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错配修复(MMR)检测在实体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2024-02-27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微卫星不稳定及错配修复是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等临床常用检测标志物之一,主要用于林奇综合征筛查、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晚期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及二期CRC预后预测及用药指导等方面。

导读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及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是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等临床常用检测标志物之一,主要用于林奇综合征筛查、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晚期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及二期CRC预后预测及用药指导等方面。MSI是MMR蛋白功能缺陷导致的结果,而MMR蛋白功能缺陷是MSI的原因,其检测方法包括IHC、PCR-毛细管电泳、NGS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因检测原理不同、MMR染色异质性、MMR系统的功能补偿机制、MMR基因错义突变以及化疗等原因均可导致MSI与MMR结果不一致。出现不一致时,建议首先对结果进行复核,排除主观原因所致,并采用第3种方法(NGS或PCR法或IHC法)验证阳性结果的准确性。实际临床中,建议进行MMR和MSI联合检测,以提高阳性率,让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9641, encodeId=53bf2189641f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af529065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49ed460213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实体肿瘤#</a> <a href='/topic/show?id=520296e373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错配修复#</a> <a href='/topic/show?id=85cd50561c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微卫星不稳定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065, encryptionId=daf52906537, topicName=免疫治疗), TopicDto(id=46021, encryptionId=49ed460213b, topicName=实体肿瘤), TopicDto(id=50561, encryptionId=85cd50561c3, topicName=微卫星不稳定性), TopicDto(id=96737, encryptionId=520296e3732, topicName=错配修复)],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Feb 27 12:24:38 CST 2024, time=2024-02-2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汕头大学医学院姜红岩/凌凯团队《ACS Nano》:多学科交叉助力乳腺癌免疫治疗

该研究利用黑磷纳米片(BPNS)与锰离子(Mn²⁺)和CpG寡核苷酸进行复合,制备出“BPNS@Mn²⁺/CpG”纳米药物。

盘点2023|郭其森教授: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进展

本期给大家分享围术期免疫治疗模式相关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

Eur Urol Focus:免疫治疗时代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模式和真实世界疗效

研究人员分析了自 ICIs 上市以来 mUC 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与接受免疫治疗时间较短的患者和历史队列相比,接受免疫治疗超过6个月患者的预后会更好。

Cell:癌症治疗的新前沿:基于蛋白组学与基因组学的免疫亚型鉴定与靶向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作者希望为免疫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靶点,为癌症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四川大学高祥团队《ACS Nano》:肿瘤微环境活化纳米颗粒介导免疫基因治疗及M2巨噬细胞靶向抑制剂协同肿瘤免疫治疗

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肿瘤微环境智能响应纳米颗粒介导免疫基因治疗及M2巨噬细胞靶向抑制剂协同肿瘤免疫治疗。

盘点2023|曹新平教授:2023年宫颈癌领域进展

本文将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诱导化疗、辅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回顾这一年的进展。

读书报告 |回顾性分析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清扫 LN(DLN)数量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来说明 LN 清扫的免疫学意义,并提出一种新型的 "免疫疗法驱动 "LN 清扫策略。

FRONT ONCOL | 免疫治疗伴或不伴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

该研究报告了中欧和东欧国家的真实世界数据来评估免疫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提供了支持,研究结果对中欧和东欧国家制定免疫治疗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JAMA Oncol | 采用免疫治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与生存趋势之间的关联

该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年龄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情况和生存趋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所有年龄段患者中迅速被广泛应用,55岁以下患者的生存获益较大,而75岁以上患者的生存获益有限。

Cancer Discov:浙江大学刘云华/王达/钱俊斌/四川大学姜红发现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该研究结果为一种由RIPK2抑制和抗PD-1免疫治疗组成的新型PDAC联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