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红外线 点击跳转

JNNP:出生季节或影响多发性硬化的发生

JNNP:出生季节或影响多发性硬化的发生

一项新的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春季出生的婴儿患多发性硬化(MS)的风险较高,而秋季出生的婴儿患病风险则较低。该分析研究表明,4月份出生婴儿的MS发病率高于预计值的10%,而10月和11月出生婴儿的MS发病率则低于预计值10%。本研究于11月14日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及精神病学》杂志上[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2

JNNP - 出生,季节,多发性硬化 - 2012-11-22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的研究仍聚焦于雌性激素和紫外线通过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旁分泌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转运和分布影响。

海龙话皮 - 黄褐斑,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 2024-02-03

Cell:科学家或找到更有效防止皮肤癌的方法

Cell:科学家或找到更有效防止皮肤癌的方法

想拥有一身健康的“小麦色”或“古铜色”肌肤的人,未来将无需冒着皮肤癌风险的各种日光浴了。近日,科学家找到了使皮肤变成褐色的方法:一种化学物质能够促进皮肤中暗色素的释放,而不需要晒太阳浴,也不需要有褐色皮肤的遗传基因。

中国生物技术网 - 皮肤癌,防治 - 2017-06-15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想去西藏?你有这些基因突变吗?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想去西藏?你有这些基因突变吗?

空气中的氧气较少,阳光中有较多的有害紫外线(UV)辐射, 不同季节之间的食物供应变化极大。但这并不妨碍近500万人生活在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

医之道 - 基因突变,西藏,高原反应 - 2017-04-12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我国科学家发现同时调控人群肤色变浅和适应寒冷的基因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我国科学家发现同时调控人群肤色变浅和适应寒冷的基因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同时调控现代人肤色变浅及适应寒冷的基因。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

新华网 - 中国学者,人群肤色,基因 - 2018-07-09

PLOS ONE:SPF保湿霜在面部和眼睑区域的覆盖率不如防晒霜

PLOS ONE:SPF保湿霜在面部和眼睑区域的覆盖率不如防晒霜

许多保湿霜含有与防晒霜相同的防晒因子(SPF)。然而,在所获得的覆盖范围和所提供的保护方面,目前还缺乏对SPF保湿剂应用与防晒剂相比的研究。

MedSci原创 - 防晒 - 2019-04-05

J Endod:预处理牙本质基质异种移植物在牙髓牙本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潜力

J Endod:预处理牙本质基质异种移植物在牙髓牙本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潜力

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发和检测一种脱肽处理的牙本质基质异种移植物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的再生潜力。

MedSci原创 - 异种移植,牙本质基质,组织工程 - 2019-11-30

关于移液器,这些知识必须掌握!

关于移液器,这些知识必须掌握!

移液器使用注意事项。

临床检验医学 - 注意事项,故障,移液器 - 2022-08-06

Eur Respir J:血浆线粒体DNA与肺外结节病相关

Eur Respir J:血浆线粒体DNA与肺外结节病相关

由此可见,结节病中细胞外线粒体DNA的富集与肺外疾病和AA血统有关。进一步研究这些临床发现的机制可能会产生新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理论。

MedSci原创 - 线粒体,DNA,肺外结节病 - 2019-07-12

JTV:一项测量压疮易发部位血流的试验方案

JTV:一项测量压疮易发部位血流的试验方案

研究探索了受试者足跟应用 HFA 或EVOO(与不应用相比)对氧合和组织灌注的影响。

MedSci原创 - 预防措施,压疮 - 2022-08-26

炎症后色素沉着,表皮斑 or 真皮斑?

炎症后色素沉着,表皮斑 or 真皮斑?

炎症后色素沉着是皮肤炎症或损伤后导致的色素增加性疾病,也称获得性皮肤色素沉着或炎症后黑变病。

丛博士护肤课堂 - 色素沉着,表皮斑,真皮斑 - 2023-03-13

BMC Oral Health:310 nm紫外发光二极管辐照对口腔细菌的杀菌作用

外线(UV)用于皮肤病学中的光疗,而紫外线(UVB)光(约310 nm)对牛皮癣和特应性皮炎有效。另外,已知UVC光(约265nm)具有杀菌作用,但是对于UVB光的杀菌作用知之甚少。

网络 - 2019-11-28

NEJM:慢性溃疡虽小,当心癌变!

女性,53岁,在其右手有一处久未愈合的伤口。据该女士主诉,在1年前曾做过疣去除激光术,术后该部位出现溃疡,导致至今未愈合。其过往无其他的病史,包括慢性炎症病史。6个月前,该女士被这诊断为患有坏疽性脓皮病,并采取接受局部和全身性的免疫制剂治疗,如口服糖皮质激素等,但症状并没有很大的改善。今日来诊后,从溃疡部位取活体组织作检查,结果显示为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皮肤颜色

MedSci原创 - 溃疡,癌 - 2015-07-31

Nature Nanotechnology:喝杯“纳米汁”,看清你的肠道

小肠身处人体肠道深处,一直以来,想要给它做个全面检查都不太容易。X射线、磁共振以及超声波成像能够提供小肠图像,但这些方法都各有缺陷。不过,医生们马上就要有个新的好帮手了。 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一种全新的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将纳米粒子悬浮液制成“纳米汁”让病人服下,等到“纳米汁”抵达小肠时,医生们即可用一束对人体无害的激光照射小肠内的纳米粒子,从而获得实时的器官影像。该研究的相关论文于近日发表

科学人 - 肠道,纳米 - 2014-07-08

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分子影像设备在临床应用中获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乳腺癌早期临床检测设备——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等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临床应用,目前成功诊治百余例的乳腺癌患者,实现了分子影像在临床应用的重大突破,该方法受到了院方领导、外科医生积极肯定的评价。 当今世界,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肿瘤的精确定位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的挑战

不详 - 分子影像 - 2014-06-26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