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usculoskelet Disord:股骨颈骨折患者行THA后髋关节脱位的综合危险因素
2024-02-02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关于髋臼和股骨假体位置在术后不稳定和脱位风险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本文旨在通过放射学测量确定移位性股骨颈囊内骨折(FNF)原发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脱位的潜在危险因素。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最常见的骨科手术之一,被认为是20世纪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脱位是THA的主要早期并发症,目前原发性THA后脱位率为1.5%至2%。据报道,原发性骨关节炎THA后脱位的风险为0.3-10%,因不稳定而翻修THA后脱位的风险高达15-20%。在美国,不稳定/脱位是THA翻修手术最常见的指征,占翻修手术的22.5%。首次脱位后,60%的患者复发性不稳,50%的患者需要翻修手术。与不复杂的THA相比,脱位THA的住院费用增加了两倍。年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学会评分、饮酒、手术入路、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长度、股骨头大小、髋臼杯定位、髋关节偏移和腿长复位等与患者和手术相关的因素均可增加THA术后脱位的风险。
髋臼成分取向在脱位形成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最近一项对初级THA中假杯定位的系统综述发现,大多数研究并未报道在Lewinnek安全区内放置假杯可显著降低脱位的发生率,髋臼和股骨假杯位置在术后脱位风险方面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先前的研究表明,老年患者行THA治疗急性FNF与较高的脱位率相关;然而,FNF原发性THA术后脱位的风险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旨在通过标准后外侧入路确定FNF原发性THA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潜在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采用后外侧入路行FNF无骨水泥初级THA的患者数据。记录随访时间、年龄、性别、患侧、THA至脱位的平均时间。测量腿长不均匀度、外展杠杆臂、股骨垂直和水平偏移量、髋垂直和水平旋转中心、外展、髋臼和股骨假体前倾及联合前倾。
图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x线片测定的生物力学参数测量示意图。1、水平髋关节旋转中心;2、髋部垂直旋转中心;3、垂直股偏置;4、水平股偏置;5、外展杠杆臂;6、肢长。(一)、垂直泪滴线;(B)、水平泪滴线;(C),中线小转子;D,股轴轴线;E,到大转子的切线;F,双坐骨线;G,小转子下线
图1 .测量元件参数的示意图。(A),杯外展角定义为骨盆正位x线片上连接两滴泪珠的平行线与杯开平面上端和下端连接线形成的角度。(B),杯前倾角定义为连接髋臼部件外侧前后缘的线与矢状面之间的夹角,矢状面定义为在二维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轴向平面上连接骨盆两侧两个相同点的线的垂直平面。(C),股骨组成部分的前倾角定义为头颈轴与冠状面之间的夹角,定义为在二维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轴向平面上连接骨盆两侧两个相同点的直线垂直的平面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特点及对照
结果:研究样本包括17名男性和34名女性,分别有21名和30名患者接受了左、右髋关节手术。患者平均年龄70.18±7.64岁,平均随访时间27.73±13.52个月。从THA到脱位的平均时间为1.58±0.79个月。7例(13.73%)髋后脱位。脱位组股骨外展角(36.05±6.82°vs 45.68±8.78°)和假体前倾(8.26±4.47°vs 19.47±9.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2)。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椎体柄前旋度不足合并髋臼外展角过低与脱位风险高相关,特别是在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深度屈曲或内旋的患者,或脊柱僵硬或骨盆前倾的患者,假体和杯状假体颈部可能发生撞击,最终导致后路脱位。这些发现可以提醒外科医生在THA手术中避免两者同时发生。这些结果为FNF原发性THA患者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可能有助于降低不稳定和脱位的风险。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危险因素# #髋关节脱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