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穿支卒中与负性重构的相关性
2019-02-01 国际循环编辑部 国际循环
对于严重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而言,颅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斑块特征及穿支卒中是否与动脉重构模式有关?近期,Stroke发表的一项研究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对于严重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而言,颅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斑块特征及穿支卒中是否与动脉重构模式有关?近期,Stroke发表的一项研究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研究入选2014年9月~2017年1月行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且因基底动脉狭窄行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2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将动脉重构类型分为负性及非负性重构两大类,采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研究斑块特征(如斑块分布、斑块内出血、钙化及增强模式),记录颅内支架置入术后穿支卒中的发生率,并对负性及非负性重构患者的支架置入术后穿支卒中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负性及非负性重构患者分别为11例(36.7%)和19例(63.3%)。就斑块特征而言,26例患者斑块呈弥漫性,5例患者存在斑块内出血,2例患者存在钙化,17例存在增强。共计3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发生穿支卒中。对比分析显示,负性重构与非负性重构组患者的斑块特征相似。但与非负性重构者相比,存在负性重构的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更容易发生穿支卒中(27.3% vs. 0%,P=0.041)。
综上可见,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穿支卒中的发生与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所示的负性重构有关,负性重构有望成为预测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穿支卒中发生风险的新指标。未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对上述结果加以证实。
原始出处:
Ning Ma, Ziqi Xu, Jinhao Lyu, et al. Association of Perforator Stroke After Basilar Artery Stenting With Negative Remodeling. Stroke. Jan 2019.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性#
90
#置入术#
105
#基底动脉#
106
卒中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病,溶栓,取栓等血管内治疗也很成熟,但是仍然有很多未知问题有待认知!
96
很好的学习机会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