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85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花色素苷 点击跳转

科学家发现人类拥有地磁“第六感”

科学家发现人类拥有地磁“第六感”

导读 美国一名研究人员认为他已经找到人类第六感存在的证据——即人类在潜意识下可以感知地球磁场。人类已确定鸟类、昆虫和某些哺乳类动物能够感应地磁场,它们可以利用这一能力迁徙和定位。现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地球物理学者Joe Kirschvink表示他发现人类也具备这种能力。首先,Kirschvink称他的实验结果可重复且可以被证实,先前探索我们是否具备磁场感应功能的研究无法做到这一点。4月,他的研究被呈现

煎蛋网 - 地磁“第六感 - 2016-12-27

Neurology:食用类黄酮可保护男性抵御帕金森氏病

Neurology:食用类黄酮可保护男性抵御帕金森氏病

近日,据哈佛大学和东英吉利大学(UEA)的新的研究披露,那些食用如浆果,茶叶,苹果和红葡萄酒等富含类黄酮食物的男性可显著降低其罹患帕金森氏病的风险。 4月4日,《神经学》Neurology杂志上发表的这些发现为经常食用一些类黄酮化合物可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显著效果的不断增加的证据增添了新的内容。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化合物可保护人们抵御包括心脏病、高血压、某些癌症及痴呆症等范围广泛的疾病。这一最新的研

EurekAlert! - 肿瘤,癌症 - 2012-04-10

PNAS:“夜猫子”睡眠障碍竟然会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PNAS:“夜猫子”睡眠障碍竟然会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人类生理和行为的昼夜节律是由细胞中时钟蛋白的周期性相互作用而驱动的。当时钟蛋白出现突变时,昼夜节律可能就会失调,有的人往往会比平时更早入睡和起床,有的人则会成为典型的夜猫子,通常要熬夜。

生物探索 - 基因突变,生物钟,睡眠障碍 - 2020-11-05

Cell:华中科大教授发现低等生物光感受器

Cell:华中科大教授发现低等生物光感受器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味觉受体同源体 LITE-1,是动物王国中一类与众不同的光感受器。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7日的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刘剑峰(Jianfeng Liu)教授,以及密歇根大学的许献忠( X.Z. Shawn Xu )教授。 线虫是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

生物通 - 光感受器,生物 - 2016-11-22

NCB:浙江大学许大千/吕志民发现生物钟促进从头核苷酸合成和肝脏肿瘤生长的潜在机理

NCB:浙江大学许大千/吕志民发现生物钟促进从头核苷酸合成和肝脏肿瘤生长的潜在机理

该研究证明了受体酪氨酸激酶激活促进CK2介导的CLOCK S106磷酸化和随后的CLOCK-BMAL1二聚体的分解以及肝细胞癌(HCC)细胞中下游基因表达的抑制。

iNature - 生物钟,肝脏肿瘤,从头核苷酸 - 2023-01-22

JNB:彩色土豆帮助抗肿瘤

JNB:彩色土豆帮助抗肿瘤

近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赫尔希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紫土豆中的一些化合物或可帮助杀死结肠癌干细胞,限制癌症发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上。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数据,结肠癌是导致美国癌症死亡的第二大杀手,每年有超过50,000名病人死于结肠癌。攻击癌症干细胞是抗击癌症的一种有效方式,癌症干细胞就好比草根,只要癌症

生物谷 - 紫土豆,抗癌,结肠癌 - 2015-08-31

Blood:Otub1/c-Maf轴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Blood:Otub1/c-Maf轴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致癌转录因子c-Maf已被认为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理想治疗靶点,但如何实现仍不清楚。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Otub1/c-Maf轴或可作为潜在的靶点。

MedSci原创 - 多发性骨髓瘤,去泛素化酶,Otub1,c-Maf - 2020-09-03

为什么睡眠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

为什么睡眠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

人体生物钟失调,导致失眠和其他相关症状,这可能预示着认知能力衰退。 有些人会在睡梦中随着梦境手舞足蹈。当他们进入多梦的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时,身体无法保持正常的休眠静止状态,而可能会随着梦中的场景手舞足蹈、剧烈颤抖。这样的做梦状态,通常预示着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这种症状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研究表明,出现这种症状的人,80%会发展成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

环球科学 - 睡眠,帕金森,转化医学 - 2017-01-12

FEBS J:茶多酚抗肿瘤功效又添新证据

FEBS J:茶多酚抗肿瘤功效又添新证据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

生物谷 - 肿瘤,癌症 - 2012-06-27

Nature:抑制U34-tRNA酶有望治疗对靶向疗法产生抵抗性的恶性黑<font color="red">色素</font>瘤

Nature:抑制U34-tRNA酶有望治疗对靶向疗法产生抵抗性的恶性黑色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比利时列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治疗对已对靶向疗法产生抵抗性的恶性黑色素瘤的机会。他们揭示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能够重编程它们的蛋白合成机制,并且在产生抵抗性期间对一个新的修饰tRNA的酶家族上瘾。引人注目的是,利用靶向疗法抑制这些酶分子会产生强烈的抗肿瘤作用。

细胞 - U34-tRNA,酶,靶向疗法,抵抗性,恶性黑色素瘤 - 2018-06-30

中药化学知识(全)

中药化学知识(全)

糖类脂肪和蛋白,鞣质类生物碱;挥发油里氨基酸,树脂色素无机盐。当取部分做药用,药理作用先弄清;有效成分已查明,物质基础自然定.中药材中成分杂,有效无效可转化。类成分常有效,偶尔也被无情抛。

医学之声 - 2015-05-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摘要范例(4)

更多自然科学基金摘要可以在此查询:http://www.medsci.cn/sci/nsfc_ab_list.do 项目批准号 30730079 学科代码 C030103 项目名称 花色类植物化学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存在于植物食物中的天然化学物如花色的疾病防治作用已展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

MedSci原创 - 基金,NSFC,摘要 - 2013-03-31

北大被抢发论文教授发表论文:首次发现生物体内“指南针”

 谢灿的论文截图数月之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谢灿的重磅论文终获发表。北京时间11月17日零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标题为《一个磁性蛋白生物指南针》(A magnetic protein biocompas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意味着,人类首次发现了动物体内的“生物指南针”。谢灿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发现了一个磁感应受体蛋

澎湃新闻 - 生物,磁感应 - 2015-11-18

Front Pharmacol:淫羊藿可保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受铁过载诱导的功能障碍

淫羊藿是一种主要的生物活性单体,属于从淫羊藿中分离的黄酮类葡萄糖苷,已被证明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究淫羊藿是否能够抵抗铁过载引起的BMSCs功能障碍及其潜在机制。

网络 - 2019-04-27

BMJ:指甲变黑是黑色素瘤吗?

BMJ:指甲变黑是黑色素瘤吗?一名32岁的非洲裔美国女性,患有B细胞淋巴瘤,因出现了发热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而就诊。除了发烧外,患者的指甲变色发黑(如下图所示)。患者已经完成了三个周期的剂量调整R-EPOCH方案(利妥昔单抗、依托泊、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治疗。此外,患者还使用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氢可酮和奥坦西隆。

MedSci原创 - 黑色素瘤 - 2016-05-04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8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