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动脉

2022-12-16 神经病学医学网 神经病学医学网 发表于安徽省

脉络膜前动脉在鞍上池和脚间池内向后内方走行,从外向内跨过视束,再向外后转走向外侧膝状体,为池段。

脉络膜前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在鞍上池和脚间池内向后内方走行,从外向内跨过视束,再向外后转走向外侧膝状体,为池段。

经脉络裂进入侧脑室下角供应脉络丛,为丛段。进脉络裂那一点称为丛点。

血管造影前后位时,池段在上内侧,然后转向上外侧。在跨过豆纹动脉时形成凸面向外的小弧形,最后平行于豆纹动脉的远端向内行。前后位时很难辨认丛点。

一般来说,脉络膜前动脉进入脑室后无脑组织分支。介入治疗时,导管越过丛点以后则相对安全,不致出现并发症。

96%-99%的脉络膜前动脉以单干自颈内动脉后侧发出,少数起源于大脑中动脉或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起源于后交通动脉以远的颈内动脉后外侧壁,其起始处在后交通动脉以远平均2.9-3.2mm,颈内动脉分叉处近端3.9-5.2mm,通常为单一主干,但也有多支的报道,其平均管径为0.75-1.20mm,长度约为24mm。

AchA的供血区变异很多,但到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及脉络丛的分支比较固定。
脉络丛

脉络丛是软脑膜的一部分。软脑膜是环绕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三层脑膜中最深的一层。

软脑膜和脉络丛直接附着在脑组织上。软脑膜覆盖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但脉络丛仅存在于软脑膜的某些区域。

脉络丛分布在侧脑室底部、第三和第四脑室顶部。
脉络丛不存在于额角或脑导水管中。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

脉络膜前动脉行程长、管径细、弯曲多,极易阻塞,其分支至内囊后肢的前穿质动脉末段缺乏侧支循环,当终末段闭塞时,可发生其支配区域的梗死。

临床上表现为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及构音障碍,称之为脉络膜前动脉综合征。

 

脉络膜后内侧动脉起自P2段,与大脑后动脉一起绕脑干向后达四叠体池,位于松果体的外侧,然后继续向前,沿三脑室顶到脉络丛组织,发出许多小分支向前到室间孔。

脉络膜后外侧动脉 

起自P2段。向外侧走行进入脉络裂,然后继续向后绕丘脑枕供应脑室体和前房的脉络丛。其分支的大小与脉络膜前动脉呈反比。在侧位上,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呈3字型,位于后外侧动脉前方。

 

可见,

  • 侧脑室脉络丛的供血动脉为: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外侧动脉;

  • 三脑室脉络丛的供血动脉为: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因为三脑室在内侧);

  • 且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先发出,因为三脑室在内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