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电休克疗法诱发的大脑容积变化汇聚成抑郁症的共同因果回路

2024-05-2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优化对包括CDN在内网络的调节可以改善神经刺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电休克疗法(ECT)是最古老、最有效的神经刺激方式之一。然而,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进行了大量的 ECT 神经影像学研究,但其作用机制仍不得而知。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Siddiqi 等人发现,在经颅磁刺激(TMS)和脑深部刺激(DBS)中,一个共同的潜在神经网络与耐药抑郁症的临床反应相关。

神经刺激是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主流方法。神经调控技术对某些神经靶点进行重复性磁刺激或电刺激,但在侵袭性、空间选择性、作用机制和疗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此,来自美国纽约曼哈塞特费恩斯坦医学研究所行为科学研究所的学者只在研究电休克疗法(ECT)的神经元基础是否同样与这一抑郁因果网络(CDN)相关。我们在此的目的是对接受电休克疗法的三组患者(右侧单侧患者 246 人,位颞侧患者 79 人,混合型患者 61 人)进行全面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对皮质和皮质下的体积变化以及电场(EF)分布进行了数据驱动的无监督多变量神经影像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以探索 CDN 内与抗抑郁结果相关的变化。尽管治疗方式(ECT vs TMS 和 DBS)和方法学方法(结构网络 vs 功能网络)不同,但结果发现三组患者 CDN 内的变化模式高度相似(85 个区域的空间相似性:r = 0.65、0.58、0.40,df = 83)。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的表达与临床结果相关(t = -2.35,p = 0.019)。这些证据进一步证明,治疗干预措施与抑郁症的 CDN 趋同。

综上,本研究是对 386 名接受 ECT 和纵向神经影像学检查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的一项综合多变量分析。PCA揭示了与临床结果相关的体积变化的隐藏模式。在 RUL、BT 和 MIX 三组独立的电极放置中发现了相同的模式,这种模式与最近发表的一项对独立的抑郁症患者大样本研究中的共同因果回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由此可见,优化对包括CDN在内网络的调节可以改善神经刺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参考文献:

Argyelan, M., Deng, ZD., Ousdal, O.T. et al.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induced volumetric brain changes converge on a common causal circuit in depression. Mol Psychiatry 29, 229–237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3-02318-2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s00401-023-02676-9.pdf)] GetArticleByIdResponse(id=72d482e545dd, projectId=1, sourceId=null, title=Nature子刊:电休克疗法诱发的大脑容积变化汇聚成抑郁症的共同因果回路, articleFrom=MedSci原创, journalId=4959, copyright=原创, creationTypeList=[1], summary=优化对包括CDN在内网络的调节可以改善神经刺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cover=https://img.medsci.cn/20240525/1716649339160_92910.png, authorId=0, author=,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电休克疗法(ECT)是最古老、最有效的神经刺激方式之一。然而,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进行了大量的 ECT 神经影像学研究,但其作用机制仍不得而知。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Siddiqi 等人发现,<span style="color: #3573b9;"><strong>在经颅磁刺激(TMS)和脑深部刺激(DBS)中,一个共同的潜在神经网络与耐药<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91cf549e3f1">抑郁症</a>的临床反应相关。</strong></span></p> <p>神经刺激是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主流方法。神经调控技术对某些神经靶点进行重复性磁刺激或电刺激,但在侵袭性、空间选择性、作用机制和疗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此,来自美国纽约曼哈塞特费恩斯坦医学研究所行为科学研究所的学者只在研究电休克疗法(ECT)的神经元基础是否同样与这一抑郁因果网络(CDN)相关。我们在此的目的是对接受电休克疗法的三组患者(右侧单侧患者 246 人,位颞侧患者 79 人,混合型患者 61 人)进行全面分析。</p> <p><img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40526/1716695632689_2299762.png" /></p> <p>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对皮质和皮质下的体积变化以及电场(EF)分布进行了数据驱动的无监督多变量神经影像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以探索 CDN 内与<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7999553333c">抗抑郁</a>结果相关的变化。<strong><span style="color: #3573b9;">尽管治疗方式(ECT vs TMS 和 DBS)和方法学方法(结构网络 vs 功能网络)不同,但结果发现三组患者 CDN 内的变化模式高度相似(85 个区域的空间相似性:r = 0.65、0.58、0.40,df = 83)。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的表达与临床结果相关(t = -2.35,p = 0.019)。</span></strong>这些证据进一步证明,治疗干预措施与抑郁症的 CDN 趋同。</p> <p><img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40526/1716695656994_2299762.png" /></p> <p>综上,本研究是对 386 名接受 ECT 和纵向神经影像学检查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的一项综合多变量分析。PCA揭示了与临床结果相关的体积变化的隐藏模式。在 RUL、BT 和 MIX 三组独立的电极放置中发现了相同的模式,这种模式与最近发表的一项对独立的抑郁症患者大样本研究中的共同因果回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由此可见,<strong><span style="color: #3573b9;">优化对包括CDN在内网络的调节可以改善神经刺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span></strong></p> <p><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参考文献:</span></p> <p><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Argyelan, M., Deng, ZD., Ousdal, O.T. et al. <a style="color: #808080;" href="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3-02318-2#Fig3">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induced volumetric brain changes converge on a common causal circuit in depression.</a> Mol Psychiatry 29, 229&ndash;237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3-02318-2</span></p>, belongTo=, tagList=[TagDto(tagId=228, tagName=抑郁症), TagDto(tagId=10402, tagName=电休克治疗)],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13, categoryName=精神心理,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17, categoryName=神经科,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4, categoryName=研究进展,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0656, categoryName=梅斯医学,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228, articleKeyword=抑郁症,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0, guiderKeyword=, guiderKeywordNum=6, opened=1, paymentType=1, paymentAmount=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10401, appHits=14, showAppHits=0, pcHits=27, showPcHits=10387, likes=0, shares=0, comments=1,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Sun May 26 12:02:00 CST 2024, publishedTimeString=2024-05-26,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6530007, editor=神经新前沿, waterMark=0, formatted=0, deleted=0, version=3, createdBy=a8fb2299762, createdName=Dr. Apathy, createdTime=Sun May 26 11:55:35 CST 2024, updatedBy=92910, updatedName=rayms, updatedTime=Sun May 26 12:03:22 CST 2024, ipAttribution=上海,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s00401-023-02676-9.pdf)], guideDownload=1)
s00401-023-02676-9.pdf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6987, encodeId=772b220698e2b, content=电休克治疗,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405/67ffdf802b684a4b83ced3a0332064b3-7hhHT2JiNCrY.jpg, createdBy=6b039291984, createdName=不期而遇。, createdTime=Tue May 28 10:40:45 CST 2024, time=2024-05-28, status=1, ipAttribution=河南省),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6682, encodeId=fe4122066826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cf549e3f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症#</a> <a href='/topic/show?id=527369988b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电休克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973, encryptionId=91cf549e3f1, topicName=抑郁症), TopicDto(id=69988, encryptionId=527369988b0, topicName=电休克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26 12:03:22 CST 2024, time=2024-05-2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4-05-28 不期而遇。 来自河南省

    电休克治疗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6987, encodeId=772b220698e2b, content=电休克治疗,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405/67ffdf802b684a4b83ced3a0332064b3-7hhHT2JiNCrY.jpg, createdBy=6b039291984, createdName=不期而遇。, createdTime=Tue May 28 10:40:45 CST 2024, time=2024-05-28, status=1, ipAttribution=河南省),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6682, encodeId=fe4122066826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cf549e3f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症#</a> <a href='/topic/show?id=527369988b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电休克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973, encryptionId=91cf549e3f1, topicName=抑郁症), TopicDto(id=69988, encryptionId=527369988b0, topicName=电休克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26 12:03:22 CST 2024, time=2024-05-2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ature:MMP8有望成为应激相关障碍的新型治疗靶点

外周免疫因子可在压力背景下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行为。针对特定靶向外周免疫细胞分泌的MMP8,未来可能会成为应激相关障碍的新型治疗靶点。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抑郁症的诱因还有可能是它!最新研究找到了关键抑制通路

研究显示抑制巨噬细胞中STAT介导但不依赖TDO的促炎细胞因子,可以预防炎症相关的焦虑和抑郁。

Mol Psychiatry:成人抑郁症患者的压力生活事件模式和五种精神障碍和神经质的多基因评分

这篇文章在遗传上证明了压力源和素质是相互依存的,并且挑战基于生活事件的诊断和亚型(例如,反应性/内源性)。

JAMA+BMJ:运动对抑郁症的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即使在低于公共卫生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下,也能显著获益于心理健康。该研究首次表明,运动与抑郁症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JACC:超5万人数据,运动达到推荐量,这种常见疾病的风险降低23%!背后原因竟与大脑有关

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可以部分通过减少大脑中与压力相关的信号传导,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藏红花素:抑郁症的新克星!南京中医药大学陈刚团队揭示其抗抑郁奥秘

论文探讨了AHN和Wnt/b-连环蛋白在藏红花素抗抑郁作用中的作用。

【热点解读】围绝经期抑郁症筛查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本研究总结了PMD筛查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将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同时卫生保健人员应意识到PMD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掌握正确的筛查及管理方法,在临床实践时结合本土化情况形成个性化管理方式,降低PMD的发

Psychol Med:机器学习方法优化精准医疗以优化抑郁症治疗

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七种第二步治疗的缓解状态方面表现出差异分类性能。对于全套预测变量,AUC 值范围为 0.51 至 0.82,具体取决于第二步治疗类型。预测缓解对认知疗法最成功。

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对近800万德国门诊患者进行的为期8年的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双向关联的全国性研究

研究结果证实了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之间的双向联系,特别是在年轻人中。

J Multidiscip Healthc: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和抑郁症患病率的关系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全球有5.37亿糖尿病患者。此外,预计到2030年,患有糖尿病的总人数将增加到6.43亿,到2045年将增加到7.83亿。

拓展阅读

服用抗抑郁药物时的饮食指南:进餐时机与食物选择

本文将通过四问四答的形式,探讨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山中医马柯团队揭秘:百合地黄汤及其神秘成分如何助力抗抑郁,肠脑互作机制大公开!

文章揭示了LBRD及其关键生物活性成分Verb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中的作用。

NC:大脑结构、炎症和遗传机制介导身体虚弱与抑郁之间的联系

在虚弱前和虚弱的个体中,发生抑郁的风险增加,并为了解身体虚弱与抑郁症之间的神经生物学和炎症机制提供了见解。

J Multidiscip Healthc: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和抑郁症患病率的关系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全球有5.37亿糖尿病患者。此外,预计到2030年,患有糖尿病的总人数将增加到6.43亿,到2045年将增加到7.83亿。

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对近800万德国门诊患者进行的为期8年的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双向关联的全国性研究

研究结果证实了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之间的双向联系,特别是在年轻人中。

JACC:超5万人数据,运动达到推荐量,这种常见疾病的风险降低23%!背后原因竟与大脑有关

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可以部分通过减少大脑中与压力相关的信号传导,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