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磷酸化调控 点击跳转

NAT COMMUN:林圣彩组揭示脂质合成关键步骤<font color="red">调控</font>的分子机制

NAT COMMUN:林圣彩组揭示脂质合成关键步骤调控的分子机制

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近年来最重要的工作主要是破解了葡萄糖感受的新机制,揭示了溶酶体途径激活AMPK并能够拮抗mTORC1的分子机理。尽管越来越多的同行一想起糖代谢很快就能关联林老师,但事实上林老师课题组也一直都有做脂代谢相关的研究,最近在Cell Metabolism上的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性成果,揭示了名为AIDA的蛋白质介导的内质网降解途径通过降解脂肪合成途径的代谢酶,限制膳食脂肪在肠道的吸收

BioArt - 脂质合成,关键步骤,调控,分子机制 - 2018-05-16

Blood:<font color="red">调控</font>骨髓增生性肿瘤过表达NFE2的两种新型表观遗传通路

Blood:调控骨髓增生性肿瘤过表达NFE2的两种新型表观遗传通路

中心点:骨髓增生性肿瘤过表达NFE2与JAK2V617F介导的H3Y41磷酸化相关。JMJD1C是NFE2的靶基因,通过正反馈环促进骨髓增生性肿瘤过表达NFE2。

MedSci原创 - 骨髓增生性肿瘤,JMJD1C,NFE2,磷酸化 - 2018-03-09

Front Immunol:乙酰化修饰对流感病毒与宿主互作的影响机制方面新进展

Front Immunol:乙酰化修饰对流感病毒与宿主互作的影响机制方面新进展

以往的研究表明流感病毒NP蛋白受到泛素化、SUMO化和磷酸化调控,而NP蛋白是否受到乙酰化调控,以及是哪一种去乙酰化酶与NP蛋白有互作等问题仍不清楚。

中科院动物所 - 乙酰化,流感,NP - 2017-12-19

Mol Cell:长片段非编码RNA促进肿瘤生长机制

Mol Cell:长片段非编码RNA促进肿瘤生长机制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吴缅和梅一德教授研究组,揭示了长片段非编码RNA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瓦伯格效应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状态下也优先进行糖酵解,而不是通过产能效率更高的氧化磷酸化途径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这就是瓦伯格效应。低氧微环境下,肿瘤细胞也能促进瓦伯格效应,但具体的分

《分子细胞》 - 非编码RNA,肿瘤 - 2013-12-25

最新!探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治疗研究进展!

最新!探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治疗研究进展!

本综述针对近年来对于POI发病机制中的多种分子机制作出归纳和总结,旨在更好了解导致POI的发生因素及机制,对POI的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尝试为临床工作中优化诊治策略提出建议。

生殖医学论坛 -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 2023-08-12

BBA :南京大学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BBA :南京大学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兰教授课题组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该课题组研究了GSTpi对于血管紧张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肥厚的干预。RNAi沉默实验揭露了GSTpi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肥厚和细胞周期从G0/G1期到S期。免疫沉淀、AXIMA MALDI-TOF和激光共聚焦实验显示GSTpi能够直接与细胞信号转导重要蛋白之一STAT3结合,并减弱了血管紧张素诱导的

生物谷 -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 - 2013-12-17

Cell:突破现有认识局限,发现肿瘤表观遗传靶点新机制

Cell:突破现有认识局限,发现肿瘤表观遗传靶点新机制

这一研究的发现突破现有认识局限,有望将EZH2抑制剂的应用推广到EZH2高表达的实体肿瘤,极大地拓展了这类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空间。

生物通 - 表观遗传,实体肿瘤,抑制剂 - 2018-09-15

Bloo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调节巨噬细胞活化和自然免疫

Bloo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调节巨噬细胞活化和自然免疫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是纤维蛋白溶解的主要血管内激活物和细胞信号通路受的体配体。在培养的巨噬细胞内,tPA通过LDL受体相关蛋白1(LRP1)参与的信号通路来抑制对脂多糖(LPS)的反应。

MedSci原创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脂多糖,巨噬细胞,信号通路,抗炎 - 2017-07-07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高压内皮细胞的代谢特征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高压内皮细胞的代谢特征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TEPH) 和肺动脉高压 (PAH) 是以阻塞性血管病变为特征的两种肺动脉高压 (PH) 形式。内皮功能障碍以及糖酵解增加的代谢变化在 PAH 病理生理学中很重要。

MedSci原创 - 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 - 2022-02-17

Molecular Cell:复旦大学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复旦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PKM2蛋白K433位点乙酰化可提高它的蛋白激酶活性和核定位,由此促进有丝分裂及癌变。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10日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 【原文下载】 复旦大学的熊跃(Yue Xiong)教授、雷群英(Qun-Ying Lei)教授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管坤良(Kun-Liang Gu

生物通 - 癌症,复旦大学 - 2013-10-12

PNAS:揭示失灵的癌基因“刹车”

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证实,在头颈部癌中一种重要的癌基因活性增高是由于本应该抑制该基因的一些调控蛋白发生突变及功能异常所导致。

生物通 - 癌基因 - 2014-01-08

Cell Res:ERK抑制FBW7促进胰腺癌发展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Cell Research 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磷酸激酶ERK能够对FBW7进行磷酸化促进其降解,这一过程影响了FBW7发挥其肿瘤抑制因子功能

MedSci原创 - 胰腺癌,ERK - 2015-03-16

索拉非尼联合奥曲肽抑制肝癌细胞效果显著

研究指出,索拉非尼、奥曲肽均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二者协同抑制VEGF的表达,并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及磷酸化ERK1/2的表达有关。

医学论坛网 - 肝细胞,细胞凋亡,索拉非尼,奥曲肽,联合疗法 - 2012-05-25

J Orthop Res:去氯雷他定通过抑制BMP2-Smad1 / 5/8信号传导抑制异位骨化

测量碱性磷酸酶活性作为抑制成骨分化的筛选。对于抑制PDGFRα+细胞成骨分化的化合物,我们使用茜素红S染色检查了其作用的剂量依赖性,并使用WST-8检查了其细胞毒性。另外,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研究了

网络 - 2020-02-14

国内学者同一天发表四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者按:从2017年元旦到现在,国内已经发表了约十多篇非常不错的文章(Mol Cell+PNAS+Cell Res+eLife+NC等),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NC上已经发表了不少于8篇国内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文章了,仅仅在1月9号就有4篇同时online,分别是中科院陈晓亚院士课题组、南京大学张辰宇课题组、中科大田志刚课题组和梅奥娄振坤课题组(暨南大学为第一单位)。照这个势头下去,国内一年发上

生物谷 - 转化医学 - 2017-01-1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