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认识类风湿性关节炎(RA)

2024-03-07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

一、定义

1、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

2、主要表现为手、腕、膝、踝和足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进展性多关节炎,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3、还可出现发热、贫血、皮下结节及肺部损害等全身表现。

4、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和血管炎。

5、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

6、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流行病学

RA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3. 我国患病率0.36%,在不同种族RA患病率有很大差异。

三、病因

1、遗传、自身免疫、环境、性激素等多种因素相关。

2、其中遗传背景和免疫学异常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3、感染、吸烟等环境因素可能是促使RA发病的始动因素。(吸烟能激活天然免疫反应并导致瓜氨酸肽产生,吸烟是最明显的RF阳性RA的危险因素。)

4、性激素则增加了易感性。(雌激素促进RA发生,孕激素减缓RA发生。)

5、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免疫损伤和修复是RA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6、RA是在遗传、自身免疫、环境、性激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T细胞、B细胞、各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HLA抗原等共同参与的过程。

四、病理

1、RA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血管翳、血管炎和类风湿肉芽肿。

2、滑膜炎是关节表现的病理基础。

3、血管炎和类风湿肉芽肿是关节外表现的病理基础。

4、其中血管炎是RA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五、发病方式

1、RA起病方式不同,大多数呈慢性隐匿性起病,症状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明显,表现为对称性双腕、手、踝、足等多关节疼痛、肿胀及僵硬,可伴有乏力、低热、肌肉酸痛等关节外症状。

2、8%-15%患者为急性起病,在几天内出现关节炎症状。

3、15%-20%为亚急性起病,数天至数周出现关节炎症状,全身症状较隐匿。

六、临床病程

1、单次发作病程:病程发作持续时间在数月至1年,以后至少3年未再发作;

2、隐匿型病程:起病数月后转隐匿型,轻度的关节症状,无功能影响;

3、多次反复发作病程;

4、持续进展型病程,病程持续进展,在全病程中无明显缓解;

七、症状和体征

1、关节疼痛及压痛:是本病最早的症状。最常见部位是近端指间关节(PIP)、掌指关节(MIP)、腕关节,也可累及踝、肘、膝、足、肩及颞颌关节等。多呈对称性、持续性。挤压炎症关节会引起疼痛。

2、关节肿痛:在炎症早期以滑膜关节周围组织的水肿及炎细胞渗出为主。在病变中后期则主要表现为滑膜的增生和肥厚,表现为病变关节周围囊性感或“面团样”感觉。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最常受累,也可发生于其他关节。

3、晨僵:是指病变关节在长期静止不动后出现关节部位发紧、僵硬、活动不便或受限,尤其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减轻。95%以上的RA病人有晨僵。晨僵可见于多关节炎,但以RA最突出,持续时间往往超过1小时。其持续时间长短可作为衡量本病活动程度的指标之一,只是主观性较强。

4、关节畸形:病变晚期由于滑膜炎、骨质破坏、关节周围支持性肌肉萎缩及韧带牵拉的综合作用出现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关节破坏和畸形。手足小关节易发,最常见关节畸形有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天鹅颈”及“纽扣花”表现。

5、关节障碍:关节肿痛和畸形可造成关节活动障碍。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将因本病而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进行分级,即关节功能分级:

  1. 级-能进行日常生活和各项工作。

  2. 级-可进行一般日常生活和某些职业工作,但其他项目活动受限。

  3. 级-可进行一般日常生活,某些职业工作或其他项目活动受限。

  4. 级-日常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均受限。

6、骨质疏松:在本病相当常见,随病程迁延其发病率上升。发生机制可能与成骨细胞功能减低,溶骨作用增加及钙吸收减少有关。

八、各关节临床表现

RA基本病理基础为滑膜炎,含有滑膜结构的动关节均可受累,因不同的解剖部位和关节功能不同的临床表现

1、手关节:手关节是RA最常累及的部位,其中以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及腕病变最为常见。也是RA最早出现症状的关节。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握拳不紧及晨僵。病程初期近端指间关节可表现为轻度肿胀,之后加重呈棱形肿胀。病程较长可表现为:

(1)、“纽扣花”畸形:近端指间关节过屈和远端指间关节过度伸展。因为侧韧带从近端指间关节两侧滑脱及挛缩所致。

图片

(2)、“天鹅颈”畸形:近端指间关节过伸和远端指间关节过屈。是远端指间关节伸肌腱下移至关节两侧所致。

图片

(3)、“尺偏”畸形:由于尺侧伸腕肌的萎缩及伸指肌腱尺侧移位,致使近端腕骨尺侧偏移及远端诸腕骨桡侧移位,手指向尺侧偏屈。

图片

(4)、“望远镜”畸形:受累的手指可被拉长或缩短,像个古老的望远镜。

图片

(5)、“纺锤状”畸形:近端指间关节棱形肿大畸形,呈纺锤状。上述畸形多伴有掌指关节的代偿性屈曲畸形。

图片

梭形肿胀 类风湿关节炎梭形肿胀最容易发生的部位为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连接处,因病变部位肿胀变形如梭子一样,两头小中间大,故称之为梭形肿胀或梭形畸形。

图片

尺侧偏斜 类风湿导致的尺侧偏斜又叫做“鳍形手”,最容易发生的部位为类风湿患者的手指。主要是因为软组织松弛无力,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的远端,均以掌指关节为轴心,向小指一侧偏斜,导致手的“之”字形。

图片

鹅颈”畸形 天鹅颈样畸形也往往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手指部位。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从侧面看上去,很像鹅的颈部,所以称为鹅颈样畸形。此时手指僵硬变形,无法进行正常活动。

图片

钮扣花样畸形 钮扣花样畸形又叫做“纽扣指”,表现为近端指间关节有效丧失主动伸直能力,固定于屈曲位,远端指间关节过伸。

图片

2、腕关节:几乎所有RA患者均有腕关节受累,其特征性表现为伸肌腱鞘炎及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所致腕关节伸侧弥漫性软组织肿及压痛以及腕关节伸侧可触及类腱鞘囊肿的囊性结构。腕关节屈肌腱滑膜炎可能导致受压神经性病变。腕管综合征为正中神经通过腕管时受压,出现拇指、食指、中指掌侧面和无名指桡侧面感觉减退,最后导致鱼际肌萎缩。患者感到手疼痛、麻木感和刺痛。腕关节畸形可由尺桡关节破坏而导致尺腕背侧半脱位、腕骨桡侧移位伴月骨尺侧移位。病变最终导致腕骨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骨破坏及关节强直。

图片

3、膝关节:膝关节可出现明显滑膜增生和大量关节积液。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浮髌征阳性。持续关节积液通过脊髓反射抑制股四头肌功能造成继发性股四头肌萎缩;并可出现腘窝囊肿,如囊肿破裂,积液进入腓肠肌,可引起局部疼痛、肿胀或软组织包块。韧带弱化和软骨破坏逐渐加重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形成膝外翻或膝内翻和屈曲畸形。

图片

4、踝关节:踝受累表现为踝关节疼痛、内、外侧肿胀及囊性结构形成。晚期出现踝关节旋前及外翻畸形。部分可有跟腱疼痛、周围软组织肿胀及皮下结节。

图片

5、外翻畸形 类风湿外翻畸形主要是足部,尤其是足跟部(脚踝部),呈现出足根部(踝关节)向身体两侧外翻,这种畸形也较为少见,类风湿关节炎的晚期患者比较常见。

图片

6、足关节:大多数RA患者有跖趾关节炎,常是疾病最早期表现之一。典型改变是第一趾拇外翻畸形,其他趾骨在跖趾关节发生明显的背侧脱位。由于屈肌腱长度固定,足趾出现现代偿性的屈曲,形成“锤状趾”畸形。趾骨背侧半脱位时,跖骨头表面的软组织垫移位,使跖骨头突出并成为直接的承受面,形成胼胝(pianzhi)和疼痛。胫骨后肌腱受累或断裂可造成距下半脱位,出现距骨向移位和外翻。足中段病变可出现扁平足。

仰趾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的仰趾畸形不多,仅有少数类风湿患者有此类畸形,一般表现为大脚趾处垂直向上而形成的畸形,往往是骨质破坏或骨质融合形成的畸形。

图片

跖趾关节半脱位 跖趾关节半脱位指的是各跖骨小头与各趾的近节趾骨的中间底形成的半脱位的情况。一般表现为跖趾关节受到骨质破坏,导致脚趾向尺侧侧偏,这在类风湿的脚部畸形中较为常见。

图片

弯曲呈锤状趾 类风湿的锤状趾畸形往往伴随跖趾关节半脱位同时出现,不过表现的部位并不一致,锤状趾主要是脚趾发生向下弯曲强直而形成的锤状改变,一般可能在多个脚趾关节同时发生,这种畸形也非常常见。

图片

7、髋关节受累可表现为活动受限或内旋、外旋时股骨沟中部疼痛。关节活动时痛及“4”字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髋关节外侧疼痛多提示大转子滑膜炎,而非髋关节滑膜炎表现

8、半数以上RA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颞颌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口受限,以致患者不能咬(yao)合。CT或MRI可发现颞颌关节侵蚀性改变。

9、颈椎可动小关节及周围腱鞘受累出现颈痛、活动受限及颈椎半脱位,特别是寰枢关节脱位,可出现脊髓受压情况。体格检查颈椎前突消失,颈部被动运动幅度减少,有时咽后壁可触及突出的寰椎前弓。x线片(颈部屈曲位的侧位片)显示椎弓与齿突分离大于3mm。

10、许多RA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听力下降,除与阿司匹林相关外,部分患者听力下降属传导障碍,与听骨小关节滑膜炎、滑膜及软骨组织侵蚀致听骨变短有关。由RA听骨病变引起的听力下降,可随RA的控制而好转。

11、约10%RA患者伴有骶髂关节受累,可为单侧或双侧病变,这些患者大多数无明显腰骶部疼痛,容易被忽视。此外,有RA合并强直性脊柱炎。

八、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类风湿结节见于5-15%RA的患者,是本病较特异的表现。多见于关节伸侧、关节隆起突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鹰嘴突附近、枕部、跟腱等处。一般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的皮下结节,可单发或多发,质地较硬,不宜活动,多无疼痛或触痛。类风湿结节多见于RF阳性、疾病活动、伴有全身表现的RA患者。

图片

2、血管炎:可累及大、中、小血管,病理表现为坏死性病变,导致多种临床表现。皮肤是小血管炎最常累及的部位。临床上可出现指(趾)坏疽、梗死、皮肤溃烂、紫癜、网状青斑。其他表现为巩膜炎、角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多见于类风湿因子阳性及重症RA者。

3、呼吸系统:RA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活动后气短、咳嗽,听诊双下肺可闻及爆裂声。X线为双肺弥漫网状影或网状结节影,双下肺受累明显,高分辨CT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肺功能检查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部分可出现支气管炎、肺泡炎、肺血管炎及肺动脉高压。肺类风湿结节诊断主要依据于影像学,X线片于肺实质内可见单个或多个结节。RA并发类风湿尘肺和类风湿结节称Caplan综合征(卡普兰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尘肺综合征。

4、消化系统:可有上腹不适、胃痛、恶心、食欲减退(缺乏)、甚至黑粪,但多数与服用抗风湿药物,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很少由RA本身引起。

5、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包炎、心内膜炎及心肌炎。RA是早期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6、泌尿系统:RA很少有肾小球受累,RA患者肾脏损害见于两方面:1、原发性肾损害,比较少见。2、药物等有关的继发性肾损害,比较常见。长期炎症未控制时,可出现肾脏继发性淀粉样变。

7、神经系统:部分患者可伴发周围神经及脊髓病变。

8、血液系统:本病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贫血因病变本身所致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造成胃肠道长期少量出血所致。血小板增多常见,程度与疾病活动有关。淋巴细胞肿大常见于活动性RA。Felty综合征(费尔蒂综合征)是指RA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

9、部分RA患者有口干、眼干症状,约30-40%RA患者可继发性干燥综合征,需经口腔及眼科检查,结合自身抗体明确诊断。如唇活检,抗SSA、抗SSB等。

九、化验

1、血常规:轻中度贫血。白细胞及分类细胞多正常。活动期血小板增高。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最用的监测炎症或病情活动指标。本身无特异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上应综合分析。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过程中在细胞因子刺激下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期蛋白。增高提示疾病活动,是评价RA活动最有效的指标之一。可有免疫球蛋白升高,C3和C4大多正常,甚至稍高。

2、RF(类风湿因子):是RA血清中针对IgG Fc片段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可分为IgM、IgA、IgG及IgE四型。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RA患者IgM-RF阳性率为60-78%。

3、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是一类含有瓜氨酸化表位的自身抗体的统称。

(1)、抗核周因子抗体(APF) 86%

(2)、抗角蛋白抗体(AKA) 92%

(3)、抗丝聚蛋白抗体(AFA) 93%

(4)、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 96%

(5)、抗突变氨酸化波形蛋白抗体(MCV) 95%

(6)、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ACF) 93%

(7)、抗瓜氨酸化2型胶原抗体(cit-CII) 94%

十、检查

1、X典型表现

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稀疏,因积液而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

中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不规则破坏,关节面下不规则透光影。

晚期-关节明显狭窄,普遍性骨质疏松,并可发生关节脱位和强直。

2、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平面成像可显示不同阶段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增厚及血管翳强化、骨髓水肿、骨皮质下强化和囊变、骨侵蚀。一般而言,骨髓水肿、骨皮质下强化可先于骨皮质囊变及骨侵蚀改变对RA早期诊断极有意义。

3、CT:密度分辨力较高,横断面可显示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关节囊肥厚、关节积液和软骨下囊状破坏,有助于发现早期的骨质侵蚀,尤其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关节全貌,并能显示关节最外侧和内侧的骨质破坏程度。RA累及颈椎时,CT能够清晰显示椎体边缘骨侵蚀及其与相邻组织的关系。三维重建可明确寰枢关节受累所致半脱位的情况。CT评价骨质破坏比MRI更可靠,可作为骨侵蚀的金标准。

4、肌骨超声:高分辨率组织多普勒超声可很好的全面显示关节病变,表现为滑膜增厚、关节积液、骨侵蚀及血管翳。超声的优势在于非侵蚀性、便携性、费用低和无电离辐射,可评估RA的活动。

5、滑液:正常膝关节滑液不超过3.5ml。关节炎症时滑液增多,外观淡黄色、透明、黏度低,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为2000-75000/ul,中性粒细胞占优势。

十一、治疗原则

1、RA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防止关节破坏、保持功能正常,改善预后。

2、治疗目标是达到并长期维持临床缓解或疾病低度活动。

3、应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方案的原则。

4、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其他治疗。

1、非甾体药物

(1)、这类药物主要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作用,是临床常用的RA治疗药物(塞来昔布、依托考昔、艾瑞昔布等)。

(2)、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

2、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在重症RA伴有心、肺或神经系统等受累患者,可给予激素,其剂量依赖病情严重程度而定。激素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伴有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的重症。

(2)、不能耐受NSAIDs患者作为“桥梁”治疗。

(3)、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4)、伴局部激素治疗指征(如关节腔内注射)。备注:关节腔注射激素有利于减轻关节炎症状,但过频关节穿刺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并可能发生类固醇晶体性关节炎。

(5)、 激素治疗RA原则:小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应同时使用DMARDs。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近几年研究认为,小剂量泼尼松可缓解RA患者关节症状,并可减少关节骨质侵蚀性改变。一般剂量为5-10mg/d,并尽量在6个月内将激素逐渐减停。

3、RA一经确诊应早使用DMARDs,该类药物不具备明显的止痛和抗炎作用,但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DMARDs选择应根据疾病活动性、严重性和病情进展风险而定。甲氨蝶呤(MTX)应作为首选用药,并将它作为联合用药的基本药物。如MTX无效或不能耐受,可选其他DMARDs药物(如羟氯喹、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各个DMARDs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在应用时需谨慎监测。

4、生物DMARDs:是目前积极有效控制炎症的重要药物,可减少骨破坏,减少激素用量和骨质疏松。治疗RA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白细胞介素(IL)-1拮抗剂。IL-6拮抗剂。抗CD20单抗及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

5、目前有多种用于治疗RA的植物药制剂。如雷公藤、青风藤、白芍总苷等。部分药物对缓解关节肿痛、晨僵有较好作用,但长期控制病情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6、RA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为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有针刀镜微创手术、滑膜炎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以及软组织修复术。

针刀镜微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作用:

(1)、是在可视下清除关节内外的致病因子,从源头上阻断超敏反应进程,疏通经筋血脉,松解组织粘连,从而恢复关节内外正常的生理环境。

(2)、透大关节膜原,驱除伏邪积患,改善关节肿痛,缓解症状。

(3)、针刀镜微创治疗将关节内的炎性因子致病的免疫复合物进行疏离,稀释灌洗,使其远离病所排出体外。

(4)、通过关节内外疏通松解及关节液置换,改善关节内生理环境,消除增生的滑膜,血管翳对关节的影响,预防关节进一步破坏。

(5)、通过关节局部治疗调节全身免疫紊乱状态,同时缓解其他关节疼痛。

(6)、针刀镜可减缓关节纤维的强直,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关节的畸形形态,使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

7、关节局麻针刀镜治疗:

1)适应证:年龄18-80岁,类风湿关节炎的早、中、晚期出现关节肿痛及关节骨质破坏。

2)、禁忌证: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皮肤肌肉感染、坏死及深部脓肿。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凝血中度障碍。关节强直。无法配合的患者。

3)、手术操作步骤:

(1)、根据手术关节部位和入路选择,用亚甲蓝定位进针的位置。

(2)、根据手术部位的需要,选择恰当手术的体位、入路。

(3)、调节针刀镜的摄影系统和灌注系统,内镜、摄影头、摄影机转换器接头、监视器冷光源、光导纤维束等光缆,以及灌注器通道等装置,按手术所需的器械先后有秩序的摆放在器械台面上。

(4)、碘伏消毒、铺无菌防水敷巾。

(5)、采用利多卡因或者普鲁卡因或者布比进行局部麻醉。

(6)、手术刀切开定点处皮肤,采用针刀镜切入平刀剥离皮下筋膜、肌层,并切开关节囊,开通针刀镜手术通路,置入针刀镜合体套管,拔出套管芯,置入针刀合体光镜;连接灌液入路通道,注入灌洗液,,按先后顺序详细观察关节内病变情况,根据关节内情况决定镜下治疗方法及术后用药方案。

(7)、关节灌洗用关节液在镜下进行持续灌洗,用于去除和稀释关节内炎性细胞因子、纤维蛋白、纤维素及免疫复合物,去除关节内各种软骨及滑膜游离体。

(8)、松解疏通粘连组织。在可视针刀镜下探查关节内的组织卡压、粘连,采用粘连剪切软刀、微创分离钳、平口刀、分离刀进行剥离、松解、疏通。

(9)、关节修复。

(10)、滑膜切除。

(11)、异物清除。

(12)、术毕拔出针刀镜及操作器械,缝合手术伤口,注入防粘玻璃酸钠,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2小时。

5、除前述治疗方法外,其他治疗尚有免疫净化,如血浆置换或者免疫吸附、自体干细胞移植及充质干细胞治疗等。

免疫吸附治疗原理: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MAD) 疗法是指通过体外循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除去血浆中的致病因子或利用吸附材料除去血浆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前者在吸附原理上与免疫反应有关,后者在吸附对象上与免疫反应有关),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近年来,免疫吸附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在临床上使用,它能在短期内有效地清除循环中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帮助SLE患者度过病情危重期和免疫风暴期,使病情缓解。其优点包括:

(1)、高特异性、临床应用安全、副作用小。

(2)、在与药物联合治疗中,增强机体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使药物疗效增加、副作用减少、疗程缩短、降低复发率。

(3)、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患者可能达到临床治愈。

免疫吸附治疗步骤:

(1)、提取自身血液,建立体外循环并抗凝(肝素);

(2)、在免疫吸附器中加入活性炭、碳化纤维、聚苯乙烯等后,再加抗原或抗体;

(3)、将自身血液加入免疫净化设备,DNA抗原作为配基与球形碳化树脂载体结合去吸附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以选择性吸附的方式清除免疫复合物、自身抗体、尿酸盐结晶、致病菌等发病因子;

(4)、当血液流过时,致病因子会被特异性的配体吸附到吸附柱上,同时直接清除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激肽、缓激肽等。

(5)、经过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

免疫吸附特点:

(1)、迅速:快速清除免疫炎症介质(ds-DNA、IL-1、TNF-a等)、抗原抗体及其复合物,中断“免疫风暴”。

(2)、增效:提高药物疗效(特别在诱导缓解阶段),延缓复发。

(3)、减毒:不增加感染风险,较少副作用(清除致病因素,对机体正常免疫系统影响较少)。

十二、预后

1、RA预后与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有关。

2、如果不经正规治疗,病情会逐渐进展,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具有很高的致残性。

3、平均病程5年的RA患者中40%停止或减少工作,平均病程15年的RA患者中约67%丧失工作能力。其预期寿命较正常人缩短3-10年。

4、对于有多关节受累、关节外表现重、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和HLA-DR1/DR4阳性、早期出现骨破坏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DMARDs治疗。

5、大多数RA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可以达到临床缓解。

十二、缓解标准

1、晨僵时间<15分钟。

2、无疲劳感。

3、无关节疼痛。

4、活动时无关节压痛或疼痛。

5、无关节肿胀或腱鞘囊肿。

6、ESR女性<30mm/h,男性<20mm/h。

以上符合5条或5条以上,并连续2个月为临床缓解。但有活动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肌炎和近期因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体重下降或发热,则不能认为临床缓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91788, encodeId=7aae2191e887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face61750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类风湿性关节炎#</a> <a href='/topic/show?id=273c150534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RA#</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053, encryptionId=273c1505343, topicName=RA), TopicDto(id=76175, encryptionId=7face61750b, topicName=类风湿性关节炎)],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r 07 13:19:53 CST 2024, time=2024-03-0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Ann Rheum Dis:色氨酸代谢改变可以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的治疗策略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色氨酸(Trp)代谢发生显著改变,这些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南开大学郭东升/王蔚ACS Nano: 多功能纳米材料的超分子策略协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本研究中,南开大学郭东升教授/王蔚副教授和河北大学Ke-Rang Wang等人报道了基于甘露糖修饰的偶氮杯[4]芳烃(ManAC4A)和人参皂苷Rb1(Rb1)的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其超分子集成策略。

Ann Rheum Dis:Olokizumab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控制不佳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OKZ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此外,在安全性方面,OKZ与针对IL-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观察到的安全性相似。

Phytomedicine:清络饮中SIRT1抑制剂可减轻抗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白色脂肪组织介导的炎症

探讨白色脂肪组织(WAT)在清络饮(QLY)治疗抗原性关节炎(AIA)小鼠中的作用。

Front Endocrinol: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之间的因果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RA)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存在争议,我们的目的是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来检查RA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

Lancet Healthy Longev:加速生物学老化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遗传易感性及预期寿命的关联

加速生物学老化可能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特别是在遗传风险高的人群中,并可能降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的预期寿命。

Arthritis Rheumatol:亚临床炎症关节组织消退或进展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自然顺序

在RA的发展过程中,骨炎的增加跟随着腱鞘炎和滑膜炎的先前增加。

JAMA Netw Open:常规抗风湿药物与糖皮质激素单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比较

甲氨蝶呤在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触痛关节计数方面优于安慰剂,与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相比具有类似或更好的效果。

影像诊断 | 类风湿患者:不可忽视的颈椎受累-影像学特点

RA的颈椎受累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寰枢关节不稳、下位颈椎不稳,X线正侧伸屈位、开口位为常规检查,CT观察骨质破坏、寰枢关节侧向及旋转脱位更佳。

Arthritis Rheumatol:抗肿瘤坏死因子Ozoralizuma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II/III期试验结果

研究表明,活动性RA患者接受Ozoralizumab联合MTX治疗与接受安慰剂联合MTX治疗相比,可以明显改善RA的体征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