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负载 点击跳转

Adv Sci:新型双效纳米胶束可有效缓解干眼症

Adv Sci:新型双效纳米胶束可有效缓解干眼症

该研究显示,MTem/Los可通过提高眼部滞留能力和抑制炎症、ROS生成和细胞凋亡等途径打破DED恶性循环,有效阻止DED的恶化。同时,MTem/Los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眼耐受性。

MedSci原创 - 干眼症 - 2023-05-0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施雷雷研究员《AHM》:靶向TLR4的生物活性肽水凝胶通过免疫调节促进糖尿病创面修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施雷雷研究员《AHM》:靶向TLR4的生物活性肽水凝胶通过免疫调节促进糖尿病创面修复

该生物活性肽水凝胶主要通过TLR4通路抑制炎症,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缓解糖尿病伤口的炎症环境,并加速伤口愈合。

BioMed科技 - TLR4,糖尿病创面,生物活性肽水凝胶 - 2024-04-08

Colloids and Surfaces B:MTX+HCQ纳米胶束是传统给药方式疗效的3倍

Colloids and Surfaces B:MTX+HCQ纳米胶束是传统给药方式疗效的3倍

巴西的一项研究中,开发了一种新型羟氯喹和甲氨蝶呤共载 Pluronic® F-127 纳米胶束,并评估了其对 RA 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与游离药物相比,载药纳米胶束显示出高 2 倍的治疗效果。

MedSci原创 - 2021-08-10

北京大学戴志飞课题组ACS Nano: 通过操纵仿生纳米盘的血管靶向能力,助力肿瘤靶向栓塞与化疗协同治疗

北京大学戴志飞课题组ACS Nano: 通过操纵仿生纳米盘的血管靶向能力,助力肿瘤靶向栓塞与化疗协同治疗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血管靶向仿生纳米盘,用于光激活的肿瘤血管栓塞和还原响应型化疗的协同治疗。

BioMed科技 - 仿生纳米盘,肿瘤靶向栓塞 - 2023-08-14

【盘点】近期对氟化物防龋的研究进展一览

【盘点】近期对氟化物防龋的研究进展一览

【1】Clin Oral Investig:玻璃离子粘固剂在体外生物被膜模型中对继发龋的抑制作用研究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几种不同的玻璃离子粘固剂在体外全自动生物被膜模型中抑制继发龋的作用效果。研究选取124颗拔除的第三磨牙,预备成V类洞形,分别以1种常规玻璃离子粘固剂(Ketac Molar/KM)和2种树脂改良过的玻璃离子粘固剂(Photac Fil/PF, Ketac N100/KN,

MedSci原创 - 氟化物,防龋 - 2017-09-14

施剑林院士/胡萍研究员《JACS》:雾化吸入式纳米铁剂治疗早期肺癌

施剑林院士/胡萍研究员《JACS》:雾化吸入式纳米铁剂治疗早期肺癌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雾化纳米催化铁剂治疗原位早期肺癌的新策略,基于铁基纳米颗粒靶向并利用TAMs调控肿瘤微环境铁代谢,从而有效诱导肺癌微病灶中CSC发生铁死亡。

BioMed科技 - 早期肺癌,雾化吸入式纳米铁剂 - 2023-11-06

Ann Oncol:顺铂+西妥昔单抗+再放疗对于复发性或第二原发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可行

Ann Oncol:顺铂+西妥昔单抗+再放疗对于复发性或第二原发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可行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外照射治疗后,常会发生局部区域复发,造成死亡。对于复发性或第二原发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哪种治疗方案有效性强,且安全性高?美国克里夫兰大学医院凯斯西储大学放射肿瘤系Min Yao博士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1月15日,《Annals of Oncology》对其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背景和目的:外照射疗法(XRT)对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治疗来说仍然是必要的。XR

肿瘤资讯 - 鳞状细胞癌,西妥昔单抗,放疗 - 2018-01-19

Bioact Mater 徐安定/逯丹/麦鸿成团队聚焦缺氧神经元小细胞外囊泡取得新突破

Bioact Mater 徐安定/逯丹/麦鸿成团队聚焦缺氧神经元小细胞外囊泡取得新突破

该研究利用体外缺氧复灌原代神经元释放的缺氧sEVs为研究对象,通过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全面系统地阐述缺氧神经元sEVs的特征和组分,并深入分析其在调节缺血性卒中细胞间互作的潜在作用和机制。

论道心血管 - 缺氧神经元小细胞外囊泡,缺血性卒中细胞 - 2023-07-24

葡萄膜黑色素瘤挽救生命和眼睛的新疗法

葡萄膜黑色素瘤挽救生命和眼睛的新疗法

以往,患上葡萄膜黑色素瘤不仅意味着会失去生命,即使幸运的话,也会失去眼睛。然而,随着如今癌症治疗方法的进步,葡萄膜黑色素瘤也迎来了曙光。9月14日,美国著名Medscape医学新闻网发表了一个评论,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点评。

肿瘤资讯 - 葡萄膜黑色素瘤,治疗,免疫疗法 - 2017-10-07

Mol Cancer: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等团队合作发现三阴性乳腺癌向肺转移的新机理

Mol Cancer: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等团队合作发现三阴性乳腺癌向肺转移的新机理

该研究表明乙酰化LAP-TGF-β1蛋白外泌体的掺入促进TNBC细胞在肺微转移中的播散。

iNature - 三阴性乳腺癌,TNBC - 2024-05-04

宋艳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经颅近红外激光刺激提升人类工作记忆”的研究论文

宋艳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经颅近红外激光刺激提升人类工作记忆”的研究论文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神经科技 - 工作记忆,经颅激光治疗,红外激光 - 2022-12-05

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的研究进展

下腰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在下腰痛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椎间盘退变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髓核、纤维环退变。近年来与椎间盘营养供给密切相关的软骨终板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明确软骨终板退变的具体机制,寻找有效的分子治疗靶点,将有助于在椎间盘退变早

睿医 - 椎间盘,软骨 - 2016-03-24

Cell Res:浙江大学王建安等团队合作发现靶向促炎T细胞作为潜在解决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治疗方法

Cell Res:浙江大学王建安等团队合作发现靶向促炎T细胞作为潜在解决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治疗方法

该研究表明针对T细胞的免疫治疗可能是解决人类AS的有效策略。

iNature - 靶向促炎T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 2024-03-19

Nature:葡萄糖转运体GLUT1蛋白质结构被破译 有助于糖尿病和肿瘤的治疗

颜宁(左)指导研究组成员邓东做实验。 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结构模型。  6月5日,清华大学宣布: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该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 有望阻断癌细胞营养 “饿死癌细胞”

人民日报 - 葡萄糖转运体,结构,糖尿病,肿瘤 - 2014-06-08

医疗云的五大应用:简化远程数据读取等

毫无疑问,医疗健康领域的挑战时代已经到来,医疗机构必须勒紧腰带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服务需求,然而又必须遵循新规以及医疗改革立法的新要求。 与此同时,熟谙技术的消费者比以前更加要求高层次的交流互动,他们希望通过多种设备随时、随地的在网上获取信息、产品和服务。 云技术已经雄霸金融服务等领域,医疗健康行业刚刚开始拥抱这种新技术。实际上,2014年HIMSS医疗云调查的结果显示,美国医疗健康机构云服务

中国数字医疗网 - 医疗云,远程 - 2015-01-23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