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危害超乎想象

2014-10-16 佚名 搜狐健康

血栓形成,即血凝块形成,可以阻塞动脉或静脉血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血栓形成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病——心脏病、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共同发病机制。 一般来说,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VTE家族史等均是VTE的危险因素。如果出现下肢的突然疼痛、肿胀、活动后加重;有的可见小腿浅静脉的扩张或显露,严重者可伴有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甚至呈青紫

血栓形成,即血凝块形成,可以阻塞动脉或静脉血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血栓形成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病——心脏病、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共同发病机制。

一般来说,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VTE家族史等均是VTE的危险因素。如果出现下肢的突然疼痛、肿胀、活动后加重;有的可见小腿浅静脉的扩张或显露,严重者可伴有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甚至呈青紫色或者有不能解释的气短、胸痛、呼吸急促都提示可能发生了VTE。如果发生以上症状,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对有危险因素但未发生VTE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VTE的预防,将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昨天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血栓与血管专项基金主办的主题为“JOIN US,关注VTE预防”的首个世界血栓日媒体见面会在京召开。包括骨科、呼吸科、心内科、老年科、血管外科、妇产科、普通外科等VTE多发科室在内的十几位专家出席,各个科室专家从自己专业出发对血栓的危害做了分析。

1,骨科

骨科大手术(髋膝关节置换和髋部骨折)由于手术以及患者需要制动灯因素是有明确的预防指征的手术类型,国内外指南均明确对这部分病人提出预防推荐,而其他的骨科手术,由于患者病情多样,可能合并多种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要及时进行筛查和VTE风险评估,大部分创伤骨科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能没有典型症状,骨科医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及时、有效、规范的预防,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还可降低治疗费用。在临床实践中,需建立正确的医患合作模式,让患者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危害,主动配合进行肢体活动,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2,呼吸科

肺血栓栓塞症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致死率高,要及时、准确进行诊断。肺血栓栓塞症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严重。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症状多样,不同病例常有不同的症状组合,但均缺乏特异性。肺血栓栓塞症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应迅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再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进行规范化诊治。对存在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应记住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3,心血管内科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要注重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控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要将更多的血栓性疾病扼杀在萌芽中。尽早、充分、有效的抗栓治疗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改善疾病预后意义重大。加强公众教育,提高抗栓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一直是我们心内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血管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更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肺栓塞已经成为住院心血管患者第三位致死因素,此外,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许多危险因素是共通的,因此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VTE的高危人群,正视VTE风险在心内科刻不容缓。

4,妇产科

妇产科患者常常合并有更多的血栓危险因素,包括激素治疗和应用口服避孕药,以及妊娠及产褥期状态,所以,妇产科患者要提高警惕,及时分辨出高危的患者。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分层,制定个体化的血栓预防方案。

5,普外科

开腹和盆腔手术本身就是VTE的高危因素,另外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或合并肿瘤等其他危险因素,更加剧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对中高危患者采取及时、规范的预防措施,另外需要特别观察患者的下肢症状,及时诊断深静脉血栓,给予有效、规范的治疗,才能使患者最大获益。

6,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是血栓疾病高发的科室,对于大众来说,有三个方面可以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是运动起来,预防血栓;二是控制“三高”;三是出现症状要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卒中探测器可快速鉴别出血性卒中和血栓所致的卒中

有关微波卒中探测(Strokefinder)头盔的初始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使用微波可快速、准确地对卒中患者进行诊断。相关科学文献于6月16日发表。文献指出,卒中探测器能比现行方法更早诊断,减少脑损伤的可能性。 在文献中,来自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者们汇报了其去年完成的初始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包括45例患者,结果数据显示,这项技术可确实可对发生急性症状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分辨出血性卒中和血栓所致的

JAMA:减少非心脏手术心梗—任重而道远

最近,两项针对减少非心脏手术心梗风险的努力均付诸东流。非心脏手术引起血小板活化可以导致血栓形成,因此,血小板活化可能是围手术期心梗发生机制之一,而阿司匹林作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或许可以预防围手术期心梗。另一方面,非心脏手术期间或术后,交感神经显著激活,导致心肌供氧和需氧失衡,从而导致心梗,因此,可乐定(α2肾上腺素能拮抗剂)或许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激活预防围手术期心梗。【原文下载】但是,2014ACC

ATVB:缺失蛋白或可抑制动脉硬化

近日,一项由Jason Johnson 博士领导的研究项目由英国心脏基金会资助(BHF),Jason Johnson 博士是布里斯托尔大学临床科学学院的高级研究员,相关文章发表在《动脉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学》杂志上。 巨噬细胞对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是非常重要的,但动脉在给心脏供给血液的同时会累积脂肪,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病会导致动脉功能被削弱并且会使动脉管上产生裂纹,这样就

于波:冠脉血栓在影像学上的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AMI)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都是以血栓事件为主的病理生理变化,二者都是从斑块的增生、加剧到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为基础。那么在临床实践中,血栓性病变我们应通过何种方式诊断?目前影像学有哪些进展,我们主要从血栓的形成以及目前对血栓评估的影像学的变化来进行探讨。 1  冠脉内血栓性病变的病理基础 急性心肌梗死(AMI)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有着共同的病理

Lancet:警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引发的卒中

由血栓短暂性阻断脑血流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英国每年的初发患者达46000人。因其结局最终会发生戏剧性的好转,患者经常会忽略其症状,认为其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老龄所致。然而,10%的TIA患者在发病后的7天内会继续进展而发生卒中。 尽管英国全国性的运动已增加了对与卒中症状的意识,但公众对于TIA症状以及立即就诊的重要性的意识仍然很弱。在一项由卒中协会(英国一个慈善机构)进行的调查中

NEJM:股白肿病例 — 警惕血栓背后隐藏的癌症

该文为NEJM杂志近期发表的一例因隐匿性癌症造成的股白肿病例报道,在此与诸位读者分享。 图1  病情、检查及相关治疗 患者,男,55岁,因右下肢疼痛肿胀入急诊治疗。患者3天前无创伤诱因,突发右足及右侧小腿肿胀;肿胀症状逐渐恶化并影响到右侧大腿,且伴右足及右侧小腿疼痛。加倍托拉塞米剂量,无效。患者入院右足脚趾皮肤灰暗变色(图1)。 患者既往有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