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外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接受血管内主动脉修复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相关

2022-11-2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被认为可以提供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信息。然而,很少有研究人员针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行胸血管内修复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预测价值进行研究。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被认为可以提供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信息。然而,很少有研究人员针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行胸血管内修复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预测价值进行研究。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回顾了上海长海医院行胸血管内修复术治疗的912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临界值(<7.4×106/L[n=505]和≥7.4×106/L[n=407])将患者分为2组。

为了减少选择偏差,研究人员采用了倾向评分匹配,并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曲线来评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长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此外,研究人员利用具有限制三次样条的一般相加模型研究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结局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性。

在匹配人群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低与30天死亡率显著升高相关(4.1% vs 0%,P=0.007)。两组间30天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7.4×106/L的患者1年全因死亡(7.95% vs. 2.34%,P=0.008)和主动脉相关死亡(5.98% vs. 1.81%,P=0.023)的发生率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高的患者。多变量Cox分析显示,持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1年死亡率独立相关(风险比为3.23[95%CI为1.20-8.33],P=0.019)。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患者1年结局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

由此可见,入院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值越低,胸部血管内修复术患者术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越高。

原始出处:

Kaiwen Zhao,et al.Peripheral Eosinophil Coun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Undergoing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HA.2022.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JAHA.122.02733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 Rep: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主动脉修复术在中国的应用演变和疗效

2008至2015年期间,中国大陆进行的B型AD的TEVAR安全性比中国以前或西方国家的要好。

European Radiology:使用机器学习,预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的再干预风险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高度致命性疾病,每年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2至6人。目前,胸腔内主动脉修复术(TEVAR)是复杂的斯坦福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的首选疗法。

JACC:马凡氏综合征B型主动脉夹层——造模与风险预测

随着对升主动脉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预防性主动脉根部手术和升主动脉置换术),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寿命也逐渐增加。然而,随着马凡综合征患者寿命的延长,升主动脉远端并发症(腹主动脉)的发生率也开始增长。目前外科指南中建议对腹主动脉直径超过50mm的患者行预防性手术。但是,没有明显主动脉扩张的马凡综合征患者,B型主动脉夹层却频繁发生。于此,阿姆斯特丹学术医学中心den Hartog AW等人,研究了马凡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