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与胖不同,不同肥胖的危险,这里有金标准!

2024-02-2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威斯康星

生活中我们常用体重来衡量自己的胖瘦,最近胖了几斤还是瘦了几斤。但在实际应用中,体重又存在局限性,无法客观真实反应你的胖瘦状况。

生活中我们常用体重来衡量自己的胖瘦,最近胖了几斤还是瘦了几斤。但在实际应用中,体重又存在局限性,无法客观真实反应你的胖瘦状况。

多年来,体重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作为简单的体型指标,被广泛应用。然而,它们却都存在一定缺陷:BMI无法区分脂肪和肌肉质量,而腰围则对不同体型(梨形身材 vs 苹果型身材)的个体有偏差。值得关注的是,新研究表明即便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不健康的体型也会带来健康风险;同时,体脂的分布部位对健康影响也有显著差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各种经典和创新的指标与健康之间的关联研究也层出不穷。

今天就来介绍几个在家就可以计算的简单方法来帮助大家判断你是否真的胖?以及这种胖是否有危险! 同时,有一些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内脏的脂肪含量,这点很重要,因为内脏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四肢!

1、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在线计算:体质指数(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

肥胖最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是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相信平时比较关注健康的人士一定有所了解。该指标首先由 19 世纪比利时学者朗伯·阿道夫·雅克·凯特勒( 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 于 1830—1850 年间设计产生。判断肥胖程度时,使用BMI这个指标消除了不同身高对体重的影响,便于人群或个体间的比较。

然而,作为一种肥胖测量的简易指标,BMI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它仅取决于身高和体重,并不区分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且不能反应体内脂肪分布的信息,无法对肥胖类型进行区分。

单纯使用BMI来判断肥胖与否,是存在很大偏差的,比如对经常运动健身的人群来说就很不公平。因为他们通常肌肉含量较高,而肌肉比脂肪的质量大,往往会导致其BMI也是超标的,但他们并不属于肥胖人群。而且BMI只能反映全身性肥胖,无法衡量内脏脂肪(判定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标)。因此,要判断一个人真正的肥胖程度,仅靠BMI来衡量是不够的。

2、体脂率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肥胖会提高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正常体脂率根据性别不同而不同,正常女性体脂率为20%-25%,正常男性体脂率为12%-20%。 

在线使用:体脂率计算(根据BMI计算)

体脂率计算(根据腰围和体重计算)

身体脂肪含量在线计算器

3、腰围(WC)

腰围(WC),是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简单且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堆积程度,与肥胖相关疾病有更强的关联。相对于BMI,腰围更能反应腹部的肥胖程度。

测量方法:以双侧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位置为测量平面,12岁以下儿童以脐上2cm为 测量平面。测量时被测者取站立位,两眼平视前方,自然均匀呼吸,腹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双足并拢(两腿均匀负重),充分裸露肋弓下缘与髂嵴之间测量部位,在双侧腋中线肋弓和髂嵴连线中点处做标记。将软尺轻轻贴住皮肤,经过双侧标记点,围绕身体一周,平静呼气末读数。测量结果以cm为单位,精确到0.1cm。重复测量一次,两次测量的差值不过1cm,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2021)》,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为向心性肥胖;85≤男性腰围<90cm或80≤女性腰围<85cm为向心性肥胖前期。

4、腰臀比(WHR) 

WHR=腰围/臀围

在线测量:腰臀比(WHR)

腰围及臀围测定为临床上常用的判断代谢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简易辅助指标,将腰部周长与臀部周长相比,它是身体脂肪分布的指标(苹果形或梨形),或者用来评价整体健康的方法,也是女性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属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健康的腰臀比为,男性≤0.9,女性≤0.85,腰臀比越高,健康风险就更高,WHR> 1.0即称为腹型肥胖。

5、腰围身高比(WHtR)

WHtR=腰围 / 身高

在线使用:腰围身高比(WHtR)

有研究显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腰高比(WHtR)与仪器测量的脂肪结果最相近。腰高比的数值越大说明越肥胖。

WHtR全身肥胖临界点:

男性:0.53      女性:0.54;

WHtR腹部肥胖临界点:0.59

6、锥度指数 (CI)

腹部脂肪堆积较多的人机体呈现呈双锥形,而中央区域脂肪堆积较少的人呈现圆柱形。锥度指数正是基于此判断机体的肥胖程度,该指标涉及体重、身高、腰围等变量。锥度指数被确定为身体脂肪分布的指标,它的值随着身体腹部区域脂肪的堆积而增加。

在线使用:锥度指数 (CI)和体型指数(ABSI)

7、体型指数(ABSI)

在线使用:中国人身体体型指数(ABSI)

较高的脂肪含量与过早的死亡风险有关,而较高的肌肉含量会降低死亡风险。由于BMI 没有区分脂肪分布的功能,无法充分反映心血管代谢等风险,基于上述背景,2012 年 Krakauer团队开发了新的肥胖指标 ABSI,该指标是根据身高和体重调整后的腰围研发而来,反映腰围与身体总体肥胖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体型指数(a body shape index,ABSI),该指标用BMI和身高将WC标准化,其数值越高表明在一定身高和体重条件下WC越大,越符合内脏型肥胖体型,并且ABSI与内脏脂肪正相关,对过早死亡风险的预测优于WC和BMI。但是这一指标指针对美国人体型创建,由于种族异质性,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对此,2020年我国学者汪宏莉依据中国人体质构建了中国成人ABSI,计算公式:男性ABSI(kg-0.7m1.945)=腰围/BMI×身高0.455,女性ABSI(kg-0.734m2.06)=腰围/BMI0.734×身高0.408。目前有关中国人ABSI的研究较少,仍需深入研究其在中国人群慢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8、身体圆度指数(BRI)

在线使用: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

腰围和臀围常被用来弥补 BMI 不能反映身体脂肪分布信息的不足。但两者均无法避免高个子拥有较大的腰围或臀围的缺陷。因此,需建立一个能够综合评估身体高度和身体宽度的指标。

2013年,Thomas等将人体形状建模为椭圆形,运用偏心率理论推导出身体形状几何模型,构建了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BRI)。该指数根据身高和WC估算得出,可评估内脏脂肪含量,其数值越高,说明内脏脂肪堆积越明显,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可能越高

9、内脏脂肪指数(VAI)

在线使用:内脏肥胖指数(VAI)、TG/HDL比、脂肪分布模型

2010年,Amato等利用性别特异性数学指数模型提出了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的概念,该指数不仅包含WC和BMI,而且考虑了性别、TG和HDL-C对脂肪分布及功能的影响。研究者发现,VAI不仅能间接反映内脏脂肪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而且还能预测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为了体现中国人群的体脂分布特点,Xia等[3]在VAI基础上运用二元线性逻辑回归模型构建了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e index,CVAI)。

10、脂质蓄积指数(LAP)

2005年,Kahn等提出了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的概念,它结合了反映体脂过度蓄积的解剖学指标WC和生理学指标甘油三酯(TG),再按性别转化成连续变量,并发现LAP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识别明显优于体重指数(BMI),更能反映内脏脂质蓄积

在线使用: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

11、心脏代谢指数(CMI)

2015年,Wakabayashi等对LAP公式改良,用TG/HDL-C和WHtR分别替代TG和WC,构建了心脏代谢指数(cardiometabolic index,CMI)

在线使用:心脏代谢指数(cardiometabolic index,CMI)

小结

尽管BMI和腰围常见且易得,但单凭它们可能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体脂分布和肌肉含量等体型差异。相比之下,ABSI、BRI等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基于这些基础数据的衍生,可以更好地反映脂肪分布情况,值得逐步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在评估肥胖与健康风险时,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的体重与风险预测,而应综合考虑体脂含量及其分布、体重和体脂变化情况、年龄、性别、疾病等相关因素。这样的综合评估能够更全面地洞察个体的健康状况,为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干预措施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看完以上这些,赶紧算一算自己是不是真的胖~

当然,如果您还有一些体检报告,可以进行更全面的测试:

脂质蓄积指数(LAP)、心脏代谢指数(CMI)、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圆度指数(BRI)

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腰围(TyG-WC)指数、ABSI、WHTR、TyG-BMI、TyG-WHtR

炎症指数集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炎症反应指数、血小板/白蛋白比值(PAR)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8896, encodeId=730b2188896d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ad9818917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肥胖#</a> <a href='/topic/show?id=f8fa34032c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医学公式#</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4032, encryptionId=f8fa34032c6, topicName=医学公式), TopicDto(id=81891, encryptionId=3ad9818917c, topicName=肥胖)],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Feb 23 15:12:13 CST 2024, time=2024-02-23,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2024-02-23 梅斯管理员 来自威斯康星

相关资讯

90%患者瘦身成功!JAMA重磅:科学减肥,关注5大临床进展

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成人肥胖管理综述,阐述了肥胖诊断和治疗最近临床证据和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肥胖管理提供参考。

Obes Surg:减肥手术与多发性骨髓瘤风险的相关性:基于证据的策略结果

这项研究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以评估减肥手术(BS)是否对降低多发性骨髓瘤(MM)的风险有积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肥胖患者在减肥手术后发生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降低

Nature子刊:国自然热点方向,肥胖会让你的线粒体碎成渣,加速脂肪堆积

该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会导致小鼠白色脂肪细胞内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会使脂肪细胞内的线粒体发生破碎,分裂成更小的、无效的线粒体,而这些破碎小线粒体基本不会燃烧脂肪,从而降低燃烧脂肪的能力,加速脂肪堆积。

Nat Commun:安徽医科大学王华教授等团队合作发现父源性不育症发病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多代父体肥胖通过Wt1 N6-甲基腺苷修饰升高男性子代低生育力易感性。

AJOG:体重指数增加对体外受精治疗、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在体重指数为30-60 kg/m2的患者中,通过体外受精受孕并在三级医院接受全面产前检查的患者,其体外受精、产科和新生儿结局基本相当。

肥胖对PCOS患者ART妊娠及围产结局有哪些不良影响?

本研究依照国内BMI界定标准,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正常BMI、超重和肥胖PCOS患者IVF/ICSI周期数据,探讨BMI与PCOS患者妊娠结局和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