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Expression 点击跳转

PLoS ONE:调控生物钟成躁郁症治疗关键

PLoS ONE:调控生物钟成躁郁症治疗关键

躁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组临床表现,是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在同一患者身上发生的疾病,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特点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一组心境或情感显著而持久的改变,以情感低落或高涨(可伴或不伴焦虑),伴有相应的整体活动水平(思维和行为)的改变,间隙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全球总人口的1%至3%受到此种疾病的困扰。 躁郁症极端的情绪波动与昼夜节律的中断有紧密联系,昼夜节律指控制我们身体时钟的2

生物谷 - 肿瘤,癌症 - 2012-04-10

Br J Cancer:CDX2调节Snail的表达和β-catenin的稳定性抑制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

Br J Cancer:CDX2调节Snail的表达和β-catenin的稳定性抑制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

结直肠癌(CRC)作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最常见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800,000例新病例被确诊为CRC。尽管在CRC的早期检测和综合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目前大多数晚期CRC患

MedSci原创 - 结直肠癌,β-catenin,肿瘤转移,CDX2 - 2020-12-08

Nat Commun:肿瘤抑制蛋白反而促进癌症生长

Nat Commun:肿瘤抑制蛋白反而促进癌症生长

来自杜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此前被认为是肿瘤抑制因子的蛋白PHLDB3事实上可以促进胰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及一些其他常见癌细胞的生长。这项新发现可能揭示了肿瘤克服关键肿瘤抑制因子p53的机制,这项新发现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将有助于开发出靶向一系列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这种分子的促癌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抗癌靶标。”来

MedSci原创 - 肿瘤,抑制,癌症 - 2017-01-28

Autophagy:大脑如何控制我们的食欲?

Autophagy:大脑如何控制我们的食欲?

导语:常常陷入一种困境:人越胖,吃得越多。如何阻止这种恶性循环?很多人想知道答案,包括科学家们。近期,来自于韩国大邱庆北科技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自毁机制”,足以推开一扇窗,了解大脑控制食欲的机制。近期,来自于韩国大邱庆北科技研究所(DGIST)的Eun-Kyoung Kim教授团队在《Autophagy》期刊发表文章,挖掘了一种当大脑低血糖时控制食欲的关键酶类及其下游调控分子。之前的研究已

生物探索 - 大脑,下丘脑,食欲,激素 - 2016-09-24

J BONE MINER RES :锻炼身体能减少骨瘤生长

J BONE MINER RES :锻炼身体能减少骨瘤生长

   对比组和注射瘤体组胫骨(负载和无负载)的三围微型 CT 重建   通常要求做的负重运动可对抗骨质流失,可能起到抗癌效果。康奈尔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报告,机械刺激癌骨增强骨头,削弱肿瘤。   在动物和离体模型上所做的研究表明,使骨头反复承受适中的重量与运动疗法类似,抑制由转移乳腺癌细胞组成的骨瘤的生长。研究人员认为,这样的机械刺激可能减少那些干扰正常健康骨头功能的基因的表

医学论坛网 - 骨癌,运动 - 2013-05-09

PLoS ONE:MN1基因表达可能预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难题

PLoS ONE:MN1基因表达可能预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难题

    当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高表达MN1基因时,白血病病程恶化会加快,患者生存期会缩短。虽然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其中所涉及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近日,维克森林大学浸信会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就此开展了相关深入研究。     维克森林大学浸信会血液学和肿瘤学助理教授Timothy S. Pardee医学博士说,以往的研究表明,当

生物谷 - 急性髓系白血病 - 2012-12-10

Mol Cell:揭示明星分子RB在肿瘤中的新功能

Mol Cell:揭示明星分子RB在肿瘤中的新功能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异常表达通过抑制癌症免疫来促进癌症进展。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是已知调节细胞周期,DNA损伤反应和分化的肿瘤抑制因子。2018年12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Wu Heshui,江苏大学附属医院Zhu Runzhi及美国梅奥诊所黄浩杰共同通讯在Mol Cell在线发表题为“Phosphorylated RB Promotes Cancer Immunity

iNature - PD-L1,肿瘤,Rb - 2018-12-07

FEBS Open Bio:研究揭示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Npnt基因表达的机制

FEBS Open Bio:研究揭示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Npnt基因表达的机制

Nephronectin(Npnt)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是整合素α8β1的配体,参与各种器官,如肾、骨、肝和肌肉的发育。既往研究中,我们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可抑制Npnt的表达,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制瘤素M(Osm)。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也称为基础Fgf,在骨骼发育和产后成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成骨细胞样细胞系MC3T3-E1细胞中,N

MedSci原创 - Npnt,FGF-2,JNK,PI3K - 2018-05-18

Cancer Cell:染色体异常的癌细胞依然活着,咋实现?

Cancer Cell:染色体异常的癌细胞依然活着,咋实现?

导读:2017年1月9日,《Cancer Cell》、《Cancer Discovery》期刊分别发表一篇文章,共同揭示了癌细胞在染色体异常的情况下持续分裂、扩散的过程。一旦染色体不稳定性超过“底线”,癌细胞也会死亡。研究团队解析了癌细胞规避死亡的机制。我们知道,正常细胞基因出现不可逆转的错误时,通常细胞会启动自我凋亡程序。而癌细胞则会携带这些突变继续生存。随着时间累积,更多的基因突变会促使癌细胞

生物探索 - 染色体异常的癌细胞,依然,存活 - 2017-01-11

EHJ:FXR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新机制

近日,《欧洲心脏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何奔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新机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心脏病学的重要问题,缺血的心肌在血管开放后导致了比血管闭塞时更严重的急性损伤,临床上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坏死面积扩大,心脏破裂甚至死亡。因此,探讨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寻找有效

MedSci原创 - 心肌缺血,再灌注 - 2012-02-11

JBC:中国医学科学院解析抑癌miRNA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miRNA-200b通过影响Pin1的表达控制了失巢凋亡(anoikis),且miRNA-200b的表达受到两个ETS家族成员PEA3和ELK-1的调控。这些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9月26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原文下载】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刘志华(Zhihua Liu)博士。其回国前曾在美国

生物通 - 抑癌,miRNA - 2013-10-09

Nat Commun:癌症扩散和复发的新型细胞机制—生长环境的柔软程度

2014年8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和中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逃逸扩散的癌细胞更喜欢“软床”来作为它的“新家”定居,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pdf free] 一些特殊的癌细胞往往会促进癌症在别的器官组织中发生,这种现行称之为癌症扩散;研究者发现,这种肿瘤扩散细胞往往会在坚硬的细胞环境中潜伏,而在较软

生物谷 - 癌症,扩散,复发,细胞机制 - 2014-08-12

Nat Commun:华人学者聚焦癌症中的假基因

徒劳无功的假基因(pseudogene)真是令人为之叹息。功能失调,不为人所关注,看似没有多大用处,基因的这些穷表亲戚丧失了它们的蛋白质编码能力。它们包含的物质并非生物体生存所必需,是基因组垃圾清除的“最后一站”。多亏了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这种情况将不再继续,假基因的时代有可能已经到来。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助理教授梁涵(HanLiang,音译)

冷泉港实验室 - 癌症,基因表达,生物标志物 - 2014-07-18

Nat Commun:肿瘤—睾丸基因表达模式有助于揭开肿瘤发生的秘密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在19种癌症类型中系统鉴别了呈肿瘤—睾丸(Cancer-testis,CT)基因表达模式的基因。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1月2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南京医科大学的胡志斌(Zhibin Hu)教授、沙家豪(Jiahao Sha)教授和沈洪兵(Hongbing Shen)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肿瘤—睾丸(Cance

MedSci原创 - 肿瘤,睾丸,基因 - 2016-01-31

JAMA:GWAS在欧洲人群发现 TLR1与H.pylori血清学阳性率相关

    欧洲一项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及荟萃分析,确认Toll样受体(TLR)1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血清学阳性率具有相关性,TLR1遗传变异或将有助于解释不同个体H.pylori感染风险的变化。论文本周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本研究在欧洲人群研究队列中[SHIP(n=3830)和RS-Ⅰ、Ⅱ(n=7108)]实施了2项独立GWAS,再行荟萃分析;

中国医学论坛报 - 幽门螺杆菌,TLR1 - 2013-05-1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