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基础: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分型

2022-09-22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儿童肘关节脱位及肘部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颈骨折、尺骨近端骨折),石膏外固定或钢针内固定

儿童肘关节脱位及肘部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颈骨折、尺骨近端骨折),石膏外固定或钢针内固定去除后,需要尽快进行活动练习,否则会出现肘关节伸直、屈曲、旋转功能受限,严重者会落下后遗症,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早期帮助孩子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Gartland 分型是评估和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常见分型系统,可靠性好。美国华盛顿大学 Alton 教授在近期的 CLIN ORTHOP RELAT R 杂志上对其历史、应用、可靠性、局限性等内容做了介绍,现介绍如下。

历史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损伤。由于肱骨髁上骨折常常会出现骨骼畸形和 Volkmann 挛缩,因此在 19世纪 50 年代称为“被错误理解的骨折”。在 1959 年,Gartland 提出了针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简单分型方案,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发生于肱骨远端关节面的近端,骨折线可以是横行、斜行或者粉碎。Gartlnd 描述了骨折的旋转和横向畸形,骨折远端常常向后移位(伸直型)。根据骨折移位程度,他将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分为 3 型,I型:无移位;II 型:轻度移位;III 型:严重移位。而屈曲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则应使用另外的分型。

Gartland 骨折分型描述

Gartland 伸直型 I 型损伤通常是无移位的横行骨折。可以出现肘关节的广泛肿胀,但是不会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表现。伸直型 II 型骨折通常被描述为“轻度向后移位”或旋转,通常需要进行复位。伸直型(III 型)骨折通常为斜行骨折合并严重的移位和旋转。当骨折移位程度加大时,神经或血管损伤的风险也会增加。

Wilkins 纳入肱骨后侧皮质接触的概念,将 Gartland 分型进行了改良使之与临床的关联更为密切。伸直型 I 型损伤为无移位的骨折;II 型损伤为肱骨后侧皮质相接触但骨折向前移位(前方骨折线位于肱骨小头前方,见图1);III 型骨折为皮质无接触的骨折移位类型。Wilkins 同样将 II 型损伤分为了 IIA 型和 IIB 型:IIA 型为骨折没有旋转畸形或骨折块移位,而 IIB 型骨折类型则有上述情况,骨折更为不稳定。

图 1 未损伤的肘关节真正侧位示意图,肱骨皮质前缘经过肱骨小头

1995 年,De Boeck 等人描述了另外一种肱骨髁上骨折的亚型,即:肱骨内侧柱粉碎和不稳定,导致Baumann 角的减少(图 2),他们推荐对这一类型骨折进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在 2006 年,Leitch 等人建议增加 IV 型损伤的分型,由于多平面的不稳定、术中才能确认不稳、没有完整的骨膜铰链都会造成这种类型的骨折比较难以治疗(表 1)。

图 2. Baumann 角是影像学上的角度,前后位上肱骨纵轴延长线(A)与肱骨外上髁的斜线(B)相交形成的角度(正常范围 64°至 81°),α= 角(译者注:原文图片示意图标注有误)

表 1 肱骨髁上骨折的改良 Gartland 分型

Gartland 分型并未专门将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纳入分型,但是血管损伤几乎全部发生在伸直型 II 型或更高分型的肱骨远端骨折中。在复位之前或者复位之后,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近端可以顶压、切断肱动脉,造成肱动脉的痉挛或闭塞。

据文献报道:7% 至 12% 的肱骨髁上骨折在初次就诊时会存在桡动脉搏动消失,但是在骨折被充分复位之后闭塞或扭转的动脉可以获得恢复,在复位之后血管受损的发生率低于 0.8%。肱动脉切开探查手术的指证是要基于末梢血液灌注的情况,而不是取决于是否存在脉搏跳动。

目前认为,神经损伤是肱骨髁上骨折的最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占到 11.3%。原发性神经损伤被认为是由于骨折端的近端尖锐碎片或骨折部位的神经受到卡压。一些研究表明,86% 至 100% 的神经损伤属于机能性麻痹,可以自发性消失。

伸直型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会造成骨间前神经存在极大损伤风险。在伸直型骨折中,创伤性神经麻痹的加权发生率为 11.3%,骨间前神经麻痹又占到其中的 34.1%。并不常见的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创伤性神经麻痹的加权发生率为 16.6%,其中尺神经麻痹占到 91.3%。

总结

Gartland 分型是评估和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常见分型系统,具有良好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评估可靠性。III 型损伤通常伴有神经血管损伤,需要高度重视。Gartland 的工作成果是现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基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创伤后肘关节不稳定损伤模式与重建

作为全身最为协调的关节之一,肘关节脱位发生率仅次于肩关节。在中青年男性人群中,高能量损伤及运动损伤是肘关节脱位最常见的原因,而对于中老年女性人群,肘关节脱位则主要由低能量摔伤引起。创伤后肘关节不稳有许多不同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渐进性肘关节不稳定、以力量减退为症状的上肢活动受限、单纯性或复发性肘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稳定的肘关节将很难恢复其原有状态,尤其是损伤累及维持其正常稳定性

肘关节脱位X线表现图

肘关节脱位X线表现图:

四个关键要点,帮你轻松搞定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是肘部常见损伤,多发于青少年,常合并其他损伤,在诊治中应提高警惕,防止漏诊漏治。那么肘关节脱位到底该如何诊疗呢?今天的早读将全面讲解,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