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复旦大学王勇翔/袁正宏发现抑制乙肝表面抗原分泌的新策略

2023-12-03 医药加学习班 医药加学习班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表明HBV包膜蛋白嵌合抗原受体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分泌。

由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大大增加了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CHB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BsAg清除是慢性乙型肝炎治愈的关键指标,但目前批准的抗HBV药物很少能达到这一目标。

2023年11月16日,复旦大学王勇翔及袁正宏共同通讯在Gut在线发表题为“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of HBV envelope proteins inhibit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cre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HBV包膜蛋白嵌合抗原受体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分泌。MA18/7-scFv和CARs通过分泌信号肽介导转运进入内质网和分泌途径,阻断HBV感染和病毒粒子分泌。G12-scFv优先抑制病毒粒子分泌,而其CAR格式和可结晶片段(Fc)附着版本均阻断HBsAg分泌。

G12-scFv和G12-CAR主要在内质网中捕获HBV包膜蛋白,并有效抑制HBV出芽。此外,G12-scFv-Fc和G12-CARFc在HBV小鼠模型中强烈抑制血清HBsAg高达130倍。当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传递时,抑制效果持续至少8周。除了在T细胞治疗中众所周知的应用外,CARs还具有直接的抗病毒活性。Fc附着G12-scFv和G12-CARs为降低循环HBsAg提供了新的途径。

图片

迄今为止,世界上有超过2.5亿人慢性感染HBV,大大增加了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遗憾的是,目前批准的核苷类似物(NAs)和干扰素-α (IFN-α)很少能治愈慢性乙型肝炎(CHB)。因此,仍然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HBV策略。HBV感染的肝细胞分泌多种形式的病毒颗粒,包括包膜衣壳(病毒粒子),裸衣壳和称为球形和丝状亚病毒颗粒(SVPs)的空包膜血清SVPs的数量是病毒粒子的105倍。

小(S)、中(M)、大(L)表面蛋白都嵌入在病毒粒子和SVP的包膜中。S是最丰富的包膜蛋白,而L则富集于病毒粒子和丝状SVPs中。这三种表面蛋白都具有共同的226个氨基酸(aa) S结构域,而M和L分别具有55-aa PreS2肽的氨基末端延伸,PreS2分别加上108-aa, 118-aa或119-aa PreS1肽。在生物合成过程中,抗原环(antigenic loop, AGL)位于内质网(ER)膜的腔侧,然后位于出芽的SVPs和病毒粒子的表面,它跨越S结构域的aa- 99-169AGL中的8个半胱氨酸残基可以形成多个二硫键桥,从而形成高度构象的表位。由于与抗HBV血清的反应性,S/M/L蛋白也被统称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HBsAg(主要以SVPs的形式)通过吸附病毒中和抗体和损害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在CHB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多重作用。因此,在有限疗程后持续清除血清HBsAg对于实现CHB的功能性治愈至关重要,旨在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然而,目前NAs和聚乙二醇化IFN-α治疗48-52周,分别仅在0% - 3%和3%-7%的CHB患者中实现HBsAg消除。最近,利用频繁输注HBsAg特异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s)或单克隆抗体(mAbs)加其他抗病毒药物的联合疗法,在HBV小鼠模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增加了功能性治愈的机会,持续丧失血清HBsAg和病毒DNA。

内吞抗体依赖于结晶片段(Fc)的效应机制和抑制HBsAg分泌的作用。内吞抗体可能与内核体晚期或其他室中的SVPs和病毒粒子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内HBsAg的显著保留和HBsAg分泌的有效抑制。这似乎是安全的,不会造成肝损伤或其他不良反应。然而,血清HBsAg和病毒DNA载量通常会在停药后几周内反弹和复发。此外,HBIG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仍然是费力和昂贵的。

图片

G12-scFv或MA18/7-scFv及其CAR或与Fc融合的衍生物抑制乙肝表面抗原分泌

该研究利用分泌信号肽(SSP)引导内源性表达的G12scFv和MA18/7-scFv及其CAR和Fc融合衍生物(在线补充图S1)易位进入内质网和分泌途径。评估了它们对HBV-肝癌细胞系和小鼠模型中HBsAg、病毒粒子和SVP分泌的影响,并阐明了其潜在机制。SSP介导的易位进入ER和分泌途径后,MA18/7-scFv或靶向L蛋白PreS1区域的CARs可阻断HBV感染和病毒粒子分泌。靶向包膜蛋白S结构域的G12-scFv可优先阻断病毒粒子的分泌,而其CAR格式和Fc -附着版本均可阻断HBsAg的分泌。当通过AAV载体传递时,G12-scFv-Fc蛋白在小鼠模型中持续抑制循环HBsAg。因此,通过AAV载体与HBV疫苗或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递送G12-scFv-Fc蛋白可能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王勇翔和袁正宏,共同第一作者为王阳、李琦琪、李程和王丛(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这项工作得到了复旦大学闻玉梅和童舒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于德敏、德国弗赖堡大学Michael Nassal和SCG(星汉德)公司张柯等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科院医学科学创新基金等的资助下完成。

原文链接:

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23/11/15/gutjnl-2023-33053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72684, encodeId=956a21e26844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a94233942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乙型肝炎#</a> <a href='/topic/show?id=f9d08524b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HBV#</a> <a href='/topic/show?id=2be61e074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AV载体#</a> <a href='/topic/show?id=08201082043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分泌信号肽#</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707, encryptionId=2be61e0740, topicName=AAV载体), TopicDto(id=8524, encryptionId=f9d08524be, topicName=HBV), TopicDto(id=23394, encryptionId=1a942339426, topicName=乙型肝炎), TopicDto(id=108204, encryptionId=082010820436, topicName=分泌信号肽)],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Dec 03 12:48:32 CST 2023, time=2023-1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 Natl Cancer Inst:新诊断癌症患者中乙型或丙型肝炎或艾滋病毒的风险预测

同时或既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或艾滋(HIV)病毒的癌症患者的比例较高。

临床研究|我国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者HDV感染情况调查

本研究对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12家医院收集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了解我国不同地区HBV感染者的HDV感染流行情况。

特别关注|新型血清学指标在评估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病进展中的作用

本文将新型血清学指标在指导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2010 - 2018年中国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

本研究采用贝叶斯时空分层模型,分析2010 - 2018年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乙型和丙型肝炎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后验分布绘制乙型和丙型肝炎发病风险图谱,为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精准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Turk J Gastroenterol: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的相关性

本研究分析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关系,并确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预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高水平的最佳临界值。

Ann Transplant: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转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治疗肝移植后乙型肝炎

移植后,预防乙肝病毒复发至关重要,大多数预防方案包括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抗乙肝病毒核苷/核苷酸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