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吉训明教授团队发现后循环机械取栓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有明显获益(BAOCHE研究)

2022-10-1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3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牵头发起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临床试验(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3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牵头发起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临床试验(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Chinese Endovascular Trial,BAOCHE)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BAOCHE研究联合中国29家医院开展、历时7年,对比了使用Solitaire™ 颅内取栓支架进行机械取栓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取栓组)vs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对发病6-24小时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NEJM上还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ATTENTION研究,详细见:NEJM:中国科大附一院胡伟和刘新峰教授发布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ATTENTION研究),两篇论文全部是聚焦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而且均是评价取栓治疗的效果!同样都能改变指南

对于发病在6-24小时之间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取栓组的患者90天时达到良好功能预后(定义为mRS 0-3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取栓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BAOCHE研究结果在国际上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取栓治疗提供了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图片

对于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已经有充分的循证证据支持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比较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单纯药物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而取栓治疗对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却始终缺乏高级别的循证证据支持。也正因如此,来自中国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BAOCHE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评估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是评价对于发病6-24小时内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血管内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针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先于BAOCHE研究发起的BASICS、BEST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分别选择了6小时和8小时的时间窗。为了与这两项试验的时间窗互补,BAOCHE研究选定了发病6-24小时的时间窗,并在患者的入选和排除标准、影像学评估筛选、血管内取栓方案等研究设计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

BAOCHE研究将入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定为≥10分、排除了轻型卒中患者;首选使用CTA原始图像和磁共振DWI成像对入组患者进行后循环ASPECTS评分和桥脑中脑指数评分,从而更准确地筛选患者,同时也克服了后颅窝平扫CT成像容易受到颅骨伪影影响、核心梗死区评估不准确的缺陷。入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应用最小化随机法分组到Solitaire™ 颅内取栓支架取栓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入组后根据最新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给予标准药物治疗,随机进入取栓组的患者应用Solitaire™ 颅内取栓支架进行取栓治疗。

主要结局变为良好的功能状态(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评分3分表示中度失能)。主要安全性结局是24小时有症状的颅内出血和90日死亡率。

研究结果显示,在纳入统计分析的217例患者中,取栓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6%和24%的患者达到主要疗效终点(90天mRS 0-3分),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校正风险比 1.81;95% CI,1.26~2.60,P<0.001)。

在安全性结局上,根据SITS-MOST标准定义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在取栓组高于对照组(6% vs. 1%;风险比,5.18;95% CI,0.64~42.18)。90天的死亡率在取栓组为31%,对照组为42%(校正风险比,0.75; 95% CI,0.54~1.04)。取栓组手术并发症的比例为11%。

图片

 

图片

症状性出血率EVT组和BMM组分别为6%和 1%(危险比[risk ratio],5.18 [95% CI,0.64–42.18]),90天死亡率两组分别为31%和42%(经校正的危险比[adjusted risk ratio],0.75 [95% CI,0.54~1.04])。

因此该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在症状发生后6~24小时就诊的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中,血栓切除术与药物治疗相比,90日时具有良好功能状态的患者百分比较高,但与手术并发症和较多的脑出血相关

BAOCHE研究最终证实了血管内取栓治疗对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有显著获益,填补了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缺乏高质量研究证据的空白,为后循环取栓的临床工作及未来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证据。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主要病因,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占比更高。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起病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误诊、延迟确诊,待到明确诊断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时常常已经超过了常规的取栓治疗时间窗。BAOCHE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取栓时间窗拓展到发病24小时,不仅证明了这一时间窗内应用Solitaire™ 颅内取栓支架进行基底动脉取栓的有效性,也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取栓治疗机会,这将对未来后循环取栓的临床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讯作者

图片

吉训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学者和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担任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卒中抢救中心主任、国家远程卒中中心主任、北京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主任和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等。担任国家“卒中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临床办公室主任,国际适应医学会主席、中国老年医学会副会长,Brain Circulation、Neuroprotection、Conditioning Medicine等杂志主编。

长期从事脑血管病防治研究, 创建了脑卒中预防新技术-主动适应;创研脑卒中急救新技术-靶向低温;攻克疑难重症脑卒中-静脉性卒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吴阶平医学创新奖和何梁何利奖等。以通讯作者在NEJM、Nature、Lancet neurology、Circulation等发表SCI论文两百余篇,连续四年获得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共同一作

图片

Tudor G. Jovin,MD

美国Rowan大学Cooper医学院、Cooper医学中心教授

主持了REVASCAT、DAWN、AURORA等多个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里程碑式研究。

是国际神经介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BAOCHE研究的共同发起者。

图片

李传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及急性期救治相关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自然面上项目、国自然青年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博士后基金等项目资助。

作为主要成员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10项,BAOCHE临床研究核心骨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55431, encodeId=eb352155431e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af81065681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吉训明#</a>教授团队发现<a href='/topic/show?id=304f1065e11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后循环机械取栓#</a>对<a href='/topic/show?id=4bbe1049690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患者有明显获益(BAOCHE研究),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6568, encryptionId=aaf810656814, topicName=吉训明), TopicDto(id=106571, encryptionId=304f1065e111, topicName=后循环机械取栓), TopicDto(id=104969, encryptionId=4bbe1049690a, topicName=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Random/55971dc507c93968175ce7cc1e177b372a83869f.jpg, createdBy=f63e4754896, createdName=侠胆医心, createdTime=Thu Aug 31 10:31:31 CST 2023, time=2023-08-3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3-08-31 侠胆医心 来自上海

    #吉训明#教授团队发现#后循环机械取栓##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有明显获益(BAOCHE研究)

    0

相关资讯

JAH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前静脉溶栓的疗效分析

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eta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dMT和BT在90天功能结局或死亡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dMT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较低。这些结果支持使用dMT而不进行静脉溶栓搭桥治疗。

JAMA Neurology:机械取栓患者超时间窗也可选择CT平扫

在机械取栓术中,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并不能广泛应用。对于在超时间窗内出现近端前循环闭塞卒中的患者,选择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行血栓切除术的患者与选择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或磁共振成像的患者在90天时的良好预后率

STROKE:颈内动脉迂曲对机械取栓术预后有影响

ICA迂曲与FPE的可能性降低和机械取栓后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JAMA Neuro:延长时间窗的大动脉闭塞脑卒中,选CT、CTP还是MRI?

在延长时间窗内接受近端前循环机械血栓切除术的患者中,非增强CT与用CTP或MRI检查在临床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

Stroke:新技术——高级神经血管通路血栓切除系统治疗急性卒中安全有效!

在这一临床经验中,ANA设备实现了较高的完全再通率,具有初步良好的安全性和有利的90天临床结果。

Neurology: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通治疗无效的多变量预测模型

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试图开发和验证一个多变量预后模型,以确定接受这些治疗的患者中无效的再通治疗。该FRT预测模型有助于为共享决策提供信息,并确定在紧急情况下最相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