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Liao J/ Huang W教授团队揭示lncRNA H19在BMP9诱导的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2024-04-05 Genes and Diseases Genes and Diseases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揭示了lncRNA H19在BMP9诱导的血管生成中对骨骼再生机制的作用。

图片

长期以来,骨缺损和骨不连都是复杂的临床问题,给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其中一个关键解决方案在于身体的骨再生能力。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又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2(GDF2),是骨再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尽管人们知道BMP9能够将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骨细胞,但其促进血管形成的确切机制——骨骼再生的一个关键步骤,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Junyi Liao/Wei Huang教授团队在本刊发表了题为“LncRNA H19 mediates BMP9-induced angiogenesi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y promoting the p53-Notch1 angiogenic signaling ax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lncRNA H19在BMP9诱导的血管生成中对骨骼再生机制的作用。主要发现:

1. H19表达与BMP9诱导的MSCs分化

研究显示,在BMP9刺激下,H19在MSCs中高表达。随后研究者构建了H19敲低并且不影响 BMP9表达的MSCs细胞系。发现沉默 H19抑制了早期成骨分化并抑制了BMP9诱导的基质矿化。此外,H19的下调显著抑制了BMP9诱导的Runx2、OC和Col1a1的表达。这些发现强调了 H19 在 BMP9 介导的 MSCs 成骨分化中的关键作用。

2. H19下调与BMP9诱导的MSCs血管生成

研究发现在BMP9的刺激下,MSCs分泌生长因子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而H19的下调减弱了这些影响。此外,BMP9诱导的VEGFa分泌和 CD31 阳性细胞(CD31+)数量也因 H19 下调而抑制。这些结果表明,降低 H19 水平可以抑制 BMP9 诱导的 MSCs 血管生成(图1)。

图片

图1. 沉默H19减弱BMP9诱导的MSCs成骨分化(原文中Figure1)。

3. H19下调对 BMP9 诱导的血管生成和随后的异位骨形成的影响

流式细胞实验揭示了由于 H19 下调导致 BMP9 诱导的 CD31+ 细胞显著减少。研究者进行了MSCs皮下植入实验,micro-CT成像以及组织学分析显示 H19 下调显著延迟了BMP9 诱导的骨体积增长,导致 BMP9诱导的骨矿物密度(BMD)减少,并减少BMP9诱导的血管生成(图2)。

图片

图2. H19 的下调减弱了 BMP9 诱导的血管生成并导致异位骨形成(原文中Figure 3)。

4. 机制性见解:H19在BMP9诱导的血管生成中通过p53和Notch1 激活的作用

研究发现 H19不影响总p53蛋白质水平,但降低了磷酸化的p53,RNA免疫沉淀(RIP)分析验证H19和p53蛋白结合(图3)。此外,研究还发现与BMP9诱导血管生成相关的Notch1的mRNA水平被H19的下调所抑制。研究者推测H19可能通过p53介导的Notch1激活影响BMP9诱导的MSCs血管生成。

图片

图3. H19通过直接相互作用促进BMP9诱导的 p53 磷酸化 (原文中Figure 5)。

这一开创性的研究为H19在调控MSCs中BMP9诱导的血管生成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证据。通过探索H19如何与p53互动激活血管生成信号轴,可能为骨缺损和骨折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给患者带来希望。

文章来源

免费全文下载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4222001118

引用这篇文章:

Du C, Cheng Q, Zhao P, et al. LncRNA H19 mediates BMP9-induced angiogenesi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y promoting the p53-Notch1 angiogenic signaling axis. Genes Dis. 2023;10(3):1040-105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97052, encodeId=348f219e0523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dd155e701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血管生成#</a> <a href='/topic/show?id=390c1019125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骨骼再生#</a> <a href='/topic/show?id=f06435847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BMP9#</a> <a href='/topic/show?id=5292113103a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lncRNA H19#</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584, encryptionId=f06435847a, topicName=BMP9), TopicDto(id=113103, encryptionId=5292113103a0, topicName=lncRNA H19), TopicDto(id=55770, encryptionId=4dd155e701f, topicName=抗血管生成), TopicDto(id=101912, encryptionId=390c1019125c, topicName=骨骼再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Apr 05 16:03:45 CST 2024, time=2024-04-05,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吴一龙教授:从奥希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看EGFR-TKI耐药问题的解决

EGFR-TKI 在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无论是第一代、第二代还是第三代EGFR-TKI,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随着对第三代EGFR-TKI耐药机制认识的逐渐加深,更多克服耐药的方案进入研究者视野。

综述: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出血及血栓栓塞

  【摘要】新生血管在肿瘤生长及转移播散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发展的焦点。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及舒尼替尼等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被批准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并有更多的同类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出血、动静脉血栓栓塞在内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已成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抑制剂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总结并详细分析了有关VEGF

Molecules: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揭示积雪草抗血管生成机制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积雪草(CA)及其三萜抗血管生成的潜在机制。

Front Pharmacol:祛毒散结汤诱导NF2相关前庭神经鞘瘤生长抑制和血管正常化

评估中药复方祛毒散结汤(QDSJ)对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相关的双侧前庭神经鞘瘤(VSs)的抗肿瘤疗效,并研究潜在的作用机制。

Nature: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癌症的局限性

       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是通过影响肿瘤内的血管形成来用于癌症治疗。但这些药物似乎也可能会降低另一些抗癌药物的效率,增强肿瘤的侵袭性。(Nature. 2012 Apr 4;484(7392):44-6)        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形成以确保持续供给氧气和营养。基于此,临床上常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

Gene & Cancer Sci:重磅:盐酸安罗替尼抗血管生成机制详解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的卢娜教授和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楼丽广教授分别在《Gene》和《Cancer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两篇关于新型国产血管靶向药物盐酸安罗替尼的抗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论文,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翔实的理论依据,同时也给盐酸安罗替尼在其他肿瘤领域的探索提供了一些思路。

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等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处理

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等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处理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出血及血栓栓塞

  【摘要】新生血管在肿瘤生长及转移播散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发展的焦点。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及舒尼替尼等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被批准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并有更多的同类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出血、动静脉血栓栓塞在内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已成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抑制剂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总结并详细分析了有关VEGF

Adv Sci:汪世龙课题组发表一种新型纳米药物载体搭载依托泊苷对抑制肺癌迁移的作用的研究

近期,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汪世龙教授课题组在线发表了“Anti-Metastatic and Anti-Angiogenic Activities of Core–Shell SiO2@LDH Loaded with Etoposid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为题的文章,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体系搭载依托泊苷对抑制肺癌迁移的作用的研究。

Eur J Cancer:瑞戈非尼或可成为复发性/难治性实体肿瘤患儿的新选择!

瑞戈非尼在儿科实体肿瘤患者中展现出了可接受的耐受性和令人期待的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