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果德安等中药丹参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2-04-10 上海药物所 上海药物所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果德安课题组自2000年起,针对中药是多成分复杂体系的特点,应用现代生物学、化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对中药丹参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体内代谢、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通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发表与丹参直接相关的SCI论文39篇,总影响因子(按至2010年五年期平均统计)为86.327,论文累积SCI他引502次。申请相关专利6项,其中4项已获得授权。另外课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果德安课题组自2000年起,针对中药是多成分复杂体系的特点,应用现代生物学、化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对中药丹参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体内代谢、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通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发表与丹参直接相关的SCI论文39篇,总影响因子(按至2010年五年期平均统计)为86.327,论文累积SCI他引502次。申请相关专利6项,其中4项已获得授权。另外课题组在多年研究基础上以丹参中的丹参总酚酸与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采用优选比例组成的现代中药也已经获得临床批件,目前I期临床工作基本结束,正在准备进行II期临床研究。

课题组近期通过深入研究,在丹参作用机制与现代质量标准建立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新进展。

2011年在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IF: 4.61)等杂志上连续发表3篇论文阐明中药丹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的作用机理,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丹酚酸B可对心肌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纤维化、慢性心衰等皆有显著保护作用;在细胞水平,丹酚酸B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抗缺氧能力、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通透性、降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和胶原分泌能力;在分子水平,课题组研究证实丹酚酸B是一个新型的MMP-9抑制剂,可与Intergrin直接结合等,上述研究拓展了丹参研究的深度。此外,课题组采用生物信息学反向对接的方法寻找丹酚酸B的直接结合蛋白靶点,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寻找丹酚酸B作用的信号传导靶点,随后用生物信息学网络分析的方法将靶点形成网络并进行验证。该部分工作还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系列研究。

同时,近期课题组完成的中药丹参药材及粉末2个质量标准已经通过美国药典会的所有评审工作,被《美国药典》采纳,有望2012年6月正式收载入USP35版,这是第一个由我国学者完成的被美国药典接受的中药标准。美国药典委Maged H. M. Sharaf 博士在给中国药典委首席科学家钱忠直教授的信中称赞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果德安研究员领导的的团队在丹参标准方面所做的工作,“Chinese Salvia roots and rhizomes:the information we received was developed at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an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De-an Guo.  The information is excellent and we used it to draft the USP proposal” ,并在第四届中美药典论坛上做大会报告时,提出果德安课题组起草制定的中药丹参标准将作为今后中药标准收载入美国药典的模板。该部分研究工作也于2011年发表在该领域国际权威杂志J Chromatogr. A(IF: 4.194)。课题组通过对丹参的深入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生物谷Bioon.com)

doi:10.1371/journal.pone.0024036
PMC:
PMID:

Cardio-Protection of Salvianolic Acid B through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Network

Lingling Xu1, Yanping Deng1, Lixin Feng1, Defang Li1, Xiaoyan Chen1, Chao Ma1, Xuan Liu1, Jun Yin2, Min Yang1, Fukang Teng1,2, Wanying Wu1, Shuhong Guan1, Baohong Jiang1*, Dean Guo1*

Targeting cellular function as a system rather than on the level of the single target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rapeutic potenc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detect the target pathway of salvianolic acid B (SalB) in viv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as induced in rats followed by the treatment with 10 mg/kg SalB. Hemodynamic detection and pathological stain, 2-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MALDI-TOF MS/MS, Western blot, pathway identification, apoptosis assa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were us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SalB on cardioprotection. Higher SalB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in ischemic area compared to no-ischemic area of heart, correlating with improved heart function and histological structure. Thirty-three proteins regulated by SalB in AMI rats were identified by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were classified as the components of metabolism and apoptosis networks. SalB protected cardiomyocytes from apoptosis, inhibited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 pathway, and improved the integrity of mitochondrial and nucleus of heart tissue during AMI. Furtherm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alB against apoptosis were verified in H9c2 cells. Our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SalB regulates multi-targets involved in the apoptosis pathway during AMI and therefore may be a candidate for novel therapeutics of heart disease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89400, encodeId=c3781e894008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e4814388e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los on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4388, encryptionId=6e4814388e2, topicName=Plos on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da6311, createdName=119337457, createdTime=Sat Nov 03 06:48:00 CST 2012, time=2012-11-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BC:科学家发现癌细胞抗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

化疗和辐射引起癌细胞氧化应激,进而杀死肿瘤细胞。南加州大学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保护癌症和其他细胞免受应激压力的一种蛋白质有一天能够帮助医生打破癌细胞的防御能力,使得癌细胞对相应治疗更敏感。 南加州大学教授Kelvin J. A. Davies率领的研究团队完成的最新研究证实蛋白质Nrf2能增强细胞应对氧化应激的能力。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3月23日的《生物化学杂志》上。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

Cell:抑制TAK1蛋白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

近日,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和实验疗法部助理教授Anurag Singh博士在芝加哥召开的美国癌症研究届年会上公布了他最近有关靶向治疗结肠癌的工作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杂志上。 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结肠癌病例被确诊,在全世界范围内结肠癌会造成约60万人死亡。这些病例中有一半以上发现有KRAS基因的突变。在美国,结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是非常常见的,但靶向KRAS基因的治疗药物临

Plos One: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的促进因子

在表观遗传学里,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SD1)的生化特征已经被鉴定,但是它的失调与肺癌的相关性还不可知。 近日,南京军区总医院肺癌综合诊治中心主任宋勇开展了关于一项关于肺癌的研究,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LSD1表达的预后作用,并明确它在肺癌增生、迁移及入侵等过程中的确切功能。 来源于NSCLC患者外科切除标本的LSD1蛋白水平通过免疫组化(immunohisto

JBC:发现新的癌症治疗靶点

在不同的肿瘤中,通过干扰RB1信号通路,生长控制失去了正常调节。 γ微管蛋白是存于中心体的另一种微管蛋白, γ微管蛋白对微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瑞典兰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RB1及γ微管蛋白通过结合到它们各自的基因启动子上,削弱了彼此的表达。 而且,同时减少RB1及γ微管蛋白水平,会导致E2F1依赖的凋亡基因(比如caspase 3)的上调。 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肿瘤类型,在RB1及γ

Mol & Cellular Proteo:一滴血便可检测出乳腺癌的新技术

数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开发基于癌胚抗原(CEA)存在情况下的血液检测癌症的方法,CEA是一种癌症识别的蛋白质标记物,这种标记物在正常人的体内也存在,而且其浓度因人和人之间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而异,而且,目前我们并不能在健康人群和癌症患者之间建立一种精确的检测途径。 “我们试图通过寻找建立针对每一个人的分子肖像以及通过测定血液中多种蛋白的浓度并且识别标记的分子来克服当前每个不同的人之间的差异性,

EHP:证实无机砷诱导的癌细胞可将正常干细胞转化为癌干细胞

科学家早已证实无机砷是一种人类致癌剂。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着癌症是一种基于干细胞的疾病。正常的干细胞是组织再生和有机体维持稳定性所必需的。但是癌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形成、生长和扩散的驱动力。 来自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分支机构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国家毒理检测实验室(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