视,加速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证实,日光UV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模式改变皮肤免疫微环境。

图片

1、UV直接改变皮肤的免疫微环境: 

紫外线照射后DNA修复不足导致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CPD)的积累,CPD可诱导免疫抑制,并可引起基因突变,导致光相关皮肤疾病的发生。长波和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 and ultaviolet B,UVA和UVB)均能影响皮肤的免疫系统。

研究显示,短短几天的紫外线照射即可使皮肤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且紫外线暴露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与光老化相关;UVA诱导的氧化损伤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T淋巴细胞释放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从而导致系统性的免疫抑制;UVB可通过上调IL-10和Treg细胞的数量抑制免疫反应,高剂量的UVB暴露可诱发BALB/c小鼠脾脏中呈递抗原的能力受损,且UVB照射可抑制CD4+T细胞亚群、数量及增殖活性,进一步通过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影响光相关皮肤疾病的进展。

2、UV通过角质形成细胞间接改变真皮免疫微环境: 

UV可以通过诱发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间接改变真皮的免疫微环境。UV诱导的表皮损伤能使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并释放顺式尿酸(cis-UCA)、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s,PAF)及其配体、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等免疫调节分子,进而激活下游多个信号通路和细胞,并产生更多的可溶性炎症介质。暴露于UVR的角质形成细胞和肥大细胞,通过释放IL-10促进2型T辅助细胞(T helper2,TH2)介导免疫逃逸,并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分泌TNF、IL-4和IL-10,引发朗格汉斯细胞迁移到淋巴结以及中性粒细胞募集到皮肤,进而引起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T,NKT)细胞、Treg细胞和调节性B(regulatory B,Breg)细胞增殖,改变皮肤免疫微环境。 

因此,UV对于皮肤的损伤不仅表现为表皮老化,还会通过下游各种途径,导致真皮层的皮肤损伤。上述这些变化在皮肤单次暴露于UVR后即可发生,而且机体在一生中发生的重复、慢性的紫外线照射,会在上述机制的基础上发生累积效应或进一步引发其他免疫异常,最终引起皮肤慢性光损伤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UV辐射诱发免疫抑制机制

1、UVR抑制适应性免疫反应:  

中波紫外线(UVB,290~320nm)及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均在皮肤免疫抑制机制中起重要作用。UVB主要抑制原发免疫反应,UVA主要抑制二次免疫应答。UVR抑制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机制,一方面是激活调节性T细胞,另一方面是改变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的数量和功能。 

图片

2、朗格汉斯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是表皮驻留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具有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LC具有各种模式识别受体,包括类毒素受体(TLR2、TLR4和TLR5)和甘露糖特异性凝集素受体Langerin。Toll样受体可识别细菌,而Langerin则可识别某些病毒。在正常情况下,LC收集内源性抗原和微生物组抗原,并迁移到皮肤引流淋巴结;在机体感染的情况下,淋巴结中的幼稚T细胞会被激活,产生针对病原体的抗体;在机体发生炎症时,一些取代迁移到淋巴结的LC来自循环中的单核细胞。 

抗原呈递是否导致免疫反应或耐受取决于LC的成熟状态。在光老化的人类皮肤中,表皮中LC的数量减少,皮肤感染的发生率增加。调节性T细胞也是紫外线诱导免疫抑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Tregs是主要的免疫抑制细胞,可抑制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功能。例如,他们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但也可以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还有观察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抑制性Tregs的积累可引起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的下降,在衰老过程中,小鼠和人类皮肤中Tregs的数量增加。  

3、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B细胞、T细胞、LC和肥大细胞之间在UVR诱导的免疫抑制中具有互作机制。UVR可以通过损伤LC来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并通过抑制效应性和记忆性T细胞,同时激活调节性T细胞和B细胞来减弱全身免疫。UVR还可抑制糖酵解并减少表皮中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的产生,而ATP是免疫细胞发挥功能和产生免疫调节因子所必需的。LC的激活状态受UVR的影响,而T细胞的效应功能部分取决于LC的激活状态。UVR通过抑制皮肤CD4+及CD8+效应T细胞功能以及APC对Treg细胞的诱导过程,诱发免疫抑制,UVR还可上调活化B细胞数量,活化的B细胞分泌IL-10并抑制DC功能。 

4、局部免疫及系统免疫改变:

UV不仅可诱发局部免疫反应,而且可诱发系统免疫改变。例如,UVR光疗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具有全身免疫调节的作用。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高剂量UVB暴露的BALB/c小鼠在脾脏(远离暴露于UVR的部位)呈递抗原的能力受损,这种UVR诱导的全身效应很可能是由于UVR诱导角质形成细胞释放各种可溶性介质所导致。此外,临床试验中也发现,紫外线辐射同样可以诱导全身免疫调节,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的角质细胞可以产生人体80%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降低抗原提呈细胞的免疫原性功能,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并通常抑制免疫反应。 

UV辐射改变T细胞共抑制、共刺激信号

1、共抑制信号PD-1/PD-L1: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在治疗包括UV暴露所致黑色素瘤在内的人类恶性肿瘤的免疫疗法备受关注。不论是急性或是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照射,PD-L1在人体皮肤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与年轻的皮肤相比,在老年皮肤的CD4+和CD8+T细胞PD-1的表达增加,这表明衰老的T细胞更容易受到通过PD-1信号的抑制。研究证实,光老化皮肤T细胞发生功能衰竭,其特点是功能活性下降和抑制性受体表达的增加,如PD-1/PD-L1轴、CTLA-4、LAG3、Tim-3、TIGIT/CD96/CD226等。一项关于利用UVB免疫抑制效应治疗银屑病的最新研究显示,cis-UCA可诱导PD-L1介导的LC免疫抑制。 

图片

2、共抑制信号CTLA4: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 也是一种有效的共抑制受体,作为免疫检查点,通过与T细胞共刺激受体CD28竞争其共享配体CD80和CD86(分别称为B7-1和B7-2)的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研究发现,CTLA4在UVB暴露下的表皮黑素细胞中显著上调,从而导致T细胞功能耗竭,引发受损细胞的免疫逃逸。因此,这些T细胞共抑制信号的诱导可能参与了UVR对免疫的抑制,使皮肤免疫微环境中的细胞在UV辐射发生过程中逃避免疫监视,导致细胞损伤甚至凋亡,从而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发展为急性和慢性光损伤、光线性角化病、皮肤肿瘤等各种光相关疾病。 

3、共刺激信号CD28:

CD28是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共刺激分子,对T细胞的活化起到重要作用。其与抗原呈递细胞上的B7分子结合,介导T细胞的共刺激并促进其存活、增殖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研究表明,患有遗传性T细胞CD28缺陷的人易感染皮肤瘤病毒,角质形成细胞中HPV-2和HPV-4的控制依赖于T细胞CD28共激活途径。研究证实,CD80/CD86-CD28/CD152信号在预防UVB诱导的免疫抑制和肿瘤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一项单独靶向CD28信号的体内实验却发现,敲低CD28信号减少了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通过p53途径改善DNA 修复从而降低了整体DNA损伤。 

影响紫外线辐射诱导皮肤免疫异常的其他因素

对紫外线照射的免疫反应差异可能取决于紫外线的波长和剂量,但也与宿主遗传、潜在皮肤状况的存在以及性别有关。研究表明,皮肤白皙者比皮肤色素较多者更易发生紫外线诱导的接触性超敏反应(contact hypersen sitivity,CHS)抑制,患皮肤癌的风险更高。还有研究通过评估皮肤中的肥大细胞数量,进一步证明了先天免疫参数的差异在确定人类皮肤癌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即真皮肥大细胞数量越高,患基底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的风险越高。

图片

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实验,UVR在男性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大于女性;雌性小鼠在紫外线照射后炎症水平更高,但患皮肤癌的风险更低,在长期暴露于UVB后,雄性小鼠比雌性小鼠更早患上肿瘤,肿瘤数量更多,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也更高,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对UVR的炎症和氧化反应也有所差别。由此可见,紫外线辐射引起的免疫抑制是多方面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具有个体差异性。  

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免疫微环境的稳态失衡是皮肤慢性光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UV对皮肤免疫的作用,不仅发生于皮肤而且还会影响全身免疫,涉及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多种机制,但至今为止,对UV致皮肤免疫微环境失衡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深入研究慢性光损伤皮肤的免疫微环境失衡时空变化及机制,不仅可拓展皮肤衰老学说,填补日光致人皮肤免疫异常机制的部分空白,也可为预防或延缓光老化、探索光相关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的治疗干预新靶点、新手段、新技术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陈欣玲,孙钰,蒋雨含等.慢性光损伤皮肤的免疫微环境失衡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3,12(30):6. 

2.滕小娟,林静霞,张永军等.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显示皮肤衰老过程中免疫微环境的改变特征[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2,29(3):197-205.

3.其他文献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7878, encodeId=4b45218e87808, content=皮肤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各种免疫潜能细胞)、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成分共同构成了皮肤免疫微环境,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d3d3015017, createdName=jshbyywk2008, createdTime=Sun Feb 18 07:37:25 CST 2024, time=2024-02-18, status=1, ipAttribution=河北省),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7831, encodeId=e8da218e8318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29e2901e8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微环境#</a> <a href='/topic/show?id=f7541112805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光损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017, encryptionId=029e2901e8e, topicName=免疫微环境), TopicDto(id=111280, encryptionId=f7541112805f, topicName=慢性光损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Feb 17 21:57:24 CST 2024, time=2024-02-1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4-02-18 jshbyywk2008 来自河北省

    皮肤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各种免疫潜能细胞)、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成分共同构成了皮肤免疫微环境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7878, encodeId=4b45218e87808, content=皮肤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各种免疫潜能细胞)、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成分共同构成了皮肤免疫微环境,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d3d3015017, createdName=jshbyywk2008, createdTime=Sun Feb 18 07:37:25 CST 2024, time=2024-02-18, status=1, ipAttribution=河北省),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7831, encodeId=e8da218e8318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29e2901e8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微环境#</a> <a href='/topic/show?id=f7541112805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光损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017, encryptionId=029e2901e8e, topicName=免疫微环境), TopicDto(id=111280, encryptionId=f7541112805f, topicName=慢性光损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Feb 17 21:57:24 CST 2024, time=2024-02-1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CD39-CD73-腺苷: 针对免疫微环境的肿瘤靶向治疗

将ICI与经典化疗和/或CD73和CD39阻断剂相结合,可能提高治疗的疗效。此外, CAR-T技术作为抗肿瘤的新兴手段,T细胞可以选择性地被改造成缺乏CD73/CD39或腺苷受体,从而改善其抗肿瘤效应

Nature:张宁、朱继业等团队从单细胞精度定义肝癌五种免疫微环境亚型

2022年11月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张宁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继业团队紧密合作,在Nature发表了题为&ldquo

Nature子刊:南方医科大学刘克玄团队揭示小肠类器官治疗缺血性肠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血浆外泌体circEZH2_005有望作为肠I/R肠损伤敏感及特异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Nature:张宁/张泽民/朱继业合作揭示肝癌免疫微环境亚型和中性粒细胞异质性

以往研究主要基于病理分析或Bulk转录组测序,其结果无法准确解析其细胞组成且容易忽略含量较少的关键细胞亚群。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肿瘤免疫领域的探索,目前多项研究已对肝癌进行了单细胞水平的探究。

Cell Discovery:CD36+癌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为肝细胞癌提供免疫抑制微环境

CD36抑制剂通过恢复HCC中的抗肿瘤T细胞反应与抗PD-1免疫疗法协同作用。总之,该研究强调了阐明特定CAF亚群功能在理解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Cell:基于35种癌症类型构建首个泛癌真菌微生物组图谱

癌症与微生物之间的联系已经进行了诸多分析,但与癌症相关的真菌却很少被研究。近期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存在代谢活跃、免疫反应性、细胞内和癌症类型特异性的细菌和病毒群落,这些细菌可能会影响癌症治疗。真菌的作

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两面性”

免疫系统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癌症领域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以前,人们认为癌症仅肿瘤本身的作用;然而,现在我们知道它需要不同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支持,即肿瘤微环境(TME)。

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

Nature:肺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单细胞空间景观有助于临床决策

肺癌仍然是迄今为止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大原因,因此将单细胞技术与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开发智能预测算法,以帮助将患者分类到最适合其个人癌症的治疗方案中,这具有尚未开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