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上海外国语大学饶恒毅团队揭示一整晚不睡或许会给某些人群带来一定抗抑郁效应的机制

2023-07-28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严格控制的实验室研究,在健康成人和抑郁症患者中,研究了与杏仁核和DN相关的静息态连接变化与完全睡眠剥夺( TSD )一夜后的情绪变化之间的关系。

睡眠缺失严重干扰健康个体的情绪和情绪调节,但在部分抑郁症患者中可能具有短暂的抗抑郁作用。这种悖论效应背后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以往研究认为,杏仁核和背侧联结( dorsal nexus,DN )在抑郁情绪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3年6月20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饶恒毅团队在PNAS 上在线发表题为“Enhanced amygdala–cingulate connectivity associates with better mood in both healthy and depressive individuals after sleep depriv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严格控制的实验室研究,在健康成人和抑郁症患者中,研究了与杏仁核和DN相关的静息态连接变化与完全睡眠剥夺( TSD )一夜后的情绪变化之间的关系。

行为学数据显示,TSD增加了健康被试的负性情绪,但减少了43%的患者的抑郁症状。影像学数据显示,在健康受试者中,TSD增强了杏仁核和DN相关的连接。此外,TSD后杏仁核与前扣带回皮层( ACC )的连接增强与健康受试者更好的情绪和抑郁症患者的抗抑郁效果相关。这些发现支持了在健康和抑郁人群中杏仁核-扣带回环路在情绪调节中的关键作用,并提示快速抗抑郁治疗可能以增强杏仁核- ACC连接为目标。

图片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需求,人类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然而,由于工作时间延长和/或休闲追求而导致的睡眠缺失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睡眠,情绪和情绪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明显的干扰。多项研究报道了睡眠问题与抑郁等心境障碍之间的关联,其中一些研究认为不良的睡眠会增加新发抑郁症的风险和/或加重心境障碍。

尽管睡眠剥夺与健康人的情绪缺陷有关,但大约一半的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在睡眠剥夺后会出现短暂的抑郁症状改善。然而,睡眠剥夺引起的抗抑郁作用的神经基础仍不清楚。更好地理解睡眠剥夺对情绪影响背后的神经变化,可能有助于深入理解MDD中情绪变化的机制,最终有助于抗抑郁治疗和抑郁症预防。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健康人群和临床人群脑功能组织的认识。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睡眠缺失会影响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在这些网络中,睡眠剥夺与包括默认模式网络( default mode network,DMN )在内的广泛的静息态网络的连接变化相关;注意力网络;边缘网络;以及听觉、视觉和运动网络。尽管这些研究提供了一致的证据,表明睡眠缺失触发了大脑内在连接轮廓的变化,但目前尚不清楚哪些网络变化与睡眠缺失后情绪的变化具体相关。

大量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在抑郁症的发病、进展、缓解和复发过程中,边缘区域,特别是杏仁核和前扣带回皮层(ACC)发生了改变。具体来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杏仁核与ACC之间的连接显著降低。此外,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的抑郁症患者中观察到杏仁核与ACC之间的连通性增加。

有趣的是,在完全睡眠剥夺( TSD )的健康个体中也观察到杏仁核和吻侧ACC之间的连通性增加。综上所述,这些研究提示杏仁核- ACC连接改变可能是睡眠剥夺快速抗抑郁治疗效应的潜在机制。

图片

PTSD组和对照组连续四天的PMS负性情绪评分(图源自PNAS

背连接(dorsal nexus,DN)是抑郁症中与功能连接改变相关的内侧额叶脑区,在抗抑郁治疗的反应中也被调节。在睡眠剥夺后的健康个体中,DN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righ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R.dlPFC )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加,导致DN - R . dlPFC连接增加可能是TSD抗抑郁治疗作用的另一个潜在机制。

基于此,该研究采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内睡眠剥夺和f MRI方案,在健康对照和MDD患者中,试图检查先前报道的基于杏仁核或DN - R . dlPFC的连接变化是否与TSD一夜后的情绪变化有关。实验1中,38名健康个体分别在正常睡眠( BS )后基线、TSD一夜后和恢复睡眠( RS )后完成心境量表和fMRI扫描。实验2中,30名MDD患者在BS、TSD一晚后、RS后评定心境状态并完成fMRI扫描。总之,研究人员推测,在健康个体和抑郁症患者中,基于杏仁核和DN - R . dlPFC的连接变化都会与TSD后的情绪变化相关。

参考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2145051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美咨询小组推荐氯胺酮抗抑郁药物

近日,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个独立咨询小组以14票赞成、2票反对的结果,推荐一种名为艾氯胺酮的化合物用于治疗抑郁症。如果FDA批准该药物,可能会增加目前正在开发的其他以氯胺酮为灵感的治疗药物的机会。但是,艾氯胺酮在改善情绪方面的整体效果及其被滥用的可能性仍存在疑问。

Neuron:科学家找到光疗抗抑郁的神经通路新机制

光究竟是如何调节情绪的?近日,来自暨南大学的研究者在小鼠脑内找到了一条从视网膜到大脑外侧缰核的神经通路,为人们进一步理解光疗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相关研究于2月19日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神经元》。

Front Pharmacol:栀子豉汤通过调节GSH/GSSG途径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逆转CUMS大鼠抑郁行为

从细胞和动物水平验证栀子豉汤抗抑郁作用中谷胱甘肽途径的抗氧化作用。

Science:情绪相关受体-GPR158的发现可能成为抗抑郁新靶点

它通过调节离子通道和第二信使来塑造突触组织和功能与 GPR158 结合可增强 RGS 活性,这两种蛋白质共同作用以调节第二信使 (cAMP) 的体内平衡,从而控制神经元活动,对大脑生理学产生显着影响。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开心散及其活性成分的抗抑郁机制

开心散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已被证明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药物。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抗抑郁药及其活性成分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和作用机制。

J Ethnopharmacol:逍遥散加减通过增强小鼠参与PI3K/Akt/mTOR通路失活的自噬,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逆转脂多糖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探讨逍遥散加减(MXYS)是否通过抑制M1极化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和调节PI3K/Akt/mTOR通路中的自噬来发挥抗抑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