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诺奖获得者 点击跳转

Science:DNA出逃!科学家捕捉到引发自身免疫疾病的“流氓分子”

Science:DNA出逃!科学家捕捉到引发自身免疫疾病的“流氓分子”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能够改变身体对濒死细胞反应的过程,并将这个实时瞬间拍摄下来。重要的是,这个被他们称为“大逃亡”的瞬间也许是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触发因素。

中国生物技术网 - DNA,自身免疫,细胞凋亡 - 2018-02-25

2016诺贝尔化学<font color="red">奖</font>揭晓 历届化学奖得主一览

2016诺贝尔化学揭晓 历届化学奖得主一览

据诺贝尔官网最新消息,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J·弗雷泽·斯托达特(J.Fraser Stoddart)和伯纳德·L·费林加三位科学家因“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诺贝尔化学是诺贝尔的一个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资料图:诺贝尔奖章二十多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90年—1999年1990年:伊莱亚斯·科里(

中国新闻网 - 诺贝尔化学奖 - 2016-10-05

贝伐珠单抗(A)联合厄洛替尼(T)与厄洛替尼(T)单药有望成为EGFRm+ NSCLC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新标准

贝伐珠单抗(A)联合厄洛替尼(T)与厄洛替尼(T)单药有望成为EGFRm+ NSCLC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新标准

由于贝伐珠单抗和厄洛替尼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在抗肿瘤的机制中有协同增益的作用,临床前研究证明,二联合能够增强抗肿瘤作用。

肿瘤资讯 - 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联合治疗 - 2019-10-11

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的名人

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的名人

我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刘瑞恒 刘瑞恒(1890~1961):字月如,直隶南宫人。他于1903年考入北洋大学堂,1906年未毕业即送美留学,入哈佛大学读书。他是我国著名医学专家,中国创伤医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首批哈佛大学留学生之一。

MedSci原创 - 名人,医学史 - 2014-02-06

今年诺贝尔化学<font color="red">奖</font>授予美法两位科学家,表彰她们开发出基因组编辑方法

今年诺贝尔化学授予美法两位科学家,表彰她们开发出基因组编辑方法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授予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

央视新闻客户端/科学网微信公号 - 2020-10-07

江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 推行弹性工作制

江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 推行弹性工作制

江西省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方面,重点推出11项改革举措。

中国江西网 - 预约看病,医疗服务,绿色通道 - 2018-04-20

家庭医生“高空救人” 更能“平地守门”

家庭医生“高空救人” 更能“平地守门”

新一代社区全科医生不再是过去可有可无的“开药人”,而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高志欣说,“比起‘高空救人’,我更自豪的是,我能‘平地守门’!”

解放日报 - 高空救人,家庭医生,全科医生 - 2017-11-23

The Innovation Medicine创刊 乔杰院士担任主编

The Innovation Medicine创刊 乔杰院士担任主编

期刊将把“创新无极限”作为贯穿始终的主题,为全球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公平、开放的交流和分享平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乔杰 - 2023-07-01

201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font color="red">奖</font>揭晓!

201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揭晓!

 据诺贝尔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日中午11时30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布揭晓,  Jeffrey C.

MedSci原创 - 201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7-10-02

2017年诺贝尔<font color="red">奖</font>生理学<font color="red">奖</font>公布!昼夜节律研究成果<font color="red">获得</font>殊荣!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公布!昼夜节律研究成果获得殊荣!

 2017年生理学授予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 和 Michael W. Young,因为他们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发展导报(太原) - 2017诺贝尔生理学奖,昼夜节律 - 2017-10-02

Nat Med:王志华、李红良和王义斌教授阐释心肌肥厚调控关键机制

Nat Med:王志华、李红良和王义斌教授阐释心肌肥厚调控关键机制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红良(Hongliang Li)教授,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

MedSci原创 - 心肌肥厚,李红良,王志华,王义斌 - 2016-09-15

Cell:2016年度最佳文章出炉!

Cell:2016年度最佳文章出炉!

年尾将至,各大网站开启了年终盘点的工作。近日,Cell期刊推出“年度最佳文章”合集。今年的“Best of Cell 2016”共列出10篇最佳文章以及4篇综述,围绕CRISPR、免疫疗法、类器官、阿尔兹海默症、Zika病毒等研究热点进行了回顾。1年度最佳文章TOP101、线粒体“协助”癌症免疫疗法Mitochondrial Dynamics Controls T Cell Fate thro

生物探索 - Cell,2016年度,最佳文章 - 2016-12-21

学界呼吁向已故人士追颁诺贝尔

2014年诺贝尔将于6日起陆续公布。诺贝尔虽然堪称科学界最高殊荣,但近30年来,由于验证突破性科学理论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后数十年,才获认可,部分人甚至“等不及”,在获奖前便已去世。加拿大科学家斯坦曼在2011年获颁诺贝尔医学,但他在当局公布得奖决定前3天因胰脏癌离世,享年68岁。诺贝尔传统上只颁予在

中国新闻网 - 诺贝尔奖 - 2014-10-06

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魔法剪刀手

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以对基因组完成精确修饰的一种技术,可完成基因定点InDel突变、敲入、多位点同时突变和小片段的删失等。目前,基因组编辑有三大技术:CRISPR/Cas9、TALEN和ZFN。与传统的TALEN和ZFN技术相比,CRISPR/Cas9系统更便捷、高效,应用也更广泛,目前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人类细胞、斑马鱼、小鼠以及细菌的基因组精确修饰。 CRISPR/Cas9(Clus

不详 - 基因治疗 - 2014-08-20

2016年美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4名华人入选,孟祥金教授在列

他在滨州医学院获医学学位,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前湖北医科大学)获得微生物与免疫学硕士学位,并在位于美国爱荷华州Ames的爱荷华州立大学获免疫生物学博士学位。

MedSci原创 - 美国科学院院士 - 2016-05-04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