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子刊:好消息!山东大学朱东山发现了老年人痴呆症新诱因:听力损失,而使用助听器可以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2023-04-15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江苏省

该研究结果表明听力损失与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有关,使用助听器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与没有听力损失的人相似。在全因痴呆和病因特异性痴呆中观察到助听器使用的相关性。

痴呆症和听力损失都是老年人中非常普遍的疾病,但目前尚未有研究探索助听器使用与中老年人全因和原因特异性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

2023年4月13日,山东大学朱东山团队在Lancet Public Health在线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hearing aid use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dementia: an analysis of the UK Biobank cohor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索了助听器使用与意外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非阿尔茨海默病非血管性痴呆的全因和原因特异性痴呆)之间的关联,以及支撑这些关联的机制。该研究结果表明听力损失与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有关,使用助听器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与没有听力损失的人相似。在全因痴呆和病因特异性痴呆中观察到助听器使用的相关性。

分析表明,所观察到的助听器使用与痴呆症风险降低之间的关联主要与所谓的助听器使用的直接影响有关,在每个可能的中介因素中,测量到的间接影响占不到8%。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对于听力受损的人来说,使用助听器可以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该研究表明,高达8.2%的痴呆症病例可以通过预防听力损失来预防,该发现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助听器可能是一种微创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以减轻听力损失对痴呆症的全部或至少部分影响。

图片

痴呆症和听力损失都是老年人中非常普遍的疾病。到2050年,痴呆症预计将影响全球1.5亿人,造成1.115亿残疾。2020年《柳叶刀》委员会报告称,12个可改变的风险因素约占全球痴呆症病例的40%,因此解决这些风险因素对在世界范围内预防痴呆症至关重要;听力损失(≥20 dB)在40-69岁人群中占10%,在65岁以上人群中占30%,在85岁及以上人群中占70-90%。研究表明听力损失和痴呆症之间存在关联,这表明听力损失可能是痴呆症的一个潜在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因此,通过在中老年人中使用助听器等方法来修复听力损失可能是降低痴呆症风险的潜在方法。

尽管有研究表明,助听器的使用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和认知衰退的减弱有关,但在现实生活中,助听器在降低痴呆症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尚不清楚。一些研究调查了助听器使用和痴呆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美国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在66岁或以上的成年人中,助听器的使用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延迟诊断有关,而其他研究没有观察到助听器使用者与非助听器使用者相比患痴呆症的风险显著降低,或基于小样本。

在助听器使用与痴呆症风险之间的关系方面,知识差距仍然存在。首先,受样本量的限制,以前的研究都集中在认知功能上,而没有检查助听器使用与特定类型的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类型的痴呆)之间的关系。此外,使用助听器降低痴呆症风险的机制尚不清楚。除了更好的听力可能会减少认知负荷和缓解感官剥夺这一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之外,助听器还可能有助于提高对口语交流的理解,从而缓解孤独、潜在的抑郁症状,并加强社会互动,从而降低痴呆症的风险。

该研究旨在评估助听器的使用是否与听力损失患者痴呆症(全因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非阿尔茨海默病非血管性痴呆)风险降低相关,以无听力损失的人群为参考。该研究还探索了孤独、孤立、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吸烟、发病率和载脂蛋白等位基因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研究使用了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数据,这是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22个中心招募了40-69岁的成年人。该研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估计基线时自述的助听器使用状态(有或没有助听器的听力损失)与痴呆风险(全因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非阿尔茨海默病非血管性痴呆)之间的风险比(HRs)和95% ci。痴呆症的诊断是根据医院记录和死亡登记数据确定的。该研究还分析了中介(自我报告的社会隔离、孤独和情绪)和调节(自我报告的教育和收入、吸烟、发病率和测量的APOE等位基因状态)的作用。

图片

助听器使用状况与所有参与者全因痴呆的相关性(图源自Lancet Public Health

该研究在排除未回答听力困难问题的患者(n= 25081[5.0%])和基线随访时患有痴呆症的患者(n=283[0.1%])后, 共有437704人纳入分析。与无听力损失的参与者相比,无助听器的听力损失患者患全因痴呆的风险增加(HR 1.42 [95% CI 1.29 - 1.56]);研究还发现听力损失患者使用助听器的风险没有增加(1.04[0.98 - 1.10])。在全因痴呆和病因特异性痴呆亚型(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非阿尔茨海默病非血管性痴呆)中观察到助听器使用的正相关。听力损失的痴呆归因风险比例估计为29.6%。在助听器使用与全因痴呆之间的总关联中,1.5%是由减少社会孤立介导的,2.3%是由减少孤独感介导的,7.1%是由减少抑郁情绪介导的。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听力受损的人群中,使用助听器能减少患痴呆症的风险,其水平与没有听力受损的人群相似。该研究预测通过适当的听力损失管理可以预防高达8%的痴呆症病例,该研究结果强调了采取措施解决听力损失以改善认知能力下降的迫切需要。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ub/article/PIIS2468-2667(23)00048-8/fulltex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lzheimers Dement: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毛颖教授研究表明血管病在痴呆症中的重要性

华山医院团队假设CBH可能是诱发AD样特征甚至临床前AD的独立因素。

挖鼻孔一时爽,一直挖火葬场!最新研究:「挖鼻孔」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

Scientific Reports:经常挖鼻孔,可能会引起肺炎衣原体介导鼻腔和大脑之间的神经作为入侵路径,侵入中枢神经,诱发大脑细胞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从而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和痴呆症的风险!

Neurology: 传统饮食还是改良地中海饮食,与痴呆症无关

无论是坚持传统饮食建议还是改良地中海饮食,都不会显著降低患全因痴呆、AD痴呆、VaD或AD病理的风险。

Eur Heart J:心脏代谢性合并症与痴呆症之间的关系

心脏代谢合并症,特别是在中年,与痴呆症的风险增加有关。遗传背景可能是这种关联的基础。

BMJ:首都医科大学分析3万中国人,这6个生活方式,痴呆风险降低90%

很多人都有熬夜、缺少锻炼、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健康和寿命起到了主要作用,约占60%。多项研究显示,很多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日趋年轻化,。

趁着过年,做做家务、走亲访友,有助于降低痴呆症风险

痴呆症是一种慢性或进行性综合征,会导致认知功能的恶化速度超过生物衰老速度,同时伴随着记忆、思维、理解和语言等能力的支离破碎,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拓展阅读

Alzheimer Dementia:从患者和护理的角度看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检测和结果

有痴呆生活经验者的观点为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应作为证据指导下的检测前咨询和结果考虑因素的一部分。

Annals of Neurology:AD相关生物标志物对皮质基底综合征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影响

AD生物标志物阳性可能会改变CBS/PSP的临床表现,并有证据表明与AD病理/共病理相关的独特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

IJNS:基于生命历程模型的多领域干预可降低老年人痴呆的风险

基于生命历程模型的多领域干预是可行的,有可能降低中国高危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改善他们的认知功能。

ART:视网膜血管的变化有望为观测阿尔茨海默病进程提供一个窗口

视网膜血管测量并不能代表非痴呆个体的脑血管损伤,而鼻侧象限的VD与海马萎缩相关,与淀粉样蛋白状态无关。

Neurology:利用基于弥散的神经炎症成像技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白质神经炎症

WM神经炎症在AD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发生改变,并且与淀粉样变性相互作用。

Nature子刊:与记忆力训练相比,瑜伽对老年痴呆高危妇女的认知和免疫学影响

KY 对 SCD 有临床和生物学上的益处,将认知的变化与瑜伽的抗炎作用联系起来。

2022 欧洲共识:MCI和轻度痴呆初级阶段的诊断和治疗

意大利阿尔兹海默病专家组 · 2022-10-09

适合痴呆症患者的急救护理:老年急救护理应用研究网络范围审查和共识会议的结果

急性期后和长期护理学会(AMDA,The Society for Post-Acute and Long-Term Care Medicine) · 2022-08-01

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进展要点简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