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胞外囊泡 点击跳转

Cell Death Differ: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揭示<font color="red">外</font>泌体miR-21或可成为视网膜变性的潜在治疗靶标

Cell Death Differ: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揭示泌体miR-21或可成为视网膜变性的潜在治疗靶标

感光细胞凋亡作为感光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之一,被认为是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的一种关键发病机制,其拮抗作用或可成为一种潜在的保护视觉功能的方法。

MedSci原创 - miR-21,外泌体,视网膜变性,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 2020-11-06

Cell Death Dis:KLF4-CD9/CD81-JNK信号通路失调促进肝癌发生发展

Cell Death Dis:KLF4-CD9/CD81-JNK信号通路失调促进肝癌发生发展

泌体是细胞(EVs)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直径在30-150nm之间的纳米级膜结构,大多数的细胞类型都可以分泌这种结构。目前许多研究发现,泌体可以通过转移不同的货物(包括蛋白质、DNA、micr

MedSci原创 - 肝细胞癌,KLF4,外泌体,CD9 - 2020-05-21

细胞“死亡通告”提供治癌新思路

细胞“死亡通告”提供治癌新思路

即将死亡的细胞会向邻近细胞发出信号,确保有新细胞来接替自己,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这个过程的具体机制,在此基础上可望开发出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新华社 - 癌细胞 - 2017-06-21

【衡道丨病例】一例右腮腺肿物部分浅叶分泌性癌

【衡道丨病例】一例右腮腺肿物部分浅叶分泌性癌

今天由龙岩市第二医院病理科李晓玲老师带来的一例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的经典病例分享。

衡道病理 - 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 - 2023-08-01

​Small: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基于天然纳米材料构建个性化多功能肿瘤原位疫苗

​Small: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基于天然纳米材料构建个性化多功能肿瘤原位疫苗

肿瘤疫苗已经成为人类抗击癌症的热门领域。理想的肿瘤疫苗可以将抗原和佐剂共同传递给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

“生物世界”公众号 - 肿瘤,光热疗法 - 2022-04-22

Mol Psychiatry:抑郁症研究必看【综述】:从突触角度总结抑郁症的六大分子机制

Mol Psychiatry:抑郁症研究必看【综述】:从突触角度总结抑郁症的六大分子机制

2022年10月6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精神病学研究所Theo Rein在Mol Psychiatry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全面总结了抑郁症的六大发病机制假说,阐明信号通路和分子系统在抑郁中如何相互作用。

“神经周K”公众号 - 抑郁症 - 2022-10-22

Nature Methods: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人工受体,或将强化抗肿瘤疫苗

Nature Methods: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人工受体,或将强化抗肿瘤疫苗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疗法的关键细胞。现在,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人工受体,能够改善DC呈递抗原的方式,提高免疫细胞识别、攻击肿瘤细胞的效率。这一研究于1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thods》期刊。

生物探索 - 树突状细胞,疫苗,抗原,免疫疗法 - 2018-01-24

Cell:迟发性AD的第二大危险因素BIN1蛋白,也是影响大脑空间记忆整合的关键!

Cell:迟发性AD的第二大危险因素BIN1蛋白,也是影响大脑空间记忆整合的关键!

IN1(Bridging integrator 1)是BAR蛋白家族的一员,全基因组研究结果表明,BIN1也是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症(AD)的重要发病因素。目前约40%AD患者的BIN1基因存在变异,但该

生物探索 - Cell - 2020-03-13

【每日一例】髓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1例

【每日一例】髓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1例

神经鞘瘤起源于髓鞘的雪旺细胞,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占椎管肿瘤的30%,由于脊髓内不含髓鞘或雪旺细胞,所以发生于髓内的神经鞘瘤仅占椎管内神经鞘瘤的0.3% ~1.5%。

放射沙龙 - 2022-10-17

Front Med:血清<font color="red">外</font>泌体microRNA水平的深度测序,银屑病新的生物标志物诞生?

Front Med:血清泌体microRNA水平的深度测序,银屑病新的生物标志物诞生?

此研究确定了许多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候选miRNAs,这可以为诊断寻常型银屑病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为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目标。.

MedSci原创 - microRNA,寻常型银屑病,血清外泌体 - 2022-06-25

艾滋病合并阴囊佩吉特病

艾滋病合并阴囊佩吉特病

患者,男,76岁

中华临床感染杂志 - 艾滋病,佩吉特病 - 2018-01-21

Cell Res:曹雪涛院士亮点推荐了一项癌症新成果

Cell Res:曹雪涛院士亮点推荐了一项癌症新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来自美国Meyer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证实表达独特整合素(integrins)的肿瘤泌体(exosome)可通过它们的

生物通 - 癌症,细胞 - 2015-12-29

2016年12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16年12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16年12月份已经结束了,12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1.Cell:首次发现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关闭开关”doi:10.1016/j.cell.2016.11.017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正快速地引发生物医学研究变革,但是这种新技术迄今为止并不是非常精确的。这种技术能够在基因组中无意地产生过多的或者不想要的变化,产生脱

生物谷 - Cell期刊 - 2017-01-05

Science Signaling:发现抑癌细胞蛋白

  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方法,能调控机体最特殊的防御机制,阻止癌症的扩散及脑细胞死亡。这项研究发现有助于研发新型药物,促进身体自身对抗癌细胞的能力,除此之外,也可以用于助治疗脑部创伤及中风病患。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墨尔本大学Florey神经科学研究所华裔科学家陈翔成(Seong-Seng Tan)教授,他曾获得过大脑研究蛋白领域的不少成果,是脑部发育及再生研究

生物通 - 抑癌细胞蛋白,癌症,癌细胞 - 2012-10-24

诺贝尔奖得主罗斯曼:听到获奖消息后大为震惊

“蛋白质在细胞中运作时,其原理与物理机械类似,这非常令人着迷。”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E·罗斯曼在获得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在电话里向记者这样描述他的工作。   因“揭示了细胞运输的精确控制机制”,罗斯曼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兰迪·谢克曼,以及目前在斯坦福大学任职的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共同获得了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MedSci原创 - 诺贝尔,2013 - 2013-10-09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