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氧化还原平衡 点击跳转

SCI ADV:皮肤菌群对抗黑素瘤

SCI ADV:皮肤菌群对抗黑素瘤

同时,微生物也对宿主皮肤的平衡至关重要。

MedSci原创 - 微生物,黑素瘤 - 2018-03-02

PNAS:釜底抽薪,姜学军团队证实铁死亡是治疗癌症的有力方式

PNAS:釜底抽薪,姜学军团队证实铁死亡是治疗癌症的有力方式

其特征是当细胞内还原系统失活后细胞膜或细胞器膜上含不饱和脂肪酸长链的磷脂分子被过氧化破坏,造成细胞膜破裂。

Bio生物世界 - 癌细胞,细胞死亡,铁死亡 - 2020-12-31

NSR:清华大学朱永法等团队开发新方法:10分钟内消除肿瘤,50天内小鼠存活率从0上升到100%

NSR:清华大学朱永法等团队开发新方法:10分钟内消除肿瘤,50天内小鼠存活率从0上升到100%

光催化治疗后50天小鼠存活率从0%增加到100%。基于卟啉的光催化剂由于尺寸选择作用可以被癌细胞靶向地内化而不进入正常细胞。

生物探索 - 肿瘤,光催治疗 - 2020-07-07

Front Physiol:维生素C摄入和前列腺癌风险研究

Front Physiol:维生素C摄入和前列腺癌风险研究

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物质和自由基清除物质,在细胞内的质膜上具有抗氧化作用。基于这些特性,相关研究人员调查了维生素C在癌症发生率上的影响。

MedSci原创 - 前列腺癌,维生素C,相关性 - 2018-09-29

Cell Metab:中山大学郑健/王力勤/林东昕发现QDPR缺陷驱动胰腺癌的免疫抑制

Cell Metab:中山大学郑健/王力勤/林东昕发现QDPR缺陷驱动胰腺癌的免疫抑制

该研究发现,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s)中,调节生物蝶呤代谢的关键酶—醌类二氢蝶呤还原酶(QDPR)的缺乏会导致代谢物二氢生物蝶呤(BH2)的积累,并降低四氢生物蝶呤(BH4)与BH2的比值。

iNature - 胰腺癌,PDAC,QDPR - 2024-04-22

Rheumatology:甘氨酸通过SAM介导的GPX4启动子甲基化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铁浓度变化研究

Rheumatology:甘氨酸通过SAM介导的GPX4启动子甲基化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铁浓度变化研究

滑膜过度增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疾病发展过程中侵袭性血管膜形成和软骨损伤的关键事件,铁浓度下降可能在维持滑膜增殖与死亡的平衡中起关键作用。该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MedSci原创 - 类风湿性关节炎,SAMHD1,甘氨酸,GPx4 - 2022-03-03

Haematologica:当地中海贫血遭遇铁尘肺

Haematologica:当地中海贫血遭遇铁尘肺

血浆非转铁蛋白结合铁(non-transferrin bound iron, NTBI)和其氧化还原的活性组分,不稳定的血浆铁离子,是cardiosiderosis中的铁负荷的主要来源。

MedSci原创 - 地中海贫血,铁尘肺,输血,转铁蛋白 - 2017-06-28

NATURE:代谢产物可控制自身免疫和肿瘤免疫

NATURE:代谢产物可控制自身免疫和肿瘤免疫

已有的研究显示,酶辅因子四氢生物蝶呤(BH4)参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产生,一氧化氮的产生和疼痛。最近,研究人员揭示了这些过程之间的联系,确定了BH4在T细胞生物学中的基本作用。

MedSci原创 - 自身免疫,肿瘤免疫 - 2018-11-10

Nat Cel Bio:肿瘤发生新机制

Nat Cel Bio:肿瘤发生新机制

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缅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杨小鲁合作,在癌症代谢机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发现,证实P73蛋白激活了癌细胞中的磷酸戊糖途径,支持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该成果为肿瘤代谢研究找到了新的机理,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在《自然—细胞生物学》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 P73是P53家族蛋白成员之一,通常被人们视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然而P73在人

中国科学报 - 肿瘤,癌症,新机制 - 2013-07-15

PNAS:为什么肥胖容易引发疾病?

PNAS:为什么肥胖容易引发疾病?

肥胖是流行于全球的健康问题,是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在内的若干慢性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近期,《PNAS》期刊发文揭示了“肥胖引发疾病”的原由,并从中设想出两种阻止的方法,用于防治肥胖相关疾病。

环球医学 - 肥胖,炎症 - 2018-08-08

Cell Metabolism:我国科学家首创细胞代谢荧光探针-SoNar

Cell Metabolism:我国科学家首创细胞代谢荧光探针-SoNar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生物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杨弋团队首创了一种可监测单细胞和活体动物代谢状态的新型荧光探针,并筛选到一个高效的抗癌化合物,揭示了其机制。5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代谢》杂志。癌细胞代谢的改变是肿瘤发生与生长的根本原因;通过控制癌细胞的异常代谢来杀伤、抑制癌细胞,或使之回到正常细胞,可有效抑制癌症发生的进程。然而利用传统生化分析方法研究细胞代谢活动

生物谷 - 细胞代谢,荧光探针 - 2015-05-08

【盘点】腹主动脉瘤近期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盘点】腹主动脉瘤近期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1】主动脉壁炎症可以预测腹主动脉瘤扩张、破裂和手术修补需要氧化铁的超顺磁性粒子(USPIO)在磁共振成像(MRI)上可以探测细胞炎症。

MedSci原创 - 腹主动脉瘤 - 2017-07-21

PNAS:老药新用治疗乳腺癌

PNAS:老药新用治疗乳腺癌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能够抵御和乳腺癌增殖相关的特殊蛋白的过度表达,研究者指出,降低NAF-1蛋白的水平以及其运输的铁硫簇分子(iron-sulfur clusters)的活性或许就能够帮助抑制肿瘤生长,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研究者认为,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吡格列酮或许就能够有效控制NAF-1

生物谷 - 乳腺癌 - 2016-09-14

J Am Chem Soc:刘文团队在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J Am Chem Soc:刘文团队在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lincosamides)是一类临床上重要的抗生素家族,其代表成员林可霉素(lincomycin)长期被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在前期研究中,刘文团队发现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是在两个小分子硫醇(ergothionein, EGT和mycothiol, MSH)的相互配合且精确有序地指导下完成的(Nature, 2015, 518, 115-119)。这一发现不仅代表了EGT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林可酰胺,抗生素,生物合成 - 2017-04-26

尿潜血,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尿潜血,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经常有朋友在医院体检时发现尿常规中一个项目尿潜血阳性,要不就是忽略不管,要不就是忐忑不安,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尿潜血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代表什么问题,让大家心理有数。

吉大一院泌尿外一科 - 尿潜血,尿血 - 2018-01-26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