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动物体内 点击跳转

Optica:AI有望让肿瘤细胞无处遁形

Optica:AI有望让肿瘤细胞无处遁形

如果肿瘤细胞刚刚生成,就可以被精准地“揪”出来,那将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变革。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成像方式就必须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中国科学报 - AI,肿瘤,医学知识 - 2018-12-20

Science:发现脊髓修复的关键蛋白CTGF

Science:发现脊髓修复的关键蛋白CTGF

斑马鱼能够做一件神奇的事情:它的脊髓在被切断后能够完全愈合,但是对人类而言,这是一种瘫痪性的经常是致命性的损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观察斑马鱼修复它们自身的脊髓损伤时,他们发现一种特定的蛋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修复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10月4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jury-induced ct

生物谷 - 脊髓修复,蛋白CTGF - 2016-11-05

Nat Methods:微型肾脏成熟了——体外血管网络诱导术

Nat Methods:微型肾脏成熟了——体外血管网络诱导术

近年来,长在培养皿中的类器官(包括人体器官中许多细胞类型和复杂的微结构)研究日渐增多。但是,目前为止这些类器官大多数因缺乏提供氧气、营养、清除代谢废物以及促进不同细胞类型之间交流的血管细胞,而距离真正“成熟”还差一个步骤。

生物通 - 微型肾脏,体外血管,培养 - 2019-02-24

樊代明:了解患者比认识疾病更重要

樊代明:了解患者比认识疾病更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医学与科学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但从本篇和下篇文章述及的17种关系中可以一探究竟。一.个体与群体医学在发源初期,是从一个又一个人体诊疗的实践中获得个别成功案例,然后将其逐渐应用到更多个体(即群体),由此逐渐积累汇成经验。进入现代医学阶段,无论对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做临床药品或疗法的试验,只要经过伦理委

医学科学报 - 樊代明,医患,医学 - 2016-11-28

Nat Bio Engineering:为了实时监测<font color="red">体内</font>药物剂量,科学家们想到“智能化”

Nat Bio Engineering:为了实时监测体内药物剂量,科学家们想到“智能化”

研究团队证实,这一技术能够持续调节动物体内的化疗药物水平。

生物探索 - 监测,药物 - 2017-05-12

Sci:首次发现环状RNA的<font color="red">体内</font>功能

Sci:首次发现环状RNA的体内功能

最新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环状RNA:Cdr1as能调控哺乳动物大脑中的microRNA水平,如果删除这种RNA,就会导致小鼠出现异常的神经元活性和行为障碍。

生物通 - 环状RNA - 2017-08-11

科学家完成人猪合体:混合细胞存活28天

科学家完成人猪合体:混合细胞存活28天

科学家近年来一直尝试使用动物来修复人类,以降低类似器官移植的成本。 现在,研究者们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近来宣布成功完成了人类干细胞与猪类DNA结合实验,成长的胚胎被放入实验猪的体内,存活期长达28天。据介绍,这些胚胎事实上还是正常的猪仔,只是体内存有人类

驱动之家 - 器官移植,人类干细胞与猪类DNA结合 - 2016-06-07

3D生物打印解决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3D生物打印解决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导读 最近,一则关于3D生物打印的血管在动物体内实验取得成功的新闻,使3D生物打印技术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什么是人造血管内皮化?人造血管内皮化有什么后果?最近,一则关于3D生物打印的血管在动物体内实验取得成功的新闻,使3D生物打印技术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闻中提到,这一实验的成功标志着困扰人类半个世纪的人造血管内皮化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这则新

人民网-科普中国 实习生方正  - 3D生物打印,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 - 2016-12-22

生吃蝌蚪能强身?小心感染裂头蚴!

生吃蝌蚪能强身?小心感染裂头蚴!

活吞蝌蚪不仅不能治病,一旦感染了裂头蚴寄生虫病,如果没及时发现并治疗,严重时还可能要人命。这一新闻立即引起大众的关注:裂头蚴是什么?可引起什么疾病?生吃蝌蚪为什么会感染裂头蚴?

蔡晧东医生自媒体 - 裂头蚴,蝌蚪 - 2018-04-12

Nature Materials:神奇材料!让免疫系统持续不排斥移植物

Nature Materials:神奇材料!让免疫系统持续不排斥移植物

通过指导关键免疫细胞接受移植胰岛,研究人员开辟了一种潜在的I型糖尿病治疗新途径。如果这种方法最终被用于人类,I型糖尿病就可能不再受长期免疫系统抑制并发症影响。

生物通 - 材料,免疫排斥,移植 - 2018-06-06

艾滋病治疗有了新方法!一次性注射即可治疗HIV感染

艾滋病治疗有了新方法!一次性注射即可治疗HIV感染

若发展成熟,未来有望通过一次性药物注射治疗艾滋病。

网络 - 艾滋病,B细胞 - 2022-06-23

吃烧烤麻辣烫 脑中长出8厘米寄生虫

据悉,该男童平时爱吃烧烤、麻辣烫、鱼虾蟹、野生黄鳝等食物,而裂头蚴是最常见于青蛙、蛇等野生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对此,马杰提醒各位网友,管

东方网 - 寄生虫,麻辣烫 - 2014-11-26

Nat Commun:禽流感病毒基因出现令人担忧的特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发生了进化,变得能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动物体内生存,这些自然选择有利于病毒的突变,使它们更容易感染新的宿主细胞。近期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追踪了病毒的突变脚步,解析了禽流感病毒如何发生突变,在哺乳动物中传播性增

生物通 - 禽流感病毒,基因,疫情,鸟类 - 2013-10-30

PNAS:可自我修复的工程骨骼肌

它能够快速有力地收缩,植入小鼠体内后很快就可与机体融合,并首次展示出在实验器皿中和动物体内都能自行修复的能力。通过实验小鼠背部的一个窗口,研究人员得以实时监测这种组织工程肌在活体动物体内融合和发育的情况。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 Nenad Bursac 说,无论是他们在实验

dxy - 骨骼肌,组织工程 - 2014-04-02

STM:纳米性球形核酸,对抗胶质母细胞瘤的新武器

现在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证实,将一种药物传送到罹患这种致命性疾病的动物体内,可以关闭这一复杂癌症中的一个重要基因,显著提高生存率。 这一新疗法是基于纳米技术,它微小且灵活,能够跨过

生物通 - 脑肿瘤,球形核酸 - 2013-11-04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